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營業收入審計案例?一、經濟效益審計的概念經濟效益審計是指由審計機構對被審計單位的财務收支或經濟活動的效益性所進行的審計其目的在于對經濟活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對實現經濟效益的程度和途徑做出評價,借以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需要指出的是,經濟效益審計與由統計、财會或其他管理部門所進行的分析與檢查,在性質上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一種具有獨立性的經濟監督、評價活動,而後者則是有關部門結合各自業務工作所進行的一種管理活動,二者存在着明顯的區别,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企業營業收入審計案例?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一、經濟效益審計的概念
經濟效益審計是指由審計機構對被審計單位的财務收支或經濟活動的效益性所進行的審計。其目的在于對經濟活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對實現經濟效益的程度和途徑做出評價,借以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需要指出的是,經濟效益審計與由統計、财會或其他管理部門所進行的分析與檢查,在性質上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一種具有獨立性的經濟監督、評價活動,而後者則是有關部門結合各自業務工作所進行的一種管理活動,二者存在着明顯的區别。
二、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的特征
企業經濟效益審計是一種新的相對獨立的審計形式,它具有獨特的外延和内涵,與真實性、合法性審計有着必然的聯系,但也不等同于傳統的财務審計和财經法紀審計。歸納起來,經濟效益審計主要特征有以下七個方面:
一是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的主體具有獨立性。必須具有法定資格的專業審計機構和人員,這些機構和人員在審計中必須保持獨立的地位和身份,保持客觀公正的工作态度。
二是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的客體具有廣泛性。包括企業各種資金及使用資金的部門,甚至使用資金的計劃、管理等各個環節。
三是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的依據具有規範性。包括國家有關政策、法規和制度、計算、預算、方案,業務規範、各種标準、技術經濟指标及本單位和國内外同類行業曆史水平。
四是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的程序具有獨特性。主要表現為審計工作結束後隻出具經濟效益評價審計報告及審計建議書,一般不需作出審計決定。
五是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的方法具有多樣性。除常規審計方法外,還包括一些現代經濟管理技術。如經濟活動分析、管理會計、統計分析、管理咨詢、經濟預測等領域内所使用的方法和技術。
六是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的作用具有建設性。主要是核實公共資金的效益,評價經濟運行過程及其結果,明确其經濟責任,提出審計建議。
七是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目的具有宏觀性。主要是通過對企業資金使用的經濟、效率、效益性的評價,以促進企業資金支出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提高。
三、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的基本程序
與其他審計程序一樣,企業經濟效益審計也包括準備、實施和結束三個階段。但是,在這三個階段中,經濟效益審計所進行的具體活動,與财務審計和财經法紀審計是有所不同的。首先,企業經濟效益審計在準備階段要搜集更為全面和内容比其他審計更多、更複雜。其次,企業經濟效益審計需要編制更具體和細緻的審計計劃及其實施方案。因此經濟效益審計工作實際操作難度更大。第三,企業經濟效益審計不采取突擊審計的方式,在實施審計工作前,要給被審計單位下達審計通知書。第四,企業經濟效益審計報告采取詳式報告,審計報告所反映的内容與其他審計有較大的區别。審計報告中要對被審計單位的經濟效益狀況進行系統分析,指出制約經濟效益提高的因素,提出具體的建議和措施。
企業經濟效益審計除了要運用财務審計和财經審計的方法外,還要運用其他方法。專門運用于企業經濟效益審計工作中的方法包括經濟活動分析方法、經濟預測方法、現代管理方法等等。經濟活動分析方法是對企業的經濟活動進行定量分析和評價的一種方法,它運用運籌學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企業經濟活動的數量和質量指标,并透過各項指标及其關系,分析經濟活動的各個環節及各環節之間的内在聯系,評價企業的經濟管理狀況,拟定挖掘企業内部潛力和改善經營管理的措施。經濟預測方法是運用統計分析的方法,分析預測經濟效益的狀況。此外,企業經濟效益審計所運用的現代管理方法還有決策管理法、統籌法、價值工程等。
四、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的主要内容
1、總體經濟效益評價
總體經濟效益評價主要是考察被審計單位是否取得了預期的經營成果、完成了計劃任務等。總體評價主要審查内容:(1)确定已實現的經營成果水平。主要是确定所實現的營業收入、營業利潤、利潤總額、社會貢獻總額、上繳利稅總額、資金利潤率等各項經濟指标水平。(2)審查計劃目标的完成情況。主要是将被審計單位實際數與計劃數、目标數相比較,确定完成程度。(3)與相關指标進行比較,進而總結其成績并揭示其存在的差距。通過與被審計單位不同曆史時期經濟指标的比較,或者與其它單位、同行業先進水平等進行比較,可以發現存在的差距與不足和取得的成績,為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明确方向。
2、主要業務經營活動審計
業務經營活動直接影響經濟效益。業務經營活動的審計主要是将有關指标的實際水平與計劃、定額、先進水平等進行比較,作出評價。具體包括:常規經營活動的審計,即對采購、存儲、生産和銷售等業務的審查。(1)采購業務審計。主要審查采購計劃制定的正确性,采購計劃的完成情況,采購方式的合理性,采購批量确定的科學性,采購成本水平的變化以及采購費用水平的高低等。(2)存儲業務審計。主要審查儲備定額制定的科學性,儲備計劃的完成情況,儲備場地的利用情況,倉庫管理制度的健全與有效性,材料物資的保證程度等。(3)生産業務審計。主要審查生産計劃制定的科學性及其完成情況,生産任務與生産能力的平衡狀況,生産過程的組織與管理水平,産品質量水平,生産成本水平等。(4)銷售業務審計。主要審查銷售計劃制定的科學性及其完成情況,銷售方式的合理性,銷售費用的高低,銷售收入水平等。
3、專項經濟活動的審計
專項經濟活動的審計包括對外投資、固定資産購建與改造、新産品開發、市場開發等活動的審查。
4、主要經濟資源利用的審計
企業經濟效益是指投入與産出的比例關系。考察效益水平的高低,既要看産出的多少,也要看投入的高低,而經濟活動中的投入主要是指企業所占用和耗用的經濟資源。所以資源利用效益的高低也是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的重要内容。審查資源利用效益主要是分析各種經濟活動中所消耗資源的大小,計算資源利用效益的指标并與相關标準進行對照,從中找出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利用資源及提高資源利用效益的措施。經濟資源利用效益審查的内容主要有:原材料利用效益、勞動力利用效益、固定資産利用效益、資金利用效益、能源利用效益等。
五、企業經濟效益評價
一是要選擇适當的評價标準,确立評價指标體系。确定審計項目後,應結合對被審計單位的審前調查,了解主要業務的特征、生産工藝和技術特點、管理方式等,在遵循科學、有效、相關、可操作性原則基礎上,确立審計評價的指标體系。評價指标的設置應該簡略、清晰,便于操作和考核。指标内容和計算,均力求簡單,易于使用。
二是針對不同的效益審計項目,靈活運用審計指标體系。在實施經濟效益審計的評價活動時,可能采用某一項标準,如當期的經營計劃;也可能在同一項目或對其中不同的審計事實采用幾個不同的标準,如既采用當期的經營計劃,又依據曆史最好水平,并考慮國内外同行業的先進水平等,來評價企業經濟活動體現的效益優劣,并由此找出差距,發掘潛力,提高效益。
由于各企業的具體情況不同,在考核企業經濟效益時,所運用的考核指标也不同。就某一項具體的指标而言,其運用過程和要求也是有區别的。在考核企業經濟效益時,應注意将上述指标作為一個完整的指标體系來運用,防止片面地、僵化地運用這些指标。否則,便不能得出正确的結論。為了使評價标準更适合被審計單位的實際情況和便于将來審計建議的落實,在确立審計評價标準時應與被審計單位溝通,聽取被審計單位的意見,認真分析研究評價标準對被審計單位的适用程度。在指标的使用上要考慮所使用的指标是否與被審計單位的業務活動緊密相關,要選取那些确實能反映其經濟效益水平的指标來進行評價。在數量水平的選擇上要具有先進性,同時也要具有可行性。
評價标準的建立是一個長期的複雜的過程,需要審計人員作大量細緻的工作。企業内部審計人員要注意經驗的積累,積極收集有關經濟活動資料,必要時要開展專項審計調查,努力把經濟效益審計的基礎資料搞紮實。有條件的内審機構可以指定專門人員負責評價标準的測算和建立工作。
三是做出恰當評價結論。根據審計項目所取得的審計證據進行歸集、整理、綜合分析之後,就需要對照選定的評價标準,做出各個審計重點或分項目乃至整個項目的評價結論。
審計評價中凡涉及審計結論的重大問題,都要具體說明相關的标準、結果及原因,對審計報告中的審計建議,也應詳細列明理由,便于與被審單位交換意見和部門領導審閱。審計結果是對履行經濟責任的證實或是涉及對事、對人的處理,必須保持職業謹慎,充分聽取被審計單位意見,對不當之處進行修改。但是被審計單位提出的意見不合理、不符合事實的,審計人員應堅持原則,維持原有的審計結論。必要時可将被審計單位的意見與有關審計證據作為審計報告的附件,以供審核該報告和做出處理決定時參考。
六、企業效益審計成果的利用
企業效益審計成果的利用可以采取兩種方式,一種是在财務收支審計報告中單獨列出,另一種是以專題審計報告的形式出現。管理、體制、機制等效益方面的問題不同于合規性審計的違規違紀問題容易判斷和處理。企業效益方面的問題有很強的系統性和整體性,僅僅從某個方面和某個環節很難判斷其對錯優劣,必須從整體性和系統性上思考才能把問題說清楚。企業效益審計方面的問題不象合規性審計的問題簡單明了,有相應的法律法規直接規定,企業效益方面的問題有很強的狀态依存性,條件不同,結論也不同。因此,企業效益方面的問題必須從公認的條件出發,經過嚴密的論證才能得出正确的結論,這樣的結論利益相關方才會信服和應用,企業效益審計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否則,條件不充分、論證欠妥當、結論不準确或者武斷地給出結論,既不會得到利益相關者的認同,更不會積極進行整改,企業效益審計的成果就付諸東流。因此,企業效益審計報告應當采取專題審計報告的形式,而且這種專題報告要具有研究的性質。
根據企業效益問題的性質和範圍,專題效益審計報告可分為針對特定項目(單位)的微觀專題審計報告、針對同類項目(單位)的中觀專題審計報告和針對普遍性問題的宏觀專題審計報告。特定項目的審計報告由審計組完成,同類項目的審計報告由組織實施該同類項目的單位完成,宏觀管理方面的審計報告由審計機關完成。如果問題容易分析和解決,專題審計報告的形式可以采取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提出建議的三段論方式;對比較重要且别人尚未意識到的複雜問題,僅僅提出問題也是可以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