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柳宗元的永州八記背景

柳宗元的永州八記背景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4 15:07:00

柳宗元的永州八記背景?文學趣談——柳宗元(三),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柳宗元的永州八記背景?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柳宗元的永州八記背景(永州八記記載了柳宗元那顆困苦但充滿期盼的心)1

柳宗元的永州八記背景

文學趣談——柳宗元(三)

上期回顧:僅僅半年時間,柳宗元就從六品大員變成了罪官。(點擊“上期回顧”回看上期)

(三)永州之困

來到永州的柳宗元,沒有什麼實際政治權利權力,也就沒什麼事情要他來做;沒什麼朋友,也就沒什麼社交活動。面對這距離京師長安幾千裡的貧寒之地,以及自己名義上是官,實際上是犯的困境,他除了拿起筆來寫寫文章,也沒有什麼别的事情好做了。

永州這個地方,可以用這麼幾個字簡單形容:好山好水好無聊。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種經驗,當自己心情很郁悶的時候,就想要出去走走,不一定非要去哪裡做些什麼明确的事情,就是想離開現在的這個環境,随心所欲毫無目的地散散心,放松一下自己。柳宗元來到了這個地方,也和我們一樣,想要到處走走散散心,和我們不同的是,他是一個文學家。

柳宗元在永州創作了非常多的遊記,在他的眼中,永州的美麗山水多達二三十處,其中最有名的有八個地方,他還給這八個地方寫了著名的《永州八記》:《始得西山宴遊記》、《钴潭記》、《钴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這裡面,我們最熟悉的,估計就是《始得西山宴遊記》和《小石城山記》。

我們先來看看《始得西山宴遊記》:

“自餘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遊。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卧,卧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仆人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尺寸千裡,攢蹙累積,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悠悠乎與颢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引觞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後知吾向之未始遊,遊于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是歲,元和四年也。”

第一段,說的就是柳宗元在永州期間的日常生活。他住在這個地方的時候,經常感覺惴惴不安,心情不是很好。于是在閑暇的時候(實際上他大部分時間都很閑暇)就在外面沒有拘束地遊走。每天有空沒事就和小夥伴們爬爬高山,走走深林,找找溪水的盡頭,基本上把這裡所有的地方都走遍了。去到那些地方,把地上的草撥開就可以席地而坐了,拿起酒壺想喝就喝,反正不用上班不用上學喝醉了也無所謂,大不了大家就在地上睡睡就好了。睡着了就做點好夢,睡醒了就回家吃飯。他原來以為,永州所有的奇山異水自己都遊玩過了,卻不知道原來自己還少去了一個地方。

那一年的九月二十八日,空虛寂寞冷的柳宗元來到了法華寺,坐在他自己建的西亭裡面,突然之間看到了西山。“咦,這是什麼地方,我怎麼好像沒去過?!”于是他立刻開始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估計這西山平時也沒什麼人上去,仆人們還得拿着刀把路上那些雜亂叢生的荊棘灌木砍掉才能爬上去。登上山頂之後,一行人看到了整個永州的景色都在眼中,然後才發現原來這座山特别突出,不和那些小山丘小土包是一路貨色。

後面重點來了,柳宗元畢竟是個大文學家,而且有很獨特的哲學思想,現在就是他展示的時候了。在這座山上,他感覺自己是和天地之間的大氣合二為一,是和大自然在交遊,而這種感覺是無窮無盡,沒有時間盡頭的。後來他們就愉快的喝起酒來了,喝着喝着就喝大了,也不知道太陽已經下山了。當夜色慢慢降臨到這個地方,估計是因為晚上東西看不清楚了,大文豪漸漸覺得自己的思想停止了,和自然界的萬物都融合在一起。

這種獨特的感覺,可能是柳宗元在永州第一次感覺到的,他在文章的末尾寫道說:現在我才知道原來自己以前沒有真正遊覽過,真正的遊賞是在此時此地才開始的。這樣的一種第一次心跳的體驗,我作為一個文學家怎麼不記下來呢?

《始得西山宴遊記》的精彩,就在于第二段後面的大部分心理活動。我們知道,柳宗元來到永州是很郁悶的,這個地方對他來說實在沒有太大的吸引力。每天到外面遊玩,也隻不過是散散心,免得在那個破屋子裡面憋壞了而已,根本不是像我們現在出去旅遊那麼開開心心。而在西山的這一次遊覽,可以說是改變了這個罪官對于這個地方的觀感。

也許是因為酒精的作用,柳宗元漸漸發現了原來永州這個人煙稀少的地方,有它自己的獨到之處,那就是和自然交融的機會。他很小的時候就收到了母親佛學信仰的熏陶,但是那個時候更多的是一種模仿和學習。在官場的十幾年時間裡面,佛學也更多是一種時尚的社交話題,畢竟唐朝是一個儒釋道交融的時代,作為一個文人少會一點就不好出去交朋友了。而在這個地方,他才開始慢慢懂得當年母親教會他的點點滴滴,明白了佛學思想裡面那種自由闊達的理念。

實際上,在我個人看來,這裡面還有一句話是很能表示柳宗元當時的心迹的,那就是“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我想,他寫出這麼一句話,其實就是想表示自己是一座高山,而不是那些普通的小山包。

永州這個地方,雖然山水是非常地壯麗,至少在柳宗元描述之下是這樣的。但是它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太過純天然,之前我們說過,他住的地方外面就有水鳥。再外面一點呢,田野裡面滿是劇毒的蝮蛇,樹上面就是毒螞蜂,水裡面就是毒蟲……

柳宗元并不算是那種性情淡泊的人,這一年,他還不到四十歲,正是一個男人建功立業的時候,更何況這是一個少年成名的天才,三十歲出頭就已經是正六品的朝廷大官。如果就讓自己的下半生在這個地方度過,那不是埋沒了自己一身的好本領嗎?

柳宗元等待的,是一個轉機。

實際上,就在柳宗元被貶到永州的第二年,唐憲宗就正式登基稱帝了。且不說後者還算是個英明的君主,就算是個昏君,從太上皇手上接下來禅讓的帝位,也得做點什麼來宣示一下自己的合法權益,至少得讓天下百姓知道,這皇帝已經換人了呀,于是他決定大赦天下。

這一次大赦,幾乎除了死刑犯之外的其他所有罪犯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赦免,然而柳宗元卻沒有等到半點好消息。

如果說第一次大赦可能是因為皇上忘記了他們,那麼在同一年六月,因為唐憲宗尊自己的母親為皇太後的那一次大赦總該給柳宗元一點甜頭了吧?很抱歉,依然沒有。

這還沒完,唐憲宗在八月份分封同姓王的時候,順道下了一道诏書,大緻的意思就是你們這幾個當年被貶的官,就算是大赦,也不關你們的事。

看來唐憲宗對于當年這批敵人的恨是真真切切的,尤其是現在自己初登皇位,更加不可能讓他們回來,誰知道這些人會不會在長安城裡面又弄出點亂七八糟的事情,反正朝廷裡面還有大把人才,晾着就晾着吧。

就這樣,柳宗元被困在了永州,轉眼就是十年的時光。

下期預告:困在永州的柳宗元,除了等,還有什麼别的方法沒有?

(筆者案:本文為漫話作品,并非完全曆史事件還原,有戲說誇張成分,歡迎大家在公衆号留言提供意見與建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