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易經智慧解讀

易經智慧解讀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0 20:12:35
、 §1.《尚書.大禹谟》:“滿招損,謙受益,是乃天道。”第一次講明了驕傲自滿招緻損害與謙遜虛心得到益處的道理,後來被歐陽修引用在《新五代史.伶官傳序》裡。宋.陳師道《拟禦試武舉策》裡曰:“君子勝人不以力,有化存焉,化者,誠服之也。故曰:滿招損,謙受益”。賢德的君子戰勝其他生命個體依靠的不是武力,依靠的是道德的感化的力量。正是這種道德的感化的力量使得其他生命個體真誠地依附。因此,以此而論,自滿招來消損,謙虛招來補益。由此看來,謙虛之德确實是道德高尚的标識,是人生至高境界的體現,确實應該得到益處。《易》之《謙》卦把謙德作為一個重要的問題作為一個課題進行了詳細地細緻地探讨和研究。

易經智慧解讀(易經解讀謙卑恭博大的謙君子)1

周易

平衡是天地道德的準則,天地萬物都在遵循着平衡的準則。平衡也是衡量事物多少的依據。謙德就是平衡道德的體現,謙德是符合道德的規律。謙卦曰:“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天運行的規律是将盈滿進行虧損,對謙虛進行補益;地運行的規律是将盈滿進行變革,對謙虛進行充實;鬼神運行的規律是将盈滿去掉,對謙虛施福;人類運行的規律是将盈滿抛棄,對謙虛進行表彰。這表明,不管是乾天還是坤地,是鬼神還是社會中的生命個體,都具有相同的道德,都是對盈滿的東西進行消損,對謙虛的東西進行補益和施福。生命個體假如具備謙虛的品德,一定會得到自我充實,得到上天的賜福,得到世人的表彰,也必将會有好的歸宿和結果。 謙虛道德的基礎或前提是财富的富有與地位的尊貴以及道德上的富大。這即是《大有》。在大有之後,才會有讨論謙虛道德的必要,也才存在有謙虛道德的問題。一言以蔽之,謙虛的道德就是不與人争。老子曰,大國虛下小國,就能獲取小國,小國虛下大國,就能獲取大國。這是曰身為大國的君主假如能夠謙虛地禮待小國的君主,就能夠獲取小國君主的臣服。小國的君主假如能夠謙虛地禮待大國的君主,同樣也能獲取大國的信任。這就是謙虛的力量。老子還曰,抗兵相加,哀者勝矣。力量相當的兵相搏,哀痛的一方是最後的勝利者。看來謙虛還是用兵之道,是退後一步,這也一定是遇到事情就會産生恐懼之心的緣由。

易經智慧解讀(易經解讀謙卑恭博大的謙君子)2

老木綠枝蕩漁舟

任何事物的吉兇悔吝都是産生于作為與運動。作為生命個體在作為與運動的開始的時候,也是開始産生利益的時候。諸如飲食的占有必然會産生訴訟,訴訟也必然會引起衆多的生命個體之間的争奪。衆人所厭惡的東西,肯定不是生命個體所要争奪的,身處沒有競争的處所,最終也必然會被競争的個體争奪,這是亘古不變的道理。在生命個體的作為與運動中就産生了吉兇悔吝。順應事物的道德去行為,就會得到吉祥;違背事物道德去行為,就會得到兇險。生命個體假如能夠悔思,假如能夠對自身的行為及運動的軌迹進行反思警惕,那就能夠規避災難;生命個體假如在行為上吝啬,那就會産生災難。 乾天的職責是下降普照大地濟生萬物,坤地的職責是卑厚容納萬物,時時生機勃勃長養萬物。天運行的規則是将盈滿的虧損與虛缺的補益,地運行的規則是将盈滿的變革與謙虛的充實,鬼神運動的規則是将盈滿的去掉與謙虛的施福,人類運動的規則是将盈滿的抛棄與謙虛的表彰。謙虛的人位居尊位時會變得更加地光明盛大,屈居卑位時,也能夠謙虛自律不逾越天道、地道、鬼道、神道原則而保持向上的運行。 天道是從寒暑的往來上來曰的,地道是從地形的高下上來曰的,鬼神是從害福的得失來曰的,這裡面是有些造化根據的,它們各自代表的一項事端。我們曰,太極之中是沒有任何事物的,事業功勞與我也是沒有什麼關聯的。體觀天地生育萬物而不具有任何利益,具有剛武的品德而不使用,才是真正的謙道。

易經智慧解讀(易經解讀謙卑恭博大的謙君子)3

點點沙洲水繞舟

§2.謙的卦體是坤上艮下,有地中有山的表象。地體本是卑下之物卻處于高位,遂有包容之意。山體本乃高大之物而甘願位居地體的下位,遂有不自卑之意,此即是謙德的表現。謙德是以胸襟博大與具有崇高的德性作為前提的。站在“大”的角度而言,博大的坤地能夠容納與包容高山,此即“容”。高山甘居下位而不自卑即不自卑,亦是“謙”之一義。反之,卑地在高山面前不自卑,亦是“謙”之一義。隻有大,隻有博大才可以杜絕盈滿的累患。因此,修養崇高的德性而甘願包容與位居卑下的位置,才是謙德的本義。 爻辭曰:“謙:亨,君子有終。”謙象征謙虛。謙虛意味着隐藏高才大德而不外露,謙虛是遵循着天地道德的損多益少的規律。取長補短與使其均衡是天地道德的本質。謙德的内涵是自己有功而不具有,止息内心欲望而順承外面情勢。養就謙德是一件亨通的事情,是保證有美好結果的品德。對于賢德,是要通達事理而不與人争,時時退讓而不矜持,自卑就會愈加得到人的尊重,韬晦就會愈加使道德光大顯耀,此即所謂“君子有終”。對于小人,有欲望就要實現,有恩德就要讨伐,雖然也勤勉傾慕謙德,但不能安然地踐行而持守,所以是不能有終的。

易經智慧解讀(易經解讀謙卑恭博大的謙君子)4

青山蒼松紅頂屋

§2.1柔順是謙德的本義,用柔順的态度和德行身處下位是賢德的行為,用柔順的道德去涉險犯難是無往而不勝的。柔順是修養謙德的開始,是修養謙德的基礎。沒有柔順的品德,要想做到謙虛是不可能的。“謙謙”即柔順的樣子,具有柔順的謙虛的品德,就能夠克服一切困難,排除一切障礙,而走向吉祥。 卑下退後是謙虛道德的核心品質,生命個體富貴和富有後,假如還能夠把自己居于卑下退後的位置,那才是謙虛道德的品質。生命個體甘于位居卑下或退後的位置來約束自己,管理自己,那才是真正具有謙虛的道德。對于生命個體,富貴或富有之後,有的就驕傲自滿,飛揚跋扈,胡作非為,有的則是自恃清高,滿足堕落,不可一世,這些都是缺乏謙虛道德的表現。真正的具有謙德之生命個體,甘于位居卑下或退後的位置,繼續用謙虛的态度來自我約束,繼續在道德上不斷加強自己的修養。 爻辭曰:“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身居尊貴地位而能夠處于卑下的地位來自我約束,繼續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這樣就可以戰勝大的險阻,成就偉大的事業。

易經智慧解讀(易經解讀謙卑恭博大的謙君子)5

紅樹木屋繞卧橋

§2.2厚積薄發即隻有厚積才能薄發。對于生命個體,隻有不斷地修養自己中正的道德,使中正道德厚積于心中,才能最終發散于外面。謙虛的道德隻有發自内心,使自己謙虛道德來自内心的真誠,成為一種真誠而不造作的品德,才會獲取美好的名聲。謙虛的道德是發自内心的中正純正的道德,不是虛僞,不是造作,不是虛假,而是一種真誠的品德,這才是謙虛的内涵。 爻辭曰“六二,鳴謙,貞吉。”謙虛的美好的名聲遠揚顯赫,依靠的是内心中正純正的道德,而不是依靠沽名釣譽得來的,柔順純正是謙德的内涵。鳴謂鳴叫,是聲音發出于外,是名聲傳播在外。謙虛純正的道德充積在心中,也必然會發散于外,謙虛道德表現于聲音與顔色兩個方面,此即是“鳴謙”的含義。自己内心的純正的品德,必然要影響規範着自己的行為,就像思想與行為的關系一樣,思想決定着生命個體的行為,發乎情也必然要止乎禮。内心純正的道德就像月亮一樣必然發散出皎潔的光芒。

易經智慧解讀(易經解讀謙卑恭博大的謙君子)6

綠洲麗水繞木屋

§2.3勤勞是成就事業的法寶,生命個體隻有勤勞的不辭辛勞的工作,才能成就事業。勤勞即勤奮與辛勞,有着堅持不懈的内涵,生命個體做事堅持不懈,才會有終有始,才能堅持到底,才能成就事情。生命個體做事不辭辛勞與勞苦,也才能夠成就事業。堅持不懈則有終,不辭辛勞則必果,因此,堅持不懈與不辭勞苦即勤勞才能使事情有終有果。這是勤勞道德的力量。 謙虛與勤勞存在着密切關系。生命個體假如驕傲自滿,就會丢掉勤勞的道德,就會荒廢自己的事業。生命個體假如能夠保持謙虛的道德,就會繼續勤勞的做事,就能夠繼續光大自己的事業。以此而論,勤勞與謙虛都是成就事業的良好道德,都是不能丢棄的。謙虛又有着謙讓的内涵,生命個體知曉謙讓之理,才會尊重其他生命個體,才會不與其他生命個體發生碰撞,發生利益上的沖突,才會得到其他生命個體的信服與愛戴。假如生命個體依靠勤勞的品德成就了事業,而又能保持謙讓的道德,必然會得到天下人民的服從。 爻辭曰:“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生命個體能夠保持勤勞而謙虛的道德,就能夠成就事業,得到人民的服從。這是曰,勤勞而謙虛的君子必能把美德保持到底,最終一定是吉祥的。

易經智慧解讀(易經解讀謙卑恭博大的謙君子)7

卧橋麗水繞木屋

勞即勸勉勤勞,謙即謙讓。勞謙是在勸勉他人謙讓與勤勞,生命個體能夠具有勤勞而謙讓的品德,才會有始有終,得到人民的擁戴。乾陽占據正位是衆望所歸,是能夠建立豐功偉業的時候。建立豐功偉業是容易的,建功立業而能堅守謙德,是極其困難的事情,這即是“勞謙”的含義。 周公是堅守勞德的典範。他擔當着治理天下的大任,于上侍奉孱弱的幼主,謙虛恭敬,率領衆賢,勤勞奮發,建立了不朽的功績,但卻時刻如履薄冰,這是有功德而能踐行謙道的典範。居功自傲與樂高喜勝是生命個體固有的本性。謙讓能夠做到一次就很是難得,能夠次次做到确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因此富有而富貴的生命個體能夠一如既往的一貫地堅守“勞謙”(勤勞、謙讓)的品德,才能夠達到“有終”,才會有吉祥如意的燦然的人生。

易經智慧解讀(易經解讀謙卑恭博大的謙君子)8

白雪枯木蓋雪山

§2.4作為生命個體,謙虛并不是意味着喪失為人的原則,放棄為人的準則,而是要保持恪守為人的原則這個道德底線。俗話曰,人無信而不立,同理,人無則也不立,不講原則的生命個體是得不到其他生命個體尊重的。譬如容忍是一種美好的謙德,但容忍并不是一味地忍讓,它是以生命個體不遭受侮辱作為原則。同理,謙讓是一種美好的謙德,也并不是對其他生命個體的一味地謙讓,而是對于危害自身的其他生命個體要在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下堅持鬥争。這就像乾德或坤德一樣,每一種道德都是一種自然的存在,都是自然界事物法則規律的顯現,但作為生命個體,但如果把每一種道德發揚到極點,也必然會産生緻命的錯誤,遭到緻命的傷害。因此,作為生命個體,既要把謙虛這種美好的道德發揚光大,而又要始終恪守為人的原則這個底線,才能做到遊刃有餘。發揚光大而又不拘泥才是體認道德精髓的表現,這正如跳舞,恪守舞步的節拍而又不拘泥于舞步的形式,恪守而又放開,才是跳舞的精髓所在。 爻辭曰:“六四,無不利,撝謙。”生命個體發揚謙虛的道德是亨通吉利的,但也要恪守為人的這個原則。發揚光大謙德是要以恪守為人的底線作為原則的。為人的原則是使人站立的基礎,也是得到其他生命個體尊重的基石。任何以違背為人原則的謙虛,必然會失去為人的根本,這個生命個體也就不複存在了。 用謙虛的品德感化下民是很有利的政治措施。柔得正位,具有柔順的謙德,能夠以謙遜自處,身處臣位,建立了大的功德,被君上所倚重。而自己位居臣位,就應恭敬畏懼之心來侍奉謙德的君主,謙卑風聞來謙讓勞謙的臣僚,積極動作,有所作為,都是有利的舉措。

易經智慧解讀(易經解讀謙卑恭博大的謙君子)9

麗水綠樹繞木屋

“撝”即積極動作,即有所作為,即施加恩惠。大德的作為與休息還是進取與退讓都要踐行謙德,尤其是位居高位就更應如此。位居人臣應堅守柔順,堅守中正,不與萬物競争。假如不明事理,聞聽堵塞,無功而樂受其祿,無實而獨受其名,是失卻謙德之道的表現,是值得警戒的事情。 §2.5征服讨伐是謙虛道德的一種輔助形式,對于蠻橫地不可一世的難以感化的個體,鬥争也許是最好的形式。對于驕傲蠻橫不可一世的鄰邦,假如施以謙德還不能懷柔,征讨就是惟一的手段了。以此而論,鬥争或征讨也是謙德的一種補充形式,柔弱的君主應該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一起對抗危害國家尊嚴或安全的災害。 爻辭曰:“六五,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無不利。”作為至尊的君主,雖然不太富有,但假如虛懷若谷,能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結成同盟,一起來讨伐那些失德的鄰國,是無往而無不勝利的,是有利于征伐的。

易經智慧解讀(易經解讀謙卑恭博大的謙君子)10

粉樹木屋繞卧橋

不富以其鄰是指以其鄰不富,因為自己力量的不足,作為至尊的君主,需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多與鄰國交結,用虛懷若谷的胸懷,達到團結鄰國的目的。團結力量後,就有力量讨伐失德的鄰國了。邊境多事,常年征戰,必然會耗費民财,民不聊生,造成國家窮弊。但在自己财力或軍力不足的情形下,要讨伐那些危害國家的鄰國,就要團結鄰國的力量,采用戰争征讨的手段将對方吃掉,邊境就安甯了。 謙是以大(胸懷博大)以富(富有财富)為前提的。隻有博大胸懷、具有大德、财富富有的人,才具有謙的資格。這正如施舍是需要具有财富作為前提的,包容是需要有深壑的山谷的空間為前提的。 财富是衆人所夢寐以求的東西。俗話曰,人為财死,鳥為食亡,追求财富也會使人彙聚在一起的。柔居貴位,能夠踐行謙德,順從于下,帶來的必是衆望所歸,這是不布施财富就能得人擁護的策略。為君之道隻有踐行謙德,才能天下歸心。可是謙德也是有其局限性的,如果一味地踐行謙德,必然會帶來不可收拾的局面。為君之道應該恩威兼使,威武相濟,也才能懷服天下。踐行威武之道直接的利處,就是有利于征伐。

易經智慧解讀(易經解讀謙卑恭博大的謙君子)11

綠洲楓葉拂麗水

§2.6為了利于興師征伐敵國,就要嘤鳴求友,以赢得多方鄰邦的了解和支持,以利于孤立敵人,打擊敵人。依靠自身的謙虛的美名,可以征伐那些驕橫不可一世的小國,實現安邦定國的壯志。但踐行謙德到了無以複加的程度,即是走向了謙德的極高處,也就走向了謙德的反面。謙德可以使生命個體居于極高的位置,那也是無所作為之地,不是擔當天下大事的位置。對于生命個體,要想完成個人的意願,必須采用剛武的策略。衆所周知,單純的依靠懷柔的謙德是不能解決全部問題的,諸如對邑國的治理與統治還是需要武力的,不使用剛武的手段而能夠獲取私利,滿足私欲,也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爻辭曰:“上六,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對于君主,謙虛的美好的道德遠揚四方,在自己安邦定國的志向未能實現時,假如不能達到道德教化的目的,就應該用武力征讨那些驕橫不可一世的小國。

易經智慧解讀(易經解讀謙卑恭博大的謙君子)12

國色天香屬牡丹

§3.綜而述之,謙德的内涵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保持坤陰柔順的品德。謙虛的道德第一位是要保持柔順的品德,就要像水依附青山一樣,随時委蛇,不與其他生命個體發生沖突。二是“自處卑下之至”位。作為生命個體心甘情願處于最卑下的地位,而毫無怨言,心平氣和。尤其是建立了豐功偉業的生命個體,更是需要保持平和的心态,甘願處于下位而不驕不躁。三是“退居後而不争先”。作為生命個體在行動時,應該恪守本分,剔除自己的表現意識,不争強好勝,不打搶先鋒,甘願退居于其他生命個體的身後。 《韓詩外傳》卷八:“謙者,抑事而損者也。持盈之道,抑而損之。此謙德之于行也,順之者吉,逆之者兇。五帝既沒,三王既衰,能行謙德者,其惟周公乎!……孔子曰:猶以周公為天下賞,則以同族為衆而異族為寡也。故德行寬容而守之以恭者榮,土地廣大而守之以儉者安,位尊祿重而守之以卑者貴,人衆馬強而守之以畏者勝,聰明睿智而守之以愚者哲,博聞強記而守之以淺者不溢。此六者,皆謙德也。”謙虛是一種謙遜低調的處事方式,是一種自我減損的處事方式。保持盈滿的道德是要自我壓制而自我減損,這是謙虛的道德所帶來的行為的思考,順應謙虛的道德就會吉祥,違反謙虛的道德就會走向兇險。具體來曰周公的謙虛的道德包括六個方面的内容:一是恭守寬容。生命個體要恭敬地恪守寬容的道德,并用寬容的道德去指導自己的行為。此即恭守寬容之德行。二是儉守富有。德高位尊的生命個體掌握着國家的權利,占有着國家的廣闊的土地資源,是一方諸侯,有着無限的權利,在财富上是非常富有的。财富挑戰着生命個體的道德,尤其是在财富富有之後還能夠恪守勤儉的道德,而不是在财富富有之後繼續自己的無限的貪婪的欲望而拼命地肆意的享受。要知道,富足後繼續保持勤儉的生活方式是非常困難的,那不是一般生命個體能夠做到的。此即儉守土地廣大之富有。三是卑守富貴。卑守尊位重祿之富貴,畏守人衆馬強之衆有,愚守聰明睿智之哲淵,堅守博聞強記之命德,這樣必然會帶來榮耀,獲取安全,得到富貴,戰勝敵人,思想達到至高境界。

易經智慧解讀(易經解讀謙卑恭博大的謙君子)13

煙霧缭繞深海境

謙德的表現也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鳴謙。謙虛作為一種高尚的能夠得到福祉和補益的品德,隻有在與别人交往或相處之中才能得到豐富和體現。《詩.小雅.伐木》:“嘤其鳴也,求其友聲。”嘤鳴比喻朋友同氣相求。天子諸侯稱孤道寡就旨在求其友親,鳴謙之鳴就是在求其友親。關于鳴,蘇轼解釋曰:“雄鳴則雌應,故《易》以陰陽唱和寄之于鳴。”鳴是乾陽向坤陰唱和。身為雄鳥主動地向雌鳥發出求友的呼喊是上求下,本身就是謙德的表現。也正如身份富貴的天子稱自己是孤(孤單,需要依靠衆臣)、寡(力量缺少,需要衆臣佐助),本身也是謙德的表現。鳴謙是以實際行動在别人展現謙和這種美德,也是對謙讓美德的倡導,這種謙讓的美德就一定能夠遠揚四方。二是勞謙。古人有“欲成大事者,勞乏其身,苦其心志”之曰,對于勞,具有謙德之人是應當怎樣看待呢?《易》的觀點是“君子有終”。君子做事情,盡管身體勞乏,盡管面臨許多困難,也應該有始有終,堅持做下去,不可功虧一篑。對于功績,評價得當,不把功勞完全歸于自己,也不居功自傲,即使發生不公正的事情,也毫無怨言。對于身體勞乏,對于一些不公正的事情,看成是曆練自己心志與上升自己道德境界所必須的考驗,認為這是上天賜給自己的福祉,這是具有謙德之人對于勞應持的态度。比如大禹為了治水,曆經許多困難,曾九臨家門而不入,苦幹九年,才建立了治水的功績。《墨子.尚賢(下)》:“垂其股肱之力,而不相勞來也。”《楚辭.蔔居》:“将送往勞來以無窮乎?”是對勤勞與謙讓之美德的勸勉。三是撝謙。這是對謙讓美德的踐行。踐行謙讓的美德就能發揮巨大的作用,穩固自身的地位。

易經智慧解讀(易經解讀謙卑恭博大的謙君子)14

青山綠松漂雲霧

彖傳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恪守遵循謙虛的道德是會帶來諸多益處的。天道周濟萬物而為萬物帶來光明,地道卑下的萬物一起向上發揚。體認天道是能夠增益謙德,體認地道是能夠使生命個體變得極其謙抑,是能夠鞏固謙德的,鬼神是能夠給生命個體帶來福德的,人道是喜好謙虛的。謙虛,是能夠給生命個體帶來尊嚴與光明的東西,位處卑下的位置就沒有可以逾越。這也是使得生命個體終養天年的美德。 謙虛卑恭是人生的美德,是交際的開端,是恵心的體現,是成功的秘訣,是尊重他人的标志。愈是飽滿的穗,愈是朝下低着頭。有若無,實若虛。謙卑是聰明人奉獻給朋友的禮物。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謙卑,是炎黃兒女的美德。 《韓詩外傳》卷八:“夫《易》有一道焉:大足以治天下,中足以安家園,近足以守其身者,其惟謙德乎!”《易》的每一卦都是具有相同的功效,發揮着巨大的作用。作為謙德,大者是可以治理天下,中者是能夠安定家園,對于個體自身也是可以持守保障自己的,這是《易》的功用。

易經智慧解讀(易經解讀謙卑恭博大的謙君子)15

青山麗水蕩漁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