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5日電題:冬奧“遊龍”上的中國制冰師
新華社記者張骁、餘俊傑
1月27日,中國制冰師朱永濤在清掃冰面。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淩晨5點半,朱永濤整裝齊備,穿着沖鋒衣,腳踩冰爪,手握修冰刀,出現在形如“遊龍”的國家雪車雪橇中心賽道。在他身後,海拔2198米的北京市第二高峰延慶小海陀山仍在沉睡。
呼吸着零下20℃的山風,緊貼着零下10℃的冰面,這位年輕的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制冰隊副隊長已經在特殊環境中工作3個多月,體力、技術與意志的綜合考驗正在持續。
1月27日,中國制冰師朱永濤在給冰面開槽。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國家雪車雪橇中心是北京冬奧會雪車、雪橇、鋼架雪車項目新建競賽場館,将誕生10塊金牌。雪車、雪橇被譽為冰雪運動中的“F1”,最高時速超過130公裡。長1975米的賽道上,每個彎道、每處曲面都關乎運動員成績和安危。
眼下,朱永濤和隊友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賽道平整度和光滑度手工打磨至最佳狀态,供中國國家隊日常訓練安全使用。
1月27日,中國制冰師朱永濤在清掃冰面。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我們每天都對賽道進行多輪養護,根據運動員滑行軌迹和冰面損壞情況及時修冰、補冰。賽道第一次養護完成後,還要參考當天日照強度和方向與國家隊溝通,将賽道遮陽簾收放好。”朱永濤說。
而在國家隊訓練正式開始前,他和同事還要花費約30分鐘進行賽道巡查,仔細檢查岔口擋闆情況,防翻滾、收車門等安全設施是否到位。制冰師賽道養護完成後,塔台才能通知運動員上冰滑行。
1月27日,中國制冰師朱永濤在清掃冰面。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國家隊訓練結束經常已是晚上9點,這時更為徹底的賽道養護剛剛開始。從迎接清晨第一縷陽光,到披星戴月離開場館,保障國家隊訓練100多天以來,朱永濤每天在賽道步行約2萬米,累計步行超過2000公裡,相當于從北京到廣州的自駕距離;賽道制冰面積約7000平方米,每天平均養護4遍,累計養護面積超過280萬平方米,相當于6個天安門廣場。
2020年,朱永濤做的最牛的事,就是成為一名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制冰師。這是中國第一支雪車雪橇賽道專業制冰隊伍,他們作為“14億人中僅有的21個”,填補了國内人才空白。
1月27日,中國制冰師朱永濤在清掃冰面。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2020年是拼搏的一年。盡管年初國内突發疫情,但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在戰“疫”中推進建設,成為北京市春節期間唯一不停工的項目工地。中國制冰師争分奪秒,在國際制冰師帶領下利用自然溫度晝夜練習。
制冰——用噴頭對賽道制冷單元進行上千次水霧噴灑,确保賽道整體制冰成型;補冰——用特制抹刀,将冰水混合物填補至賽車進彎、出彎及冰易脫落處等關鍵位置,待凍結後緩慢灑水保護,與周邊冰面形成整體;修冰——手持20斤重的特制冰刀均勻用力,在賽道上持續修出成型的滑行曲面;日常清掃——進行冰面養護巡查,清理賽道冰坨和雪霜……
1月27日,中國制冰師朱永濤在調整修冰工具。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經過嚴格的體能測試和技術培訓,朱永濤和隊友逐步掌握了這些國内從未開展過的冰上工作。在與國際制冰師合作中,從最初溝通不暢到簡單對話,他們切身體會到中國“開放辦奧”的魅力。
2020年也是收獲的一年。朱永濤最開心的,莫過于順利完成2020年3月的場館首次制冰任務,并于2020年11月保障場館通過賽道預認證。這标志着中國有了第一條達到冬奧标準的雪車雪橇賽道,中國運動隊在“家門口”有了訓練、比賽的場地。預認證也為做好冬季賽事準備和北京冬奧會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益經驗。
1月27日,中國制冰師朱永濤在清掃冰面。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2021年1月,主席來到國家雪車雪橇中心考察調研,了解運動場館建設和運動員參賽備戰等情況,看望慰問運動員、教練員和延慶賽區運行保障團隊、建設者代表,這讓朱永濤備受鼓舞。
2021年将是逐夢的一年。他希望和隊友一起,把賽道維護保養得更漂亮、更平滑,也希望可以和國際制冰師學到更多制冰技術,期待2022年北京冬奧會取得圓滿成功。“希望中國運動員能夠在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這條我們自己建的賽道、我們親手制作出來的冰面上獲得金牌。”。
制冰工作有苦有淚,但能為國家做貢獻,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我不會忘記,在我身後,醒目地印刻着五個字:中國制冰師。”朱永濤說。
新聞鍊接:
【數你不易,其實你很牛】“管得最寬”的片警:寶音德力格爾
【數你不易,其實你很牛】“00後”萌妹子:穿行在32米高空 守護高鐵用電安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