河南安陽殷墟遺址發掘于1928年,距今約有百年的曆史,雖然考古學家們緻力于研究殷墟的秘密,但始終存在三個未能揭開的謎團。這些謎團究竟是什麼?如果您想知道,下面就開始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号作者删除。圖片與内容無關,請勿對号入座)
殷墟又稱“北蒙”,是我國商朝後期著名的都城遺址。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陽市,于1928年被正式發掘出土,通過考古專家們的鑒定發現,該遺址曾是商朝19位君主居住與發号施令的都城。史料記載,自盤庚十五年起,商王朝開始興建殷都,史稱“盤庚遷都”,自此之後,殷都便成為了商代後期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
殷墟遺址出土文物繁多,包括各類青銅器、金銀器、玉器、陶器等,充分展現了商王朝帝都當年的繁華,更重要的是,在殷墟遺址内還出土了大量的甲骨,其上所記錄的甲骨文,為我國文字史的發展理清了脈絡,并由此奠定了古文字研究的基礎。
殷墟遺址謎團衆多,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殷墟的大門為何設計成現在的樣子?其設計的背後,又會充斥着哪些神秘?作為殷墟遺址的大門,它不僅是迎接外客的門面,更是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載體,正因如此,殷墟大門也都是根據甲骨文設計而成的。殷墟遺址整扇大門是三個甲骨文象形文字“門”字寫實放大的組合,其内核就是展現古文字深厚的底蘊。更重要的是,殷墟遺址大門兩側的兩個金黃色浮雕圖案,也是根據1976年婦好墓中出土的龍形玉玦放大仿制而成的,它是我們中華民族早期龍的形象之一,也是華夏文明積澱多年的結晶産物。
殷墟遺址出重器,這是考古界普遍承認的觀點,世界聞名的“司母戊鼎”就是最好的例證。在發掘之初,“司母戊鼎”之上存在四個特殊的甲骨文,考古專家對其進行解讀時,将第一個字定義為“司”,認為其釋義應該為“專門”的意思,以至于在随後的幾十年中,“司母戊鼎”的稱呼遺一直被沿用。然而,最近幾年的考古學理論中,考古專家卻對“司母戊鼎”中的“司”産生質疑,認定其本身應該是“後”字,意為“皇天後土”,由此糾正了以前的誤讀,最終成功将其修改為“後母戊鼎”。
殷墟遺址中還有一個驚天秘密,就是白人與黑人的頭骨之謎。衆所周知,在古代的時候,東亞地區生活的都是黃種人,很難看到黑人與白人的存在,然而就在殷墟發掘過程中,考古專家居然意外地發現了白人與黑人的頭骨,大大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直至後來,才有專家提出觀點,認為遺址中黑人與白人頭骨的主人,很可能就是一些被獻祭的戰俘。商朝名将婦好曾征讨鬼方三十六國,為商朝抗擊侵略者立下了不朽的功勳,而他們所抗擊的敵人,很可能就是這些被俘虜的白人與黑人。
殷墟遺址中最後一個謎團也同樣令人費解,在出土的甲骨文字中,曾出現一幅簡單的圖畫,畫中人物手持劍戟,身體動作極大,形成了跨立的姿态,似乎是在時刻保持着攻擊的态勢。曾有考古專家認為它很可能是一個象形字的“攻”字,但也有專家認為,它應該是“保家衛國”的“保”字。至于它究竟是什麼?雙方專家針對該問題久争不下,作為外行的我們更是無從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其畫面本身所展現的内容一定與戰争有關。
曆史必須伴随着謎團出現,才能讓人感到興趣盎然,否則的話,缺失了充滿趣味的揭秘過程,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東西必然索然無味。
參考資料:《殷墟發掘紀實》 黃建國著 河南出版社出版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曆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