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時候在小區看到好多這種蟲子,它們在一樓鄰居家的花園裡爬來爬去,感覺還是挺惡心的。但是,小朋友們卻覺得很好玩,他們把它們當作寵物玩耍,當然最終很多蟲子都慘遭小朋友們的毒手。
這些到底是什麼蟲子?是蝸牛嗎?其實也不是,它們稱作蛞蝓,一種跟蝸牛非常相似的家夥,今天就讓大家來認識一下。
蛞蝓和蝸牛的區别蛞蝓和蝸牛同屬軟體動物門、腹足綱、柄眼目,可為害豆科、十字花科、茄科蔬菜和落葵、菠菜、生菜,以及棉、煙、雜草等,并對多種蔬菜苗期構成威脅。受害葉片成孔洞或缺刻狀,植株被其排出的糞便及粘液所污染,易誘發病害,嚴重影響蔬菜品質。
蛞蝓和蝸牛都是農業害蟲,生物學分類上也相近,但還是很容易區分的。從外觀上看,蝸牛有一個螺旋貝殼,爬行時以頭足和腹伸出殼外,遇到不适,頭足即縮入殼内,分泌粘液封閉殼口;而蛞蝓的貝殼已經退化為質闆或消失。因此,對于這兩種害蟲還是比較容易區分的。
蛞蝓蛞蝓,俗稱鼻涕蟲,中國南方某些地區稱蜒蚰。體長30-60mm,寬4-7mm,體色根據種類而有所差别,如野蛞蝓,體表暗灰色、黃白色或灰紅色,少數有不明顯的暗帶或斑點;黃蛞蝓,體表為黃褐色或深橙色,并有散狀黃色斑點,靠近足部兩側顔色較淡;雙線嗜粘液蛞蝓,灰白色或淡黃褐色,背部中央和兩側有一條黑色斑點組成的縱帶,兩側的縱帶較背部色深。蛞蝓頭部前端有2對觸角,後方的1對稍長,觸角能自由伸縮,如遇刺激,則立即縮入。蛞蝓跖面有粘液腺,分泌粘液,匍行經過處,常留有白色粘液的痕迹。
蛞蝓1年發生2-3代,世代重疊,雌雄同體,異體受精或同體受精繁殖,以成體或幼體在作物根部濕土下、河溝邊、草叢中及石闆下越冬及産卵,卵期10-17天,幼蟲期55天,卵孵化出的幼蛞蝓,立即能活動取食。從發生量和危害程度看,一年主要有兩個高峰期,即春雨4-5月和秋雨9-10月,活動為害高峰期後出現産卵高峰,卵産于濕潤疏松土表中,特别是腐殖質含量高的疏松土壤。
蛞蝓怕光,所以晝伏夜出,多在日出後隐蔽,夜間出來覓食,但在陰雨天則會晝夜為害。
蛞蝓與我們的生活蛞蝓是令人讨厭的農業害蟲,以齒舌刮食幼芽、嫩葉、嫩莖,嚴重時會造成農作物的死亡,再加上蛞蝓驚人的繁殖能力,将會給農業生産帶來極大的經濟損失,同時,蛞蝓排洩的糞便以及粘液污染,易誘發菌類侵染,降低農作物的品質。因此,對于農業來說,蛞蝓是個不折不扣的害蟲。
但是,事情都有兩面性,蛞蝓也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性味鹹、寒,無毒。具有清熱祛風,消腫解毒,破痰通經,治中風歪僻,筋脈拘攣,驚痫,喘息,喉痹,咽腫,癰腫,丹毒,經閉,症瘕,蜈蚣咬傷的功效。民間在被蜈蚣咬傷後,用蛞蝓生搗敷塗,具有明顯的療效。
蛞蝓的防治
和其他農業害蟲一樣,對于蛞蝓的防治主要有物理方法、化學方法和生物防治。物理方法可以通過食物作誘集堆,使其躲藏其中,然後集中捕獲。化學方法則是在蛞蝓的繁殖期間适當施加農藥,殺死蛞蝓。生物防治則可以放養鴨子等,利用鴨子捕食蛞蝓,或者通過捕食性甲蟲防治蛞蝓。
〚科普地球生物聯系大衆生活〛歡迎關注生物愛生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