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圖片均來自作者
May.
23 灼見(penetratingview)
願我們在這個充滿不确定的世界裡越戰越勇,在人群裡也要做面目清晰的自己。
作者 | 劉小丫
2015 年 7 月 28 日,我參加了新加坡國立大學(NUS)商學院 MBA 的開學典禮。那一天,我家大寶 9 個月,穿着連體褲叼着奶嘴,等到我 9 點多回到家流着口水迫不及待要抱媽媽。
2018 年 7 月 18 日,我們一家四口參加了我 MBA 的畢業典禮。這一天,我家二寶 1 歲半,穿着尿布叼着奶嘴,總想把小襯衫前的領結扯下來玩。大寶已快 4 歲,已然可以悠閑地吃着禮堂的巧克力蛋糕,搶我來之不易的四方帽戴。
整整三年,我的在職 MBA 總算通關,期間一不小心生了二胎也換了工作。我除了心裡悄咪咪給自己撒花,更有“感謝拜過的各路神仙”的慶幸。
01 一道必答的靈魂拷問 – WHY?
決定繼續讀書之前,我曾有過很多顧慮,多到可以組成一連串的發問:
讀,還是不讀?
在哪裡讀?在所在城市/國家讀,還是出國讀?
全職讀還是在職讀?
現在讀,還是再等等?
再深想下去還有更多的問題直指細節:
工作、家庭、學業,這三樣兼顧得了麼?
讀書對職業發展有用麼?必要麼?
能收回投資麼?幾年能收回?
而上述所有問題背後的終極問題其實是一個:我,為什麼要回去讀書?
這個問題繞不開,沒有标準答案,但是必須要回答。我們要回答自己,而且,招生委員會也一定會問。
在決策心理學裡有“滿意原則”和“最優原則”兩個概念。
“滿意原則”機制是指對熟悉的選項逐一考察,直到考察到一個滿足内心标準的。這裡的内心标準往往是主觀的、波動的、因時而異的。
而“最優原則”遵循的機制是對比所有待選項,然後選出最好的。這樣追求極緻的選擇過程往往是最耗費資源的,包括時間和心力。
如果我想貪心地找到“既滿意又最優”的選項,決策前就要很明确自己的“野心所在”。從“想要的結果”倒推劃定選擇範圍,就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甄選過程。
這裡說到的動機可以很單純,比如就是厭倦了工作,想念校園;這個動機也可以很沒野心,比如是想認識更多的人,對行業有更直接的認識。但是,這個動機一定要很強烈。
隻有強動機,才能幫我們節省糾結和情緒反複波動帶來的成本。也隻有這個強動機,可以幫我們在之後的漫漫長路上撐過每一個艱難時刻。
比如我的動機是:想成為一名技能均衡全面發展的首席财務官(CFO)。
合格的 CFO 除了金融财務領域要搞定,上要懂戰略下要熟運營。而我在決定申請 MBA 的時候,已經在财務領域工作了 7 年,會計技能過關,但金融感不夠。因此,讀 MBA 被我解讀成了實現我職業規劃的必要非充分條件,這是關乎我後半生是否有充盈的成就感的問題。
有了強動機,我後面的選擇樹就相當好畫了:
思路很清楚,我的答案變得很簡單:隻申請國大。
完成以上一系列梳理,時間是 2014 年 10 月中,當時生完大寶,我剛坐完月子。随後我拉了一個時間表,也就是後來實際執行的時間表。
2014.11 – 2014.12:備考 GMAT
2014.12.31: 考 GMAT
2014.1.28:寫申請陳述 搞定推薦信 網上申請完成
2015.2.5:面試
2015.2.17:收錄取信
由于我隻申請一所學校,相對于同時操作幾個學校的申請,工作量大大減少了。從“ACTION!”到“YEAH 收工”,全程 100 天,中間省了大把時間猶豫和糾結。而且由于目标明确,我也并不追求 GMAT 的高分,隻要達到申請門檻就果斷收工,省下了“二戰三戰” GMAT 的時間和精力。
回想起那段休着産假備考的日子滿眼是淚,每天除了喂奶就是刷題,記性出奇的爛,頭發嘩嘩地掉。考試當天 3 點開始,晚上 9 點回來,擠完奶哄睡了兒子,我還連夜去 Chase Dream 論壇(國際商學院申請與職業發展在線交流社區)分享心得。
02 誰是最大的敵人 – WHO?
無數“小敵人”
作為一個有工作有學業的全職媽媽,每天一睜眼,就進入狂奔模式。
比如每天畫“三角形”:辦公室在新加坡北部,學校在中部偏西,而家在東部。我硬着頭皮每天開着車,從家到辦公室一條 15 公裡的斜邊開始,畫到另一條從辦公室到學校 26 公裡的斜邊,晚上 9 點半下課畫完 30 公裡的底邊,回到家已經是深夜 11 點。第二天等着我的,又是一個三角形。
再比如經常打架的時間表:财務月底季度底關賬的那一周,我經常有拔一根頭發變出一群猴子來救我的沖動。情況一點不複雜,就是所有的截止日期都在瞪着你,全世界都在讓你交貨,每個小測驗都算成績,你選的每門課的每個組員小夥伴都比你忙。
我翻了一下,當時的朋友圈記錄是這樣的:
一個“大敵人”
讀書後第一學期很難,還沒習慣分身乏術的常态,經常手忙腳亂也沒抓住重點。這個階段,9 個月大的兒子也不适應,常常粘着媽媽,需要趕作業的時候,我得躲去樓下自習室。
到了第二學期,情況似乎好轉了。我似乎開始習慣了每天狂奔的節奏,可以更有效地和小夥伴們讨論,可以判斷每節課哪部分更需要打起精神,我可以更快地畫“三角形”,甚至每周還能去兩次健身房,以緩解随時會噴出來的壓力順便練出六塊腹肌。
我背後的支持系統也運作地越來越順利:一個全能的老公 一個讓我放心的阿姨 一直做我靠山的爸媽。對于“如何獲得最大的支持”,兩點心得:
要計劃:自己明确“什麼時候需要什麼樣的幫助”,然後誠懇明确地提出來溝通好。比如,每周我有 2 天的晚上 6 點半到 9 點上課,10 點到家。我需要的幫助是,在這段時間有人負責大寶吃飯,讀故事和哄睡工作。因此這兩天需要爸媽在 5 點阿姨做飯的時候帶大寶下樓活動,老公需要 5 點半準時下班回家并且晚上不安排任何電話會議,晚飯後接手大寶一直到睡覺。要把計劃和解決方法想好,而不是單純把“問題”丢給家人讓他們自己求解。
要“收放”:支持系統很好,我可以放心放手很多家裡的瑣事,比如家務和買菜我都放權給阿姨,但是我不能完全做“甩手掌櫃”,時間要花在最需要我的地方,比如和大寶的親子時間,和老公的情感維系。每周工作日晚上沒課的時候我一定不加班準時回家,整個晚上都陪兒子,他睡着後我開始寫作業。
就算有着強大的後盾,我的時間、精力還是不停被挑戰,但是要說最大的敵人,是我作為一個母親的愧疚感。
無論你多麼擅長時間管理,多麼有效率,8 小時的工作,3 小時的課,2 小時畫三角形的通勤時間,每天的時間不可避免地被壓榨到所剩無幾。
早上匆匆地出門,到家的時候兒子早就睡了。也有好多次,兒子生病了我還在上課,對着哈佛案例走神怨念矛盾着,最後還是沒趕回家陪他。
我會經常會拷問自己的内心:
“周末時間難道不應該陪兒子去公園騎小馬或者放風筝?”
“小朋友的童年很快就過去了,錯過了就沒辦法追回來了。”
“3 歲前媽媽的陪伴是很重要的,你每周陪他的時間有沒有達标 40 個小時?”
“你,到底抽的什麼風,為什麼一把年紀回來讀書?”
……
某個周六,又要回學校做小組作業,我終于坐在教學樓前面懷着滿滿的愧疚感大哭了一場。但是哭歸哭,崩潰完了,還是要把自己撿起來,走進教室,繼續讨論供求曲線要往哪裡移動。
要怎麼平衡?
愧疚的情緒一發不可收拾,如影随形地跟了我好一陣子。漸漸的,我意識到自己的愧疚感根源其實是對“學業、事業和家庭都要平衡”的執念。
我之前理解的“平衡”,是“玩雜技式”的平衡,任務是要讓每個球都在空中,不能掉下來。不過,經過反思過後,作為一名會計師,我發現對“平衡”的理解應該遵循會計準則。
就是說,對于同一緯度的物質,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翻譯一下意思是,時間就那麼多,花了時間在上課,那麼陪娃的時間必定是縮減的。如果我糾結于“錢要賺,課要上,娃要陪,且三塊時間還都不能少”,這是給自己出了一道僞命題,然後逼自己求解。
生活是立體的,同一維度的總量限制可以用不同維度的轉換來解決。時間上的少,可以由陪伴形式上的多來彌補,也能由陪伴質量上的深度來彌補。放下愧疚,很多“少”都變成了機會。
想開之後,我的情緒走出了“上課時候想娃,陪娃的時候想功課”的怪圈,把愧疚的時間省下用來做了各種維度轉換。
比如,我牽頭組織了 MBA 二代的聚會。參與者都是和我情況類似的在職讀書的同學,大家都有娃,都忙到飛起。這樣的聚會讓我們這幫沒有時間體會 MBA 社交精髓的父母,成功地把孩子開始社交的時間提前到了 2 歲。
再比如,因為做了家長,在上某些課程的時候,會有特别的“融會貫通”。
Leadership(領導力)課上我分享了當媽媽時練習的“傾聽”和“看見需要”在職場溝通和管理行為時候的重要性,也将課堂上讨論到的“預期管理”和“明确任務指示而非抽象發号施令”的概念帶回家裡,用到了治理我家大寶身上。
正所謂“娃管不好,何以治天下”,對吧。
03 意想不到的轉折
故事的開頭 — 貪心
我曾看過一篇文章,鼓勵女性“貪心一點,别覺得‘想要’是一件壞事”。第三學期,我開始貪心地上着班,上着課,同時備戰二胎。
其實,也是受了各位身懷絕技身兼數職的“女英雄”的鼓勵,白天上着班,晚上挺着肚子上課,作業交着,項目做着,照樣拿 A。我信心滿滿地懷了二胎,一切都在掌握中。
2015/16 下半學期修完 4 門課 12 個學分,2016/17 做實習項目,中間生個孩子,然後正好出了月子,去做演示報告。
這一年妥妥地按計劃完成。
你們知道,這裡會有“但是”的。是的,計劃完美,但是中途看到了黑天鵝。
故事的轉折 – 懵
孕期 4 個月的某個周六,我在學校課上到一半,忽然出現了緊急狀況。我冷靜地打車到醫院的時候,半條牛仔褲已經全是血。
這種孕期出血其實非常兇險,所幸的是我的婦産科醫生檢查完很穩地說,“我們保他,你聽我的話,不要動。”“不要動”的意思,就是絕對卧床一點不能動,就是不管做什麼,都不能挪屁股,更不能下床。然後每天打針,等我肚子裡的這個小家夥,能安全地呆在裡面一直到出生。雖然有治療方案,我還是崩潰了。
這是一個漫長又賭運氣的治療計劃,也是一個打破了我所有計劃的計劃。我隻能躺着,等飯端到面前,連床都下不了。我的生活一下子,全都不對了。
故事要繼續 – 貪心要繼續
留院觀察的第一天,完全睡不着,不能翻身,躺得我腰酸背痛,索性在腦子裡開始重新安排我的計劃。第二天,我給每門課的老師都寫了郵件,說明了情況,然後附上了一個行動計劃。
比如商業分析那門課,當時課程剛過半,還剩最關鍵的線性回歸的章節沒有開始。于是我立下軍令狀如下:
上課内容:聽小夥伴的錄音,參考講義和筆記;
小測驗:在家獨立完成;
課程彙報演示:學期結束前,坐着輪椅去也要完成。
不得不說,NUS 的老師是很酷的,教授表示隻要我有辦法繼續學習,小測驗都可以在家完成。一句“ALL the best(祝你好運)”,當時讓我小感動了一把。
故事的結局 — 交貨!
一周以後,醫生允許我出院回家繼續卧床。回到家,我立刻網上下單買了一個小桌子,窩在床上孵出了半學期的作業和小測驗,同時也做完了公司 12 月底的季度關賬。
最後的彙報演示畢竟沒好意思坐輪椅去,老公開車送我去教室然後在外面守着,我捧着快 7 個月的肚子講完了,再被老公運回家。事實證明,貪心是個好東西,可以激發無窮潛力和鬥志。2015/16 下半學期的課成績出來,四門課全 A。
順利修完了 12 個學分後,我的身體狀态也慢慢好起來。雖然醫生還是不讓我亂跑,但是已經沒有要求我嚴格卧床,于是我的貪心又來了,拿了實習項目的課程,去給某品牌做營銷戰略策劃。
一月,我挺着 8 個月大的肚子去開會,之後大家很體貼地讓我把所有的會都變成電話會議遠程參加。三月,我終于完成了 8 個月的保胎工程順利卸貨。四月底,出了月子的我踩着高跟鞋去品牌商總部和小夥伴們做彙報演示。
所以,故事的結局是我又收到了一個群策群力得來的 A,和一個千辛萬苦得來的兒子。
當然,貪心也要适度,視具體情況而定。過程中我有家人不時幫我把關和平衡,監督我“在身體第一的前提下量力而行地貪心”。比如整個 MBA 我讀了 3 年,而我最高效的同學 18 個月就畢業了。在我太逞強的時候,最了解我的家人會提醒我要細水長流,而如果我連續兩天超過半夜 1 點才睡覺老公就會沒收我的電腦。慢慢的,我就找到了“貪心”的界限,也找到了自己的節奏。
04 我所理解的投資回報率
對于“讀書回報率”的考察,我的理解是并不是僅僅要看畢業後是否“升職加薪換工作”了,而是這段進修是否幫助你在職場甚至人生規劃中往前邁進了一步。
之前說到我的職業目标是成為全面發展的 CFO,讀 MBA 之前我在蘋果财務部走的是純财務路線,和“全面發展“路線是有距離的。而 MBA 的課程最大的助力是讓我可以更有全局觀,跳出以往本能的”财務思維“而從更高的角度從戰略從運營從資源配置等方面去看同樣的問題。
在後續尋找新機會的過程中,也讓我可以有更寬的選擇範圍和更大的底氣。在 MBA 畢業前,我拿到了新加坡淡馬錫旗下一個醫療投資平台的 Offer,工作範圍除了老本行财務還包括了投資評估,資産管理,運營優化等,可以說我向“更全面“這個目标真的靠近了一點。
另一方面,這三年的“修煉”也是對我執行力最好的背書。
在找工作的過程中,面試官通常都會通過提問去了解我們的各種軟能力,而我這三年在職進修的經曆本身就可以證明我已經具備了很多能力或者品質。比如自律,堅韌,上進心,比如時間和精力管理能力,比如清晰目标之後的強大的執行力。不需要過多的說明,“3 年”“在職 MBA”“生了二胎”“學分績點 4.4 畢業”這些關鍵詞已經是最好的回答。
05 最大的感想是什麼?
一直到最後一門課學完之前,我都沒有想過我真的在三年裡修完了 68 個學分,還生了一個孩子。事實是,在這整個過程中,我的注意力好像都放在了怎麼“不擇手段”地完成每個小功課,通過每個小測驗。誰知道時間過去後一切水到渠成。
讓我覺得最有成就感的,根本不是一個 MBA 證書,也不是那個我千辛萬苦生出來的小家夥,而是我對自己這段歲月的滿意度,是對自己“我能做到“這個事實的歡欣鼓舞,是對“我能掌控自己生活”的确幸。這種對掌控感的确幸,和“今天又揮汗如雨完成了一次熱瑜伽課”或者“這周這周隻喝了一杯甜飲料”是同樣的性質,隻不過周期不同,堅持的時間更長而已。
最後,想和每個心有情懷懷揣目标的你們說:
目标無關大小,但是一定要清晰。想好了再行動,想好了就行動。
貪心一點,不要被别人的聲音和自己的愧疚感束縛。需要幫助的時候,去争取,去“要”。
人生最美好的感覺莫過于“我覺得自己很好”。而平淡生活裡的每一點努力,都是”覺得自己很好“的來源,無論大小。
願我們在這個充滿不确定的世界裡越戰越勇,在人群裡也要做面目清晰的自己。
—THE END—
☀本文選自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ID:nusbschool),
◐◑當李子柒和袁隆平獲同一榮譽,我才真正讀懂這個中國女孩
◐◑保時捷停首都機場6年,真相讓人淚目:夢裡看見的人,醒來記得去找他!
◐◑失去妻兒1050天後,林生斌變了
◐◑何炅:我為什麼不發朋友圈了
◐◑上海交大開除21名研究生:對不起,你不努力的20歲,就是你舉步維艱的30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