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廉接到我的采訪邀請時,他有些驚訝地感歎道:“我都不混這個圈子很多年了,竟然還有人記得我。”對他而言,“2017年長城杯國際造景大賽29名”“第十八屆國際觀賞魚及水族器材展覽會雨林造景亞軍”等頭銜已經是好久之前的事了。不僅如此,幾年過去,他也早早地從當初那個“半路出家”的造景師,變成了一家生态造景公司的老闆。
廣東順德的養殖業發達,尤其是水産養殖。李仲廉就出生在那裡。小時候他總是去農村的表叔家玩,奔跑在田地、魚塘之間,這也不經意間讓他喜歡上了“養東西”。
李仲廉的大學專業是環境藝術設計,畢業後進入設計院工作。後來,他離開了設計院,在待業的兩年時間裡,養魚成了他最大的興趣。
在待業的兩年時間裡,養魚成了李仲廉最大的興趣。/圖·pexels
養了一段時間的魚後,他覺得眼前的魚缸有些許單調,于是跑到水族店購買了很多材料。回到家後,他一邊上網查閱資料,一邊親自動手擺放。當他将買來的水草和魚類順利地放置進魚缸中的那一刻,他驚歎:“原來魚缸也可以這麼好看。”
那個被他當作“魚缸”的水草缸,也成為了李仲廉邁入生态造景行業的第一步。李仲廉大學所學專業看似和生态造景有些聯系,但隔行如隔山,很多知識都需要他不斷地進行摸索。于是,這個興趣被他稱為“玩”,而從興趣到成為“陶舒店”的老闆,是他“玩得越來越瘋”的結果。
作為微縮的自然界,生态造景最吸引李仲廉的地方在于,當他造景的時候,如同造物者一樣,在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的小世界,這種成就感是令他癡迷的。
2018年冬天,李仲廉在安徽首家全生态室内動物園搭建的雨林景觀。 /受訪者供圖
除此之外,從小就偏内向的性格也讓他更喜歡和植物打交道。盡管如今的李仲廉已經不混圈了,微博動态的更新也十分“佛系”,但所更新的内容,無一不是跟生态造景、植物相關。
李仲廉喜愛植物,連家裡的陽台上也不乏蘭花、石斛等市面上比較少見的花草的身影。當然,他最喜歡的還是食蟲植物,比如茅膏菜、捕蠅草等。
他敬佩那些“玩植物玩得很瘋的朋友”,因為他們總能将喜歡的植物大肆種植。但與此同時,自己關于“玩植物”的想法又較為簡單,他隻希望将來自己能有一個溫室,種一些比較好看的花花草草即可。
李仲廉喜愛植物,他希望将來自己能有一個溫室,種一些比較好看的花花草草即可。/pexels
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生态造景師,最必不可少的是耐心。制作一個景觀,可能幾個小時内完成,也有可能要花上十天。比較常見的長1米、寬50厘米、高1米的景觀,在材料齊全的情況下,要花費五六個小時;至于大型工程類景觀,則要花費6—10天的時間。
對李仲廉來說,保持耐心一點都不難,因為他希望自己的每一個景觀作品,在每一次呈現時都能夠趨近完美。除了對木頭、石頭這些造型素材進行細心擺放外,每次造景途中,為了彌補人眼直接觀看的誤差,他還會拿手機進行拍照取景,通過構圖判斷哪裡有缺,哪裡有多,然後不斷進行調整。
如今,作為生态造景公司的老闆,水陸缸、雨林缸、水草缸都是李仲廉的常見項目。他最近的一個生态造景項目,是在一個地下室裡制作一個長約9米、寬約1米、高約2米的雨林缸,其中所涉及的植物品種衆多,主要以積水鳳梨、空氣鳳梨為主,以各種附生植物、蕨類、苔藓為輔。
制作這些景觀時,李仲廉主要接觸的動物是魚類,反而很少接觸像爬蟲缸裡的蜥蜴、變色龍一類的動物,因為後者在密閉環境中對于通風的要求非常高,養殖起來十分困難。
不過,他也有自己的執着。在平時的造景工作中,李仲廉從不會使用任何仿生植物,他表示:“真的植物會越長越好看,而假植物會因為其使用的塑料材料而氧化變醜。”因此,比起仿生植物不需要通風,隻需要将沙子、泥土進行擺放這種簡單而易操作的方式,他更加追求有難度的生态造景。
在平時的造景工作中,李仲廉從不會使用任何仿生植物。/圖·pexels
他享受家裡擁有一個小小自然界的感覺。“你真的可以通過它看到植物實現自我生長的奇妙過程,而且植物還有淨化空氣的功能。”李仲廉說。
一般來說,隻要造景時能保證缸中的植物擁有良好的生長環境,且後期做好定期維護措施,這些植物都能活得十分長久,跟仿生植物并沒有什麼區别。
但李仲廉堅持“師法自然”的理念。他表示:“自然的就是最美的,因為在自然界裡,植物怎麼生長你都不會覺得突兀,它生長的形态、位置都有它自己的理由。而人工種植的話,抛開審美不談,最根本的問題是,你都不能确定通過移植,這棵植物能不能正常存活。”
盡管生态造景的過程中離不開對植物的“移植”,但李仲廉還是希望盡可能地尊重自然本身的形态。在工作之餘,他常常去山裡觀看那些樹根生長的起伏形态,以及其他植物常見的生長位置,為自己的後續工作提供靈感。
自然的就是最美的,因為在自然界裡,植物怎麼生長你都不會覺得突兀。/圖·pexels
在審美原則與植物生長環境之間,李仲廉更在意的是後者:“景可以沒那麼好看,但植物一定要能長得好。首先,人類對自然應該是敬畏的。其次,如果強行将植物放在不合時宜的環境中,那麼它估計很難存活超過一個禮拜。”
在被問及“想要通過作品向人們傳遞什麼遠大的理念”時,李仲廉坦言,“并沒有什麼遠大的理念”。不過,他回憶起了一件往事,之前,他很喜歡去深圳的梧桐山遊玩,那裡有很多原生魚類。
但自從前年開始做河道整改後,那些魚類都消失了。這一幕讓他有些感慨,因為他不希望當下一輩人想看到原生的魚類時,隻能依靠照片和視頻。他想,如果生态造景這個行業能夠給人以真實觀看的感受,那麼,這可能就是其存在的意義。
人類對自然應當心存敬畏。/圖·pexels
目前的生态造景,正在從一個小衆圈層向外擴大,對此,李仲廉認為,這個跟中國人經濟富足之後追求精神審美,也就是更加崇尚自然審美有關。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自然界的事物更可以代表情調與藝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