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健康時報網
(健康時報記者 呼夢瑤)使出渾身力氣就是拉不出來,憋得肚子脹脹的,不少便秘者每天早晨都在馬桶上苦苦掙紮!在世界腸道日舉辦的“綠絲帶健康中國行”活動上,公布了這樣一組數據:我國成人慢性便秘患病率為4%~10%,60歲以上患病率高達22%,幾乎每10-20個成人中就有1人長期受便秘困擾。
便秘與腸道菌群是啥關系?
“我們的腸道中有400~500種細菌,這些微生物之間需要維持穩定的平衡狀态,才能保證腸道的正常功能。”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消化内科劉詩教授介紹,在慢性便秘患者中很多研究發現,雙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益細菌是下降的,潛在的緻病菌是升高。腸道的微生物一旦發生變化,将影響代謝水平,包括短鍊脂肪酸,進而影響到腸黏膜屏障等,再産生了一些動力變化,最後造成慢性便秘的症狀。
“在門診看便秘患者,一提益生菌人人都知道,但是對于乳果糖卻直搖頭。”劉詩教授解釋說,乳果糖治療便秘在國内外的指南中都有推薦,它可以促進腸道有益菌生長,抑制有害菌生長,從而調節腸道菌群。
亞太的ANMA的指南提到,乳果糖可能具有益生元的作用,有利于改善腸道功能。
乳果糖是高滲的,進入腸道後在充分的水的供應下,可以稀釋松軟我們的大便,使糞便膨脹,促進腸道運動,值得注意的是,要達到充分作用必須足療程,歐洲和亞洲的臨床指南都推薦應連續使用4周以上才能更好的調整腸道菌群。專家提示,如果通過調整生活方式後依然無法緩解便秘,要及時就診消化科。
便秘是否會增加腸癌風險?
慢性便秘者的結腸癌和良性結腸息肉風險,相比正常人都有明顯升高。長期便秘者,不通過大便排洩出有害物質,時間一長增加糞便中緻癌物質(如膽汁酸)與腸黏膜的接觸時間,進而增加得腸腫瘤的風險。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李曉波教授強調,結腸鏡檢查是篩查腸癌的“金标準”,年過45歲應該做一次腸鏡檢查。
對于腸鏡檢查前服用的清腸藥液,李曉波教授表示,篩查時腸道質量越好,越利于發現病竈,比如腸道黏膜表面的光澤度比較高等,因此不要因為清腸藥液難喝就抗拒腸鏡檢查。目前,臨床中常用的清腸劑複方匹可硫酸鈉顆粒具有雙重作用機制,可顯著提高患者耐受度,降低不良反應,同時維持良好的清腸效果,更重要是的是它是橙子口味,患者更容易接收。
據了解, 由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主辦,雅培協辦的“綠絲帶行動”已持續第八年開展,旨在普及慢性便秘等常見消化系統疾病的危害,提高知曉率和就診率,倡導公衆科學關注腸道健康。今年全國50家醫院還同步開展線下義診,為慢性便秘患者提供健康咨詢及科普教育。
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消化病防治專項基金主任委員、北京協和醫院消化内科主任醫師錢家鳴教授表示:“通過這項公益行動,有助于提高公衆對于消化道健康的關注,推動規範診療與合理用藥。該行動也有助于推動中國消化系統疾病防控體系建設,幫助解決目前所面臨的疾病認知度低、早篩早診普及率低、地區防治能力分布不均衡等問題。”
本文來自【健康時報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及傳播服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