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一道麻辣的川菜,就必然得加花椒。有人會指點你用紅花椒,也有人覺得青花椒才好,你或許覺得藤椒味也不錯。用紅花椒好還是青花椒好呢?青花椒跟麻椒什麼關系?藤椒是青花椒麼?給你推薦花椒的人,不見得口味也跟你一樣,該相信麼?
一、花椒比你想象的種類多
上網搜花椒,你會得到五花八門的答案。也難怪,花椒這個關鍵詞就不是一個準确的關鍵詞。
花椒屬裡的品種都可以叫花椒,一般都做藥用,而常拿來作為調料隻有四種:崖椒亞屬的青花椒,花椒亞屬的花椒,竹葉花椒,墨脫花椒。墨脫花椒主要長在西藏墨脫,其他地區一般很少吃到,一般常吃的就是剩下的三種了。
花椒亞屬的花椒,就是一般常說的紅花椒,而紅花椒裡品種也很多,知名度最高的就是大紅袍花椒,以下就簡稱紅花椒。它就代表花椒,英文名叫 Sichuan Pepper(四川辣椒)。
崖椒亞屬的青花椒,因麻味最重,川貴地區直接封它為“麻椒”。
花椒亞屬的竹葉花椒,就是藤椒,顆粒比青花椒小,兩者枝頭長法也不一樣,當地人稱青花椒是“一攥”,稱藤椒是“一串”。一般隻吃它的鮮果。
根據當地人習慣叫法,也不容易區分它們,不信你看。
幾個常用的叫法都能直接代表它們三個,梳理它們的時候就超級頭大。
二、花椒裡的味道江湖
花椒主要吃的果皮,而果皮的核心就在油胞,即表面的小疙瘩(密恐警告)。
花椒的麻味來自花椒麻素,香味來自油胞裡揮發性芳香物質,花椒油來自油胞的揮發油,油的成分主要有檸檬烯(Lemonene),牻(mang)牛兒醇(Geraniol),枯醇(Cumic aicohol),甾醇,不飽和有機酸。花椒的靈魂在果皮,至于花椒籽,花椒質量國标要求花椒籽含量不得超過 5%,另做别論了。
不同品種的花椒,各項指标上各有優勢。
【麻度&刺激度】青花椒 / 麻椒>紅花椒>藤椒
【麻味持久度】青花椒 / 麻椒>紅花椒>藤椒
【香度】紅花椒>藤椒>青花椒 / 麻椒
【出油度】藤椒>紅花椒>青花椒
在麻味上,青花椒不愧“麻椒”稱号,做地道川味美食,要用麻椒,比如麻婆豆腐,而麻椒還略帶苦澀,非川味深度患者難以 hold 住。
而大紅袍花椒以其色香味俱佳,則是花椒的首席代言人,一般人做川菜或四川火鍋,則首選紅花椒。
近年來藤椒變成網紅口味,定義了清香麻口味,香味清新濃郁,麻味綿長刺激小,成為麻味種草小能手。不吃麻的人一般都會入坑藤椒麻。
由此麻味排行榜:特麻,中麻,微麻,清新麻。
可以這麼總結:
入門級:藤椒;
進階級:紅花椒;
硬核級:麻椒。
三、花椒的賣家秀 vs 買家秀
要買到中意的花椒産品,可先從名産地入手。
大紅袍花椒:四川(漢源,茂縣,文祖等),甘肅(武都,秦安等),陝西(韓城,鳳縣)
青花椒:四川,貴州(頂壇)
藤椒:四川(洪雅、清泉,漢津、峨眉山)
漢源大紅袍花椒一般稱“貢椒”,自信寫在臉上。另外以縣冠名的椒,也是相當的自信,比如茂椒,鳳椒。
貴州頂壇則對當地産青花椒申請了國家地理标志保護品。而四川洪雅自封“藤椒之鄉”。
既然品牌名頭這麼響,也自然難免不少借名。要買到貨真價實的花椒,你可以參照這些國标。
行家手法總結起來:眼手鼻口,要點在顔值,氣味,口感,手感。
眼看顔值:果粒要大小均勻,果色要純正均勻,果形要睜眼飽滿,油胞要大粗密。
手看手感:幹手搓,有紮手感,沙沙響,則曬的好;濕手搓,不粘手,則沒有添加劑。
鼻看氣味:香氣要濃要正,沒異味怪味。
嘴看麻味(高能硬核):幹嚼一顆,看麻味上得快不快,猛不猛,留的久不久。
另外要少籽少枝,含量小于 8%。
一般次品花椒有這些:黴粒椒,過油椒,黑粒椒,染色椒。
不過行家裡手的做法,基本不鳥營銷宣傳,直接去市場看,找賣家聊,再硬核體驗,直接自己判斷,也許能發現不錯的小衆品種。
花椒當然不隻有幹花椒,不少地方都把花椒開發成産業,花椒産品多是必須的。
大紅袍花椒:幹紅花椒,幹紅花椒粉,紅花椒油
青花椒:麻椒油,鮮麻椒,凍麻椒,幹麻椒,麻椒粉
藤椒:藤椒油、鮮藤椒、凍藤椒
喜歡吃花椒原生态,就選幹花椒,怕踩到花椒雷,就選花椒粉,就想吃花椒的香麻,選花椒油就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