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廣州11月5日電(記者王瑞平)伶仃洋裡,擔杆島上,一個人,一群猴,一輩子。
擔杆島位于廣東珠海東南部,距離珠海市區47海裡,7座山峰連成一線,總面積13.2平方公裡,人迹罕至。
1989年,廣東省成立擔杆島猕猴自然保護區,同年,23歲的劉清偉,從部隊轉業來到擔杆島擔任保護區護林員兼猕猴保育員,這一幹就是33年。
記者聯系上島采訪的時候,劉清偉在電話那頭提醒,島上的交通,正常周一、周六才有船往返,風浪大就沒船。
10月29日,記者一行從珠海登上前往擔杆島的客船,途中受台風“尼格”影響,海上風浪颠簸,船艙四周不斷傳來嘔吐聲,翻江倒海的暈眩感讓記者下船後一度無法行動。
劉清偉的家是一層廢棄的小學教室,距離碼頭約8公裡,由于島上條件艱苦,大部分村民都已經搬走,很多房屋人去屋空,島上現在常住人口40人左右,大多是老人或外來的漁民。
劉清偉說,上島時,一張木闆床、一套鍋碗瓢盆、幾件衣衫,就是全部家當。喝的是煮開還充滿泥腥味的水,沒有蔬菜,就開荒種菜;沒有電燈,就點煤油燈……
條件是很艱苦,但他從沒有想過要離開。劉清偉說:“環境那麼脆弱的一座海島,總要有人去守護,我是共産黨員,也是軍人出身,我都不守誰來守。”
對于現在的房子劉清偉很滿意。今年,在政府和相關企業的幫助下,原本斑駁脫落的外牆得到了翻修,院子鋪上了水泥,他種植的兩棵油桐樹枝繁葉茂,像兩把綠巨傘挨在一起,這也是一個猴群的樂園,猕猴總在枝丫間上蹿下跳。他最得意的是,房頂裝上了太陽能光伏闆,今年又通了電,他和愛人潘紅不用像往年那樣點煤油燈了。
上島的前三天,每天早上10點左右,記者就跟着劉清偉和隊友上山巡邏,他們還需要給兩個猴群喂食。“投喂食物主要是利于觀察種群變化,也方便科學考察。”劉清偉說,“其他的猴群都是野生自然狀态。”
劉清偉對猕猴習性了如指掌,對猴群如數家珍。每次給猕猴喂食,他就像一個唠叨的父親,猴王霸道他就大聲訓它,小猴沒搶到食物他就給開“小竈”,猴群不打架的時候,他坐在中間吆喝,手捧花生和玉米等着它們來取,黝黑的臉頰上,挂滿笑容。
島上沒有水果,上島辦事的朋友給他捎幾個石榴,他卻切開兩個喂給家門前的猴群。他說,這裡的猴子肯定沒吃過,讓它們也嘗嘗不一樣的味道。在他眼中,猴子就像懵懂不經事的小孩。
10月31日,台風“尼格”朝着珠江口吹來,所有船舶停航,記者原定的返航計劃被迫取消,心惶惶地站在門前用手機刷着停航的信息。
“既來之則安之,海島生活就是這樣。”劉清偉安慰說,“在島上看看台風也挺好,台風前的晚霞也很漂亮的。”
11月1日,滞留的記者目睹了台風來臨前的海島晚霞,島峰籠罩在紅彤彤、金燦燦的霞光裡,沒有霞光的海面烏黑而深邃,壯美得仿佛世界就隻剩下這個島了。
夜幕降臨,記者與劉清偉坐在油桐樹下聊了很久,這個堅定的男人内心也充滿苦澀。
因為守島,兒子落下病根,父母親離世也沒能趕上。
“有些眼淚流着流着就不流了。”劉清偉看着記者說:“當初我上島時就向領導承諾,我願意上島,遇到困難決不退縮。”
11月2日夜,台風“尼格”從擔杆島上穿過。狂風漫卷着大雨,門前兩棵油桐樹彎着身子在搖擺。海浪拍擊着堤岸,激起3層樓高的浪花。
第二日清晨,曆經一夜風雨的猕猴早早到劉清偉家的油桐樹上“騷擾”。劉清偉和愛人在院子裡收拾台風刮下來的殘枝敗葉。他說台風過後要上山看看猴子怎麼樣了。
對于未來,劉清偉說即使退休了也打算待在島上。之前,因為嚴重痛風,組織曾安排他到珠海市區工作,以便接受治療,他說有時想到這群猴子都會落淚,“我就申請回島上了,哪怕有天不在了,也想落在這個島上。”
“你們明天可以走了,9點有船。”11月3日下午,劉清偉把這個消息告訴記者。
第二天就要走了,當晚記者向劉清偉和他愛人表示了感謝。劉清偉憨憨地笑說:“島上什麼都沒有,沒有招待好你們。”來的時候,他家的廚房裡還有十幾個洋蔥、一些白菜,離開的時候,最後一個洋蔥已經吃完了。
在島上住了7天,記者踏上歸程。臨别,劉清偉到碼頭送行,揮手之間,船越行越遠,整個擔杆島已慢慢隐沒在海浪裡。伶仃洋上,劉清偉的形象卻變得越發清晰。
7天,對于記者的一次采訪來說,有點長;7天,在劉清偉的33年海島生涯裡,很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