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出台新政策
購買的保健品可以退款了!”
近日,日照蕭大姨輕信“扶貧科長”
被騙7萬元“保證金”...
承諾退款 請君入甕
“為了鼓勵養老産業發展,國家出台新政策,老年人購買保健品的費用可以按比例返還......”9月13日上午,家住石臼的蕭大姨接到了“扶貧辦”的電話。
“扶貧科長”在電話中反複叮囑,“一定要小心養老詐騙,除了扶貧辦,不要相信陌生人。”
蕭大姨半信半疑地挂掉了電話。原來随着年近70歲,大姨越來越擔心自己的身體,近年來,她通過各種渠道,累計購買了多達30萬元的保健品。
退款未到 繳費先行
幾天後,蕭大姨再次接到“扶貧科長”電話,對方苦口婆心,“您可不能再買保健品了,按照60%的比例,國家需要返還您20萬元,我不敢保證能申請這麼多,沒到賬前,您别告訴家人!”
“要是能退回來20萬,家裡老漢和孩子再也不會說我亂花錢了!”蕭大姨臉上笑出了褶子,仿佛巨款近在咫尺。
“大姨,退款之前需要您先轉賬2000元成為會員。”
“可是我不會啊!”
“老年人的困難我們都提前考慮到了,這樣吧,我給您寄兩盒保健品,您這2000元到付就可以了,保健品就當送您了。”
“待遇”升級 深陷“泥潭”
兩天後,蕭大姨果然收到了快遞并付了2000元錢。收到“免費”保健品的蕭大姨以為接下來就可以收到退款了。
“政策規定需要繳納2.3萬元的保證金,我們承諾這筆錢會和20萬一并退給您。”當天下午,“扶貧科長”又給蕭大姨打來電話。
“舍不着兔子套不着狼,反正保證金還會退回來。”蕭大姨到銀行櫃台進行了轉賬。
“您是第一批享受福利的人,需要繳納2.3萬元的養老社保基金。”
“您還需要交一筆2.3萬元的個人所得稅。”
一個星期時間裡,蕭大姨背着家人,按照“扶貧科長”的要求多次往返銀行櫃台,共計轉賬7萬餘元,直到被子女發現并撥打了110。
老年人被騙心理分析
本案被害人是70歲左右的老人,犯罪分子利用老年人信息相對封閉、辨識能力差、容易輕信别人的特點,冒充國家工作人員實施詐騙。
大多數老年人認為自己經曆過生活困難時期,錢攥得緊,騙子騙不了自己,殊不知在互聯網時代,老年人往往不了解電信網絡詐騙手段,甚至不相信點個鍊接、給個驗證碼錢就沒了。
很多老年人不想給子女添麻煩,還想盡最大努力創造價值,恰恰被騙子利用。相比子女,他們更願意向自己的“老夥伴們”求證,實際上他們的夥伴也可能正處于騙局之中。
發現父母被騙,子女該怎麼辦?
1、發現父母被騙,子女應勸說暫停轉賬、及時止損。如果無法制止,可控制老人的手機、銀行賬戶,清除騙子的聯系方式、賬戶信息、訪問網址,并撥打110報警。
2、父母被騙後,子女與其批評指責,不如多關心老人的情緒、心理需求,避免老人有事藏在心裡。在經濟決策上,子女可與父母協商,如果消費、轉賬超出某個額度,父母需要跟子女溝通,讓家人第一時間了解老人的消費動向,子女不能因擔心父母被騙就剝奪他們的自主權。
日照公安提醒
老年人要加強辨識能力,多與子女、有專業知識的親友或有關部門交流,不要輕信從各類聊天群等非官方渠道得到的“利好消息”和“政策文件”。
國家任何政策辦理都有程序規定,絕不會随意通過電話私下辦理。如遇疑似詐騙,務必做到不輕信、不透露、不轉賬,可撥打日照公安反詐熱線96110進行咨詢。
轉自:日照公安
來源: 日照網警巡查執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