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種植玉米怎樣管理使玉米高産

種植玉米怎樣管理使玉米高産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9 21:18:43

玉米是咱們農民朋友種植最多的大田糧食作物之一。相比與往年,今年的玉米價格也相對較高,當前市場上的玉米收購價格普遍在1-1.45元/斤左右。在今年這種糧食價格較高的情況下,咱們農民如果能把玉米認真種植管理好,争取讓它每畝地多收個二三百斤,這就能給大家多帶來二三百塊錢的收益。

種植玉米怎樣管理使玉米高産(玉米怎樣種植管理産量高)1

那麼,很多人就要問了:怎樣才能在不多花錢的基礎上實現玉米的增産增收呢?今天呢,農技小背簍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從玉米的科學合理施肥澆水上去提高玉米的産量。因為,玉米在不同生長階段具有不同的生長特性,不同生長期内對水肥、管用的具體要求也不一樣,而咱們很多農民朋友平時卻不注意這一點,即使兩塊差不多的玉米地,如果誰能根據玉米不同生長階段的不同需求更加科學合理的進行田間水肥管理,那麼,誰家的玉米就一定能夠獲得更好的長勢、獲得更高的産量品質。

種植玉米怎樣管理使玉米高産(玉米怎樣種植管理産量高)2

一、玉米生長發育分3個階段,不同生長階段對水肥有怎樣的需求特點?

從總的方面來說,玉米整個生育期可以劃分為3個主要生長階段,玉米在這3個不同生長階段對水分濕度、氮磷鉀三種養分的需求量與需求比例有很大的差别性,并且玉米在這3個不同生長階段在生長發育特性、田間管理方向與需求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大家隻要牢牢把握住農技小背簍給大家說的這些内容,就知道玉米高産應該往哪個方向努力了。

第一個主要生長階段是玉米的苗期(生長前期)

苗期主要指的是玉米從出苗到拔節的生長階段。玉米在苗期對水分的需求量比較少,苗期需水量大約隻占玉米整個生長期需水量的18-20%左右;玉米在苗期對肥料養分的需求量也比較小,苗期對氮/磷/鉀三大基礎養分的需求量大約分别隻占玉米整個生長期氮/磷/鉀總需求量的2.5%、1.1%、3%左右。

種植玉米怎樣管理使玉米高産(玉米怎樣種植管理産量高)3

第二個主要生長階段是玉米的穗期(生長中期)

穗期主要指的是玉米從拔節到抽雄的生長階段。玉米在穗期對水分的需求量比較大,穗期需水量大約能占到玉米整個生長期需水量的37-38%左右;玉米在穗期對肥料養分的需求量最大,穗期對氮/磷/鉀三大基礎養分的需求量分别能占到玉米整個生長期氮/磷/鉀總需求量的51%、63%、95%左右。

第三個主要生長階段是玉米的花粒期(生長後期)

花粒期主要指的是玉米從抽雄到成熟的生長階段。玉米在花粒期對水分的需求量最大,花粒期穗期需水量大約能占到玉米整個生長期需水量的43-44%左右;玉米在穗期對肥料養分的需求量相對比較大(比苗期需求多,但又比穗期需求量少),花粒期對氮/磷/鉀三大基礎養分的需求量分别能占到玉米整個生長期氮/磷/鉀總需求量的46%、35%、2%左右。

種植玉米怎樣管理使玉米高産(玉米怎樣種植管理産量高)4

除此之外,玉米從具體生長期上還可以劃分得更加詳細,在此農技小背簍也給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下,以此方便大家了解認識(備注:當地裡玉米有一半以上的苗株出現下述特征時,就說明玉米進入到了相應的生長期):

①玉米出苗期(苗高2公分左右);②玉米三葉期(第3片葉露出葉心);③玉米拔節期(基部莖節伸長2-3公分且雄穗開始伸長);④玉米小喇叭口期(雌穗伸長且雄穗小花分化);⑤玉米大喇叭口期(雄穗的穗軸0.5-1公分且雌穗小花分化);⑥玉米抽雄期(雄穗的穗尖露出葉頂3-5公分左右);⑦玉米開花期(雄穗花粉開始散落);⑧玉米抽絲期(雌穗的花絲從苞葉中向外伸長2-3公分左右);⑨玉米灌漿期(也叫玉米籽粒形成期,果穗的籽粒開始成型且開始灌漿);⑩玉米乳熟期(果穗中的籽粒開始快速灌漿增重,此時籽粒内部如漿糊狀);(11)玉米蠟熟期(果穗上的籽粒接近最重、籽粒變得較硬);(12)玉米完熟期(果穗上的籽粒充分變硬變光亮,玉米籽粒内部的乳線消失且籽粒基部出現黑色層)。

種植玉米怎樣管理使玉米高産(玉米怎樣種植管理産量高)5

二、玉米3個不同生長階段的生長特點與管理重點方向

玉米在苗期(生長前期)、穗期(生長中期)和花粒期(生長後期)三個生長階段,因為每個生長階段的生長發育方向不同,所以就需要咱們農民朋友有針對性的抓住每個生長階段的重點管理方向。其中,玉米苗期的三葉期是玉米生長的第一個關鍵轉折點,玉米的拔節期是玉米生長的第二個關鍵轉折點,玉米抽雄吐絲期是玉米生長的第三個關鍵轉折點。

第一,玉米苗期(後期)的生長方向與田間管理重點

玉米處于出苗到拔節的苗期生長階段時,此時玉米苗生長的特點就新根生長速度比較快、地上莖葉生長相對比較慢,玉米生長的方向是以“快速生根、陸續分紅莖葉”為主,所以,咱們農民在玉米苗期時管理的重點方向應當是以“促苗、壯根、壯棵”為主。

種植玉米怎樣管理使玉米高産(玉米怎樣種植管理産量高)6

一般來說,玉米播種後首先需要保持田間濕度不低于60%,這樣才能有利于玉米種子盡快地發芽長苗且确保幼苗長勢健壯。其次,玉米播種時不能太深,因為播種深的玉米種子發芽出苗的時間會比較晚,而晚發芽晚出苗的玉米苗沒有早發芽早出苗的玉米苗健壯。再次,玉米長到3葉期時會進入到營養供應轉折點(從種子“哺乳喂養”到用根吸收生長),這時候玉米苗所需的主要養分不再靠種子提供(種子養分消耗殆盡),而是靠幼苗生長的新根進行吸收供應,這時候要避免田間濕度過大或過度幹旱(玉米苗期重點防澇防積水),否則容易造成玉米幼苗死棵或長勢太弱。

除此之外,玉米從出苗到拔節的這個階段,需要保證供應充足的氮肥促進幼苗生長,因此,如果玉米在此期間如果出現苗黃苗弱生長慢的問題,大家可以給它追施點尿素/碳铵等氮肥或者噴點尿素水促進它旺盛生長。

種植玉米怎樣管理使玉米高産(玉米怎樣種植管理産量高)7

第二,玉米穗期(中期)的生長方向與田間管理重點

玉米在進入到拔節到抽雄的穗期生長階段時,此時玉米便會進入到整個生育期内長勢最旺盛、生長速度最快、水肥需求量最大、管理最關鍵的生長階段。玉米在穗期這個生長階段時,不僅莖節快速伸長拔高且變粗壯、葉片大量且快速地增多變大,而且玉米的雄穗和雌穗也會旺盛分化與快速形成。

因此,在莖葉旺盛生長與雌雄穗旺盛發育的玉米穗期時,這時候咱們農民朋友管理的重點應當是加強田間水肥管理、确保水肥養分供應充足,從而确保玉米能夠快速增多肥大葉片、促進玉米形成健壯敦實的莖稈、促使玉米更好更充分的分化形成雌雄穗,進而玉米接下來的多結優質大果穗打下堅持的物質基礎。

種植玉米怎樣管理使玉米高産(玉米怎樣種植管理産量高)8

第三,玉米花粒期(後期)的生長方向與田間管理重點

玉米在進入到抽雄到成熟的穗期生長階段時,此時玉米的植株與莖葉開始陸續停止生長,玉米便會按照先抽雄穗後抽雌穗、雄花散粉雌花授粉、形成棒穗孕育籽粒、灌漿增重成熟的先後順序,把生長發育的重心逐步轉移到生殖生長上來,與此同時,玉米的根系與莖葉會逐步的衰退老化、養分制造與吸收能力會逐步的變差。

因此,在玉米穗期時,咱們農民田間管理的重點應當投放到保證田間濕度、增補肥料養分供應、保護根系與葉片、促進棒穗變大與促進籽粒增量增重、預防作物倒伏早衰等方面上來。

種植玉米怎樣管理使玉米高産(玉米怎樣種植管理産量高)9

三、玉米在3三不同生長階段的田間施肥管理重點

在保證田間有效供水的前提下(注意,玉米在抽雄吐絲期需水量最多,灌漿期保證供水充足會更有利于玉米飽實灌漿),按照玉米不同生長階段特性科學合理的為玉米施肥,把不同配比的肥料在玉米生長關鍵期“喂到”玉米的“嘴裡”,這是增強玉米長勢、提高玉米産量最簡單且最有效的方式。

從玉米需肥方面來說,玉米在苗期需要保證磷氮充足促根長苗,玉米在拔節期需要補氮促長莖葉,玉米在小喇叭口期到抽雄期對氮肥和鉀肥的吸收需求量最大,玉米在大喇叭口期對氮磷鉀需求量最大、養分吸收速度最快、施肥增産效果最好,玉米生長期内葉面噴施含鋅、含硼以及磷酸二氫鉀能夠獲得更好的增産增收效果。

種植玉米怎樣管理使玉米高産(玉米怎樣種植管理産量高)10

在玉米播種前的底肥管理上,農技小背簍建議大家按照每畝地使用1500-2500公斤腐熟農家肥 氮磷鉀三元複合肥40-50公斤的用量方法使用。

在玉米的根部追肥管理上,如果大家想省事,那麼可以在玉米長到10-12片葉的大喇叭口期時集中追肥一次(氮磷鉀複合肥40-50斤或尿素30-40斤),如果大家要想玉米追肥增産增收效果更好,那麼農技小背簍建議大家在玉米拔節孕穗期和穗粒期分别追肥一次,第一次适當多追肥,第二次适當少追肥。

種植玉米怎樣管理使玉米高産(玉米怎樣種植管理産量高)11

在玉米的葉面追肥管理上,農技小背簍建議大家在玉米的拔節期、喇叭口期、籽粒灌漿期分别用葉面肥噴打一次。拔節期可以每畝地用50-80克磷酸二氫鉀 8-10毫升0.01%芸苔素内脂噴施1次,以此促根促葉、健壯長勢和抗逆能力;喇叭口期期可以每畝地用80-120克尿素 80-100克磷酸二氫鉀 15-20克硼酸 20-25克螯合鋅噴施1次,以此促長壯棵、增強葉片光合作用能力、增強玉米抗旱/抗澇/抗病蟲害/抗倒伏能力;玉米灌漿期再用磷酸二氫鉀 螯合鋅噴施1次(有早衰現象的加一把尿素一起噴施),以此促進玉米更快更飽實的灌漿增重、預防玉米因為脫肥早衰或因為秃尖缺粒而減産。

注意,對于地裡缺鋅的玉米種植地,農技小背簍建議大家一定要注意在玉米的苗期和拔節期各噴施一次含鋅葉面肥,因為苗期和拔節期是玉米生長期内補鋅效果最好的階段。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