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六大虛詞用法及意義?全文共1472字,預計閱讀時間:4分鐘在語文學習中,除了現代漢語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就是文言文的學習,盡管這部分在考試過程中分值占的并不多,但是它也是“一塊難啃的骨頭”文言文學習之所以難,是因為古人和現代人的文化氛圍以及語言習慣不同那麼如何學好文言文呢?如意王将為同學們總結文言文的學習方法,同學們在日常學習時可以運用起來哦今天,我們将總結并解析一下文言文中常見的虛詞,進而幫助同學們在閱讀和學習文言文時更快速有效的理解文章内容,快快收藏和學習吧,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文言文六大虛詞用法及意義?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全文共1472字,預計閱讀時間:4分鐘
在語文學習中,除了現代漢語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就是文言文的學習,盡管這部分在考試過程中分值占的并不多,但是它也是“一塊難啃的骨頭”。文言文學習之所以難,是因為古人和現代人的文化氛圍以及語言習慣不同。那麼如何學好文言文呢?如意王将為同學們總結文言文的學習方法,同學們在日常學習時可以運用起來哦!今天,我們将總結并解析一下文言文中常見的虛詞,進而幫助同學們在閱讀和學習文言文時更快速有效的理解文章内容,快快收藏和學習吧!
語文學習 | 文言文學習 - 常用虛詞解析:之、何
課前預告:文言文常用虛詞:之、何,同學們記得學習文言文的時候可以運用起來哦!
虛詞:之說起文言文中的虛詞,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應該就是“之”了吧!“之”在文言文中可以做動詞、代詞和助詞,其用法又可以細分為以下幾點:
“之”作動詞時,往往表示“到、往、去”等含義,例如《為學》中的“吾欲之南海,何如?”;
“之”做代詞有以下三種情況:
1)代指“他”或“他們”,為第三人稱:這是“之”作為代詞最常見的情況了,例如《曹刿論戰》中的“公與之乘,戰于長勺。”;
2)代指“我”,為第一人稱:這種情況比較少見,但是還是會存在這種用法的,例如《上樞密韓太尉書》中的“太尉苟以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3)代指某事物,為指示代詞:這也是“之”比較常見的用法,例如《<論語>十則》中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之”做助詞也有以下幾種用法:
1)做結構助詞,可以翻譯為“的”:這是“之”作為助詞最常見的用法了,例如《愚公移山》中的“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2)做結構助詞,用于取消句子的獨立性:這種情況往往出現在“之”存在于主謂之間時,無具體意義,例如《愛蓮說》中的“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3)做結構助詞,做定語後置的标志:例如《嶽陽樓記》中的“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4)做結構助詞,作賓語提前的标志:例如《陋室銘》中的“何陋之有?”;
5)做音節助詞:這種用法往往是為了增強行文節奏,并于具體意義,例如《陳涉世家》中的“怅恨久之”。
虛詞:何同學們總可以在文言文中看到“何”這個虛詞,而且大部分時候它都會出現在疑問句當中,大家回憶一下是不是?
“何”在表示疑問時,有以下幾種情況:
1)作謂語,常被翻譯為“為什麼”:例如《六國論》中的“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
2)作賓語,譯為“什麼,哪裡”等:例如《鴻門宴》中的“大王來何操?”;
3)作定語,也譯為“什麼,哪裡”等:例如《琵琶行》中的“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4)作疑問副詞:當“何”用在形容詞之前時譯為“多麼”表程度,例如《伶官傳序》中的“至于誓天斷發,泣下沾襟,何其衰也!”;當“何”用在動詞之前時譯為“怎麼”表反問,例如《赤壁之戰》中的“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另外,“何”有以下幾種常見的固定搭配:
1)“奈何”:翻譯為“為什麼,怎麼樣”等,一般用于表示疑問或者反問,例如《阿房宮賦》中的“奈何取之盡锱铢,用之如泥沙。”類似的固定搭配還有“何如”、“若何”等;
2)“何以”:翻譯為“用什麼、拿什麼”等,例如《齊桓晉文之事》中的“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
3)“何乃”:翻譯為“怎能”,例如《孔雀東南飛》中的“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區”;
“何”除了表示疑問之外,還可以用作語氣助詞,譯為“啊”。
今天我們主要學習了文言文常見虛詞“之”和“何”,希望同學們可以在學習文言文的時候先運用起來,下一期我們将繼續學習文言文常見的虛詞哦。如果你想知道更多,請關注我們哦!
本文由如意王工作室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