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們開始介紹儒家思想家荀子的思想,今天我們開始講第二篇《修身》。修身就是切己體察,反躬自省,讓自己越來越強大,最終不被内在的情緒、外在的事物所左右,從而培養自己獨立的人格品質。接下來,我們從四個方面來看如何修身。
首先,如何處理自身和外物的關系。荀子說:“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君子看輕外物,奴役外物,而小人被外物奴役。志向完美的人藐視富貴;以道義為重就輕視帝王公卿;内心常常反省,那麼身外之物就微不足道了。這幾天,網上有的人因為炫富翻車,90後券商交易員月入超8萬,妻子炫富,老公被停職。看重财富,炫耀财富,就成為了财富的奴隸。莊子說:凡外重者内拙,其實也表達了類似的意思,被外物牽累,内心和行為就必然笨拙,也失去了獨立的人格。
其次,如何切己體察,反躬自省,培養君子人格。荀子說,君子盡管貧困潦倒,但志向遠大;盡管榮華富貴,但謙恭從容;盡管安逸,但精神不懈;盡管疲倦,但容顔不衰;盡管發怒,但不過分處罰别人;盡管喜悅,但不過分獎賞别人。君子不僅能切己體察,還能反躬自省,君子看到好的品行,我們就反省自己有沒有這樣的品行,看到不好的品行,就擔心自己是不是也存在。自我反省和批評往往是痛苦的,所以身邊需要有提醒我們的朋友。
所以,荀子說,批評我而又用恰當的方法的人,是我的老師;肯定我而又用恰當方法的人是我的朋友;對我阿谀奉承的人,是殘害我的人。所以,君子應該敬愛自己的老師和親近自己的朋友,而痛恨那些殘害自己的人。
第三,要懂得“知止”,莊子說“吾生也有崖,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随無涯,殆已”。人生有限而知識無限,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必然是徒勞的。這不是莊子抵制學習求知,而恰恰在于,莊子提醒我們,要意識到人的局限性,追求知識但不要成為知識的奴隸。在這一篇中,荀子也表達了類似。
荀子說“夫骥一日而千裡,驽馬十駕則亦及之矣。”
駿馬一天跑千裡之遠,劣馬走十天也能夠達到。千裡的路程盡管很遠,也不過是走得慢一點或快一點,有的先到有的後到。但如果要走非常遠的路程,追趕無限,那麼盡管跑斷了骨頭,累斷了腳筋,恐怕一輩子也不可能完成。不懂得人生道路的有限性的人,難道想要窮盡無限的世界,追逐無限的目标嗎?
重要的不是達到目标,而是勇往直前的堅定信念。荀子說,身體勞累而内心舒适的事,就去做;利益少而道義多的事,就去做。優秀的農夫并不由于水旱災害就放棄耕耘,優秀的商人并不由于買賣虧本就不進市場,有學問的人并不因為窮困潦倒而對道義有所松懈。
最後,如何成為聖人,從修身到無己。荀子說,人有三類:士人、君子和聖人。“好法而行,士也;笃志而體,君子也;齊明而不竭,聖人也”。
按照規則法度行事,這是士人;心中有堅定的志向,有獨立人格,并且能身體力行,這是君子。而齊明而不竭的人,才是聖人。這裡的“齊明”是完全明白所有事理,完全符合天道的意思,在後面“君道”篇中,荀子說“兼聽齊明,而天下歸之”,能做到“兼聽齊明”,天下都是他的了。 “齊明而不竭”就是安于禮,合于道,這樣才能生生不息,永不枯竭。
什麼是安于禮,不是我們所說的人為規定的禮儀道德,而是一種“天道”和自然法則。荀子說:禮,是用以端正身心的,就像我們的老師一樣。沒有禮,用什麼來修正自己的行為?沒有老師,我怎麼懂得禮是這樣的?禮是怎樣規定的就怎樣做,這即是天性安于禮。能做到情安于禮,智慧就像老師,這就是聖人。
荀子引用《詩經》說“不識不知,順帝之則”,意思是說,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然而這樣做就是合乎天道和自然法則的,這就是安于禮,合于道。在儒家思想中“禮”的内涵非常豐富,是規則、秩序,也是禮義和法度。後面荀子還有一篇專門講《禮論》,是專門論述“禮”的豐富内涵的。後面我們再詳細介紹。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這些,如果喜歡我的内容,請點贊收藏,并關注我,我們下一篇文章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