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于密雨深處,觀萬物道法自然,文人的行住坐卧常常與衆不同。在風雨交加之中,孟子之言總是萦繞耳畔:“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曾益其所不能。”天地磨練萬物萬事,不僅仁人賢士如此,大千萬象又何嘗不是在風雨之後方見彩虹呢?生命之養,道德之修,覺悟之道,無一不是在持之以恒中完成。梅花報春、秋菊履霜、竹松傲雪也都是為我們展示着苦盡甘來時的風光無限。
志上長空遠,情幽倦黃昏,若悟天下事,不著春秋心。孟子曰:“人恒過,然後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後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後喻。”然而天地以其自然之心、自然之聲與自然之色告警我們道法自然的重要性!人從自然中走來,終将回歸自然而去!天地正氣就是浩然之氣,回歸自然、道法自然、恒順自然才是天人合一的正道通衢。雲天之下,密雨之中,或沉湎峰巅,或接踵水畔,博博大千為人們緩緩展示着一幅山瀑水廊的畫卷。眺望長空,山水共色,綿綿纖雨夾裹薄霧松風無情吞噬着這片淨土,陰陰的天,寒寒的地,寂寂的心,碎碎的情。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聽風雨之聲,慮天地之務,正人文之道,我在山泉湖色映襯的行雲流水中流連忘返,人竟不知己之存在,而與天地同心共勉焉……
風雨過後,百溪潺湲,登高遠望,山水泉城若隐若現,山頂的烏雲劃過樹梢,霧凇帶着凜涼之意,大千世界匆匆隐形于濃霧郁霭叢中。緩緩順路而下,階畔草木葳蕤,細細欣賞着自然造化而來的羞花澀竹,山景溪色在朦胧蒼翠中依然顯露出它的風韻之美,也許萬木因雨而秀,清風凄凄,細雨濛濛,軟嫩的青草,嬌麗的黃花,扶疏的竹林,一切在風雨彩虹中形成了一個缤紛燦爛的世界……也許人在獨處,亦有獨處的甜美與收獲,沒有人間的喧嚣雜亂所以境如夢幻,沒有世俗的爾虞我詐所以靈魂沉寂,林鳥的清歌與疾溪的浪花交相鳴起,水泊幽谷猶如天樂之堂,笃行甯靜就在這無求無欲中演義着歲月自然。也許我們用簡單的靈魂會演繹出複雜的文章,也許我們用單調的線條勾勒出炫酷的畫卷,也許我們的人生猶如一汪景色,天地大美就遁形于這朦胧雨色之中,執之無得,失之若從……
記得《聖經》有言,上帝造人本是為了讓人們去管理天上的鳥,水中的魚,以及林苑中的飛禽走獸。然而人呢,卻為一己蠅頭小利,失卻了天人合一之道心,剝奪着萬物生存之空間。然而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或許僅僅是人類放棄了“公心“,而攀緣出這份“私心”,因而美麗的世界從此支離破碎。我不知道世間是否還有先天下之憂而憂之人,但先天下之樂而樂卻熙熙攘攘。孟子告誡後人,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天地本自何憂?短視複何高瞻?我當悠哉悠哉學魚蟲鳥獸者,無為而無所作為矣,然而大自然的無為之美與人間的無所作為乃有天壤之别,這山潮帶雨澎湃而下也隻能算是馬後之炮晚來着急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