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最新奧林匹克精神

最新奧林匹克精神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3 04:11:50

最新奧林匹克精神(在中希文明對話中)1

希臘總統卡特裡娜·薩克拉羅普盧緻信《文明》雜志。圖片來源:《文明》雜志社

新京報訊 (記者 柯銳)“文明、和平與友誼——中華文明與古希臘文明的精神對話”學術研讨會1月1日在北京舉行。

近期,正值北京冬奧會即将開幕之際,希臘總統卡特裡娜·薩克拉羅普盧緻信《文明》雜志,對《奧林匹克宣言——美麗的奧林匹克文化長卷Ⅲ》的出版表示祝賀并撰寫序言。此次會議正式發布了薩克拉羅普盧總統為《文明》雜志《奧林匹克宣言——美麗的奧林匹克文化長卷Ⅲ》撰寫的序言。序言中稱,希臘和中國都是具有悠久曆史和文化傳統的古國,2022年正值中希建交50周年,北京冬奧會的舉辦将為加深兩國文化和曆史連結提供新的契機,有助于深化雙邊關系,特别是推動文化與體育領域交流。

薩克拉羅普盧總統在序言中專門強調,恢複古希臘奧林匹克休戰協定簽訂活動(Olympic Truce)這一古老傳統,顯示了我們通過奧運會向世界傳遞和平信息的意志。她認為,這一奧林匹克運動傳統凸顯出各國和平共處的重要性,而恢複這一傳統,為進一步促進處于沖突與對立之中的國家及組織間的對話、理解與和解奠定了基礎。

以《奧林匹克宣言——美麗的奧林匹克文化長卷Ⅲ》的主題内容和希臘總統與國際奧委會兩位主席撰寫的序言為契機,國家行政學院文史部、中國人民大學古典文明研究中心、北京體育大學與《文明》雜志社共同舉辦中希文明對話學術研讨會,探讨奧林匹克的當代價值。與會學者就奧林匹克精神及其當代價值、中希文明的對話與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等議題進行了發言與探讨。

古希臘奧林匹克休戰傳統的當代價值

國家行政學院文史部秦露教授對薩克拉羅普盧總統的來信進行了解讀,着重闡發了奧林匹克價值觀中“卓越”概念所蘊含的豐富涵義,尤其是人們可以通過和平的方式來獲得卓越。奧運會是沒有傷亡的戰鬥,是沒有憤怒的競争,在比賽中獲勝是不帶有任何敵意的高貴的勝利。

國際奧委會根據古希臘奧林匹克休戰傳統重新倡導了“奧林匹克休戰”的和平運動。自1993年第48屆聯合國大會首次審議并通過奧林匹克休戰決議以來,此後的曆屆奧運會、冬奧會主辦國都向聯大提交奧林匹克休戰決議。

2021年12月2日,第76屆聯合國大會協商一緻通過由中國和國際奧委會起草的北京冬奧會奧林匹克休戰決議。這項決議由173個會員國共同提出,是近幾屆冬奧會中休戰決議提議國數量最多的一次。

秦露教授表示,這一決議是對西方文明的這一古老傳統的維護,而個别國家拒絕在這一協議上簽字則是對這一傳統的背離。

國家行政學院文史部劉飛副教授表示,中希文明都具有理性、包容精神,并且都重視學習,認為知識與德性都是可教可學的,都認為通過教育可以實現自我完善、自我超越。中國自“五四”以來就非常重視吸收希臘的理性文化。同時,兩國都強調人文精神與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強調和諧與正義的秩序。中希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推動東西方文明之間的對話交流,有助于克服“文明沖突論”。中希兩大古老文明對共同推動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赢的新型國際關系,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的文明意義。

中華文明與古希臘文明有相通的人文精神

和平與友誼是奧林匹克運動的核心價值觀,也是中華文明與古希臘文明相通的人文精神。

北京體育大學黨委書記曹衛東教授表示,古希臘文明與中華文明都是多元融合的文明,非常重視體育運動。奧林匹克精神反映了人類對團結、友誼、和平的向往,中國傳統體育中蘊含的“貴和尚中”思想與奧林匹克格言“更團結”的宗旨精神相通。中國古代也非常重視體育,在周朝建立的貴族教育體系中,包含了“禮、樂、射、禦、書、數”六種技能,其中“射”“禦”都屬于體育教育。中國傳統體育走向與醫療、養生、保健等相滲透的倫理型體育發展道路,其中蘊含的“貴和尚中”思想與奧林匹克格言“更團結”的宗旨精神相通。

希臘駐中國使館新聞參贊海恩福在開幕緻辭中解讀了奧林匹克精神。他說,北京冬奧會的舉辦将再次提醒我們奧林匹克精神亘古不變的意義,我們可以用古希臘語來總結這一奧林匹克精神,即健康的體魄孕育健康的精神。奧運會的目的并不在于戰勝他人來保持優勝,而在于自我提高 、自我改進、自我提升、自我改善,從而超越人類極限。通過成就、公平競争,以及休戰達到的和平,來超越我們自身的局限。

最新奧林匹克精神(在中希文明對話中)2

會議現場。圖片來源:《文明》雜志社

北京體育大學人文學院蔣小傑教授在題為“卓越與和平:古希臘競技運動中的政治德性”的發言中指出,古希臘競技運動有着超乎體育本身的政治向度:在共享的信仰系統下,通過競取卓越而追求和平。競技賽事通過提供一個有着特定邊界的時空情境,讓人們可以在其中平等地聚會,擱置世俗的沖突,容忍甚至慶祝彼此的差異,這無疑是人們為了和平而采取的一種超越性行動。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古典文明研究中心《經典與解釋》主編婁林表示,隻有把地球上的所有人都視為人類,而不是以種族和地域加以區分,才能在“人類”的精神意義上實現和平,才有可能不讓人類陷入區分與歧視的精神戰争;而具體的、不同類型的人能夠在“人類”的概念之下共存和諧,就更加需要相互之間真誠的尊重與友誼,需要奧林匹克文化所體現的和平與友誼的價值觀。

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賀方嬰在題為“政治德性與最佳城邦”的演講中指出,政治德性是中希文明共同關注的問題。古希臘詩人荷馬把德性視為是政治生活的追求之中最神聖的東西,這與中國古典聖人的德性政治的教誨有許多不謀而合之處。今天的中國學界如何基于自身文明傳統去理解諸如荷馬等其他文明的思想,是個極為重要的議題,因為這關系到我們在與其他文明交流互鑒的過程中,如何更好地加深彼此的認識與理解,進而構建起新的政治-文明話語。

重慶行政學院方旭教授指出,奧林匹克運動會及其精神是古希臘各城邦在文化交流和碰撞過程中形成的,源于飽受戰争之苦的古希臘人對和平的追求。自第一次奧運會始,國王們就簽署奧林匹克“神聖休戰”條約,奧林匹克體育競技會以和平競技代替了戰争,奧林匹克精神成為希臘文明的象征。

國家行政學院院委委員、文史部主任李文堂教授指出,古希臘有一個重視友愛倫理的傳統,後來對斯多葛主義與基督教倫理産生重大影響。中華文明在孔子所處的時代就總結出仁愛的思想,成為社會文明的重要原則,構成中國人文精神的基石,成為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的文化源泉。

中華禮樂文明具有和平的特質

禮樂精神體現了中希文明對德性修養、心靈和諧與文明的和平本質的追求。

北京語言大學教授、博導,現任北語比較文學研究所所長、人文學院副院長陳戎女在主題為“‘禮儀之邦’中國和希臘的曆史形式與文明互鑒”的演講中指出,中國的射禮,是從狩獵之射、分封之射到文化之射的長期發展過程,射禮中結合了身體競争與君子之德的修煉,射箭成為中國古代體育與禮儀相結合的完美代表。競技運動在古希臘社會文化中更是扮演了綜合性的角色。古希臘體育對人的體力、智力和口才的綜合教育與儀式一起,培養出引導人的身體行為與精神的禮儀文化,對後世有深遠影響力。

最新奧林匹克精神(在中希文明對話中)3

會議現場。圖片來源:《文明》雜志社

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資深研究員,中國道路與中國文明研究中心主任謝茂松在“中華禮樂文明的和平本質”的主題演講中表示,中華文明的底層結構是禮樂文明,禮樂文明作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生活方式,其文化價值是秩序與和諧、仁與義之間的張力。“和”是禮樂文明處理人與人、人與天地之間相互關系的根本原則,由家和萬事興不斷往外推擴到國家、天下以及天地之和的德性共同體,中華禮樂文明具有和平的本質。

李文堂教授表示,中華文明與古希臘文明都重視樂教,如孔子與柏拉圖,都重視樂教的社會功能,強調音樂的和諧性,目的是培養人的德性人格與心靈和諧,服務于共同體的和諧秩序。

《文明》雜志社社長婁曉琪表示,随着北京冬奧會的臨近,“雙奧之城”北京再次成為全世界矚目的焦點。當前,已形成古代奧林匹克精神從雅典傳到巴黎,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從巴黎傳到北京,奧林匹克文化從北京傳向世界,北京成為奧林匹克文化傳播中心的格局。

婁曉琪介紹,在國際奧委會的指導下,首都文明工程基金會和《文明》雜志社将聯手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前夕推出《奧林匹克宣言——美麗的奧林匹克文化長卷Ⅲ》。薩克拉羅普盧總統和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與名譽主席羅格(已故)先後為其撰寫序言。

記者 | 柯銳

編輯 | 張笑緣

校對 | 吳興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