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工業革命,即工業4.0,最早出現在2013年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是以物聯網、大數據、機器人及人工智能等技術為主導的,繼蒸汽技術、電力技術、計算機及信息技術之後的又一次革命。借着全球化的趨勢,這次革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席卷全球。
在這次工業革命中,中國已經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并将憑借着這股勢必席卷全球的力量,實現全新工業化,并與西方拉開距離。接下來我将分析工業革命的主要特征及其在各個國家的進展來論證這一點。
一、中國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上的優勢
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是大量信息數據的有機結合,以能夠自主學習的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技術驅動着社會生産方式的變革。至今為止,中國企業已經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能——無人生産線、網絡通信及超級計算機上取得了遠超西方國家的成就。
1、無人生産線
去年疫情的影響下,各國的制造業都受到了極大的沖擊。我國能夠從疫情中迅速恢複過來,除了依托于國家正确的抗疫政策外,領先于世界的無人生産線也功不可沒。
事實上,在去年年初小米便建成一條能夠年産百萬台手機的無人生産線,整個工廠隻有一百人左右。而據小米董事長雷軍先生披露,小米已于去年年底規劃建設年産達千萬台手機的100%無人工廠。
然而除了小米無人工廠這一被各大媒體争相報道的巨大成就之外,在我國還有許多企業其自動化生産程度領先國際。無論是位居世界前列的上海通用金橋工廠,還是分揀速度世界第一的阿裡、京東無人倉。
甚至是在傳統印象中決計無法用機器完成的食品方面,在老幹媽無人生産車間及無人水餃工廠落成之後,其自動化程度也大幅度領先全球。隻不過這些成就并非與我們息息相關,但隻要稍微了解一下,便會受震撼于這些領先在業界遙遙領先的先進技術。
縱觀古今,工業革命的本質是将生産過程進行進一步的分工,并将其中一部分工作交給機械來完成,從而解放生産力。
第一次工業革命本質上是用蒸汽機替代了提供動力的部分(蒸汽機),第二次工業革命則是讓機械代替了使用動力的部分(用電器),而第三次工業革命則是将發出指令和執行指令的部分(電腦)交給機械來替代,而人類隻需要承擔下達指令的部分。
因此不難推斷,第四次工業革命也是将通過技術手段将工作的分工在進一步細化,而這進一步細化所憑依的便是現在大力發展的自動化施工技術。正如第一次工業革命中通過蒸汽機确立霸主地位的英國一樣,現如今自動化施工大幅領先全球的中國必将實現偉大複興。
2、通訊技術
作為下一代移動通訊技術标準,5G将大幅改變人們的生産生活方式。不得不承認的是,作為尚處于成長階段的5G,仍然諸如覆蓋範圍狹小,耗電成本巨大等許多不足。
許多人因為這些不足而唱衰5G,甚至于認為5G是一個騙局。這些論點不一定是壞人故意穿破,而是對5G的理解出現了巨大偏差。
5G是提升了網絡接入速度且降低了接入延遲的技術。理解了這一點我們才能夠知道5G的優勢在哪些地方:首先5G實現了更好的頻率利用率,無線電資源的使用效率被大幅度提升。
其次5G的架構升級使得其管理更為容易,占用體積也更小。最後是5G的動态資源分布也能夠更大程度地提升總體的資源利用率。
正如所有改變世界的技術一樣,5G最開始必然不會被用在我們更加熟悉的第三産業上,而是會率先在距離我們稍遠一點的第二産業上大行其道。當能夠自主學習的人工智能不得不面對無人生産線上每時每刻都在産生的浩如煙海的訊息,那時才是5G大展身手的時候。
盡管就連任正非本人都親自下場說5G實際上被誇大了作用,現在人類社會對5G還沒有那麼迫切的需要。但人們對5G的狂熱從未有絲毫降低。
原因無他,因為每個人都知道也許5G這項技術誕生得太早,導緻我們現在對其的需求并沒有那麼迫切,但他必然會是第四次工業革命成功的基石,而在這項技術上一馬當先的中國,也必然會借着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東風,逐漸拉開與西方老牌發達國家之間的距離。
3、超級計算機
無人生産線每時每刻都在産生巨量的信息,為了處理這些信息有需要調用數量更為龐大的曆史記錄,能夠自主學習的人工智能固然能夠處理他們,并且做出比人工判斷更好的決策,但問了獲得更快的效率,超級計算機必不可少。
幾年前,我國自主研發的兩台超級計算機:“神威 太湖之光”登頂超級計算機500強榜單的榜首。這一點固然值得人欣喜,但是更重要的其實是這500強榜單中各國所占的份額,這才體現了一個國家在超級計算機領域的總體實力。
畢竟一台超級計算機的研發周期要足足數年,你方唱罷我登場本就是常态。
從最近公布的稅局來看,我國以45.2%的份額占據榜首之位,超過第二名美國的22.8%将近一倍。更加令人震驚的是,這些全球500強超算中的絕大多數,竟然都是由我國産商交付的!中國廠商聯想、曙光、浪潮總交付312台,在top500強中占比超過60%!
這些超級計算機不僅體現了我國極強的科技研發水平,也能夠輔助我國在日後的科技研發中獲得極大的效率優勢,而這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是至關重要的。
二、面對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國的困境與取勝之道
雖然中國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是卻還有兩個困境。這兩個困境一個是世界範圍的,還有一個是中國自身的。
世界範圍内的困境是這次革命的驅動能源。工業革命同時也是能源革命,從木柴到煤炭,再到所有化石能源,再到現在潮汐能、風能、太陽能等諸多自然資源的綜合利用。我們幾乎已經能夠使用宏觀世界裡的所有能源。
而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我們則将探尋能量的觸手伸向了微觀世界。而且面對日新月異的民用産品,我們所需要的是一個更加便攜、高效且高效的“電池。”但遺憾的是,核裂變本身不可控,可控核聚變技術也長時間未取得長足的進步。而在更加重要的電池方面,也遲遲未能取得決定性的進展。
中國自身的困境則是科技人才,我們必須認識到:曾經錯過了第一次及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我們,盡管乘着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東風迅速崛起,但在科技人才的儲備上較之歐美等老牌發達國家還是顯得略有不足。
第四次工業革命又被叫做第四次科技革命,科技在這次革命中的重要程度顯而易見,而科技發展的終端是科技人才。
面對這兩項難題,我國提出了兩項解決方案,其一是通過一帶一路政策大力引進國外的人才,其二是加大科研力度,堅持自主研發道路。
多年以來,我們都能感受到我國對引才工作的重視。每一個城市、高校乃至企業裡,“人才引進”都是領導們常挂在嘴邊的詞。就我們所掌握的信息來看,未來幾年會有更多的國内資源進駐歐洲,無論從哪一方面的資源來看,引才工作都是推進海外業務的重中之重。
更為重要的是我國目前正在逐漸加大科研的投入力度,堅定不移地走自主研發的道路。想要超越發達國家的科技水平,我國就必須不能止步于學習先進經驗,而是要不斷地創新和升級。這也就要求中國必須在現階段繼續完善人才結構,不能有斷檔。
三、美國面對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錯誤抉擇
在以往,發達國家通常将大量低端制造業遷移出本國,其原因是因為從事制造業的人工資收入不高,不能夠進行高消費。但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大量的機器人替代人工,可以實現大量制造業的自給自足,這就意味着第二産業不再需要大量制造業從業人員了。
想通了這一點,我們回過頭來看美國這些年的逆全球化便不再那麼匪夷所思了,反而說明美國已經預見到了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未來:工業不再依賴于全球化,大量低端制造業及低附加值工種都将被機器人所替代,而現有工人仍然可以維持現有的高薪模式,來保證自身的高消費水平。
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根據去年上海美國商會所發布的報告來看,92.2%的在華美國企業并無撤離中國市場的計劃,70.6%的企業表示連生産環節也不會遷出中國,隻有3.7%的受訪企業表示願意把部分生産環節從中國遷移回美國。
美國企業家又不是傻子,制造業回流是一個系統化工程,需要配套的教育體系、物流系統和城市規劃等,美國曾經擁有這些完整的體系,但就和上一任世界霸主英國一樣,随着美元霸權的确立,很多關鍵細節都丢失了。
2017年,美國蘋果公司CEO在一次峰會中曾說“制造生産蘋果公司的産品不僅需要最先進的機械,還需要許多懂得如何操控這些機械的人才…在美國,如果把模具工程師叫到一起開會,可能一個房間都填不滿,但在中國,可能需要足球場才能容得下那麼多人。”
這就顯示出了現如今美國與中國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的差距。
綜上所述,在中國日漸強大,而西方國家的帶頭大哥:美國在錯誤的道路上與世界漸行漸遠。路已鋪好,路線也已标定,中國勢必在這次席卷全球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實現全新工業化,并拉開與西方國家的距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