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從小就喜歡韓再芬的黃梅戲女驸馬

從小就喜歡韓再芬的黃梅戲女驸馬

情感 更新时间:2024-07-28 16:12:50

從小就喜歡韓再芬的黃梅戲女驸馬(韓再芬嫁給黃梅戲的)1

韓再芬(右)為青年演員化妝。

“為救李郎離家園,誰料皇榜中狀元。

中狀元着紅袍,帽插宮花好啊好新鮮。

我也曾赴過瓊林宴,我也曾打馬禦街前。

人人誇我潘安貌,原來紗帽罩婵娟。”

這段戲詞很多人覺得耳熟能詳,它出自經典黃梅戲曲《女驸馬》。

黃梅戲,原名黃梅調、采茶戲等,起源于湖北黃梅,發展壯大于安徽安慶。黃梅戲與京劇、越劇、評劇 、豫劇并稱“中國五大戲曲劇種”。黃梅戲唱腔淳樸流暢,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的表現力;表演質樸細膩,以真實活潑著稱。

說起黃梅戲,有一個人的名字為戲迷津津樂道——韓再芬。韓再芬是中國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1978年,改革開放拉開帷幕。這一年,年僅10 歲的韓再芬被安慶黃梅戲劇團錄取,開啟了長達40 餘年的藝術表演生涯。1984年,韓再芬因主演黃梅戲電視連續劇《鄭小姣》一舉成名。此後數十年間,黃梅戲曆經起伏,但她依然堅守初心,不斷呈現精良作品。韓再芬曾戲稱自己是一位嫁給黃梅戲的“徽州女人”:“40 年都在從事這一件事,足以證明我這個人是比較癡情的。”

入行

小姑娘大大方方一曲《洪湖水浪打浪》唱罷,幾個招考老師喜上心頭,當即給了她複試的通知書

1968 年,韓再芬出生于安慶潛山,母親是一名黃梅戲演員。受母親的影響,韓再芬在黃梅戲的熏陶下長大,對黃梅戲有着特殊情感。

1978年,改革開放的第一年,傳統文化黃梅戲重新煥發出生機。安徽省安慶地區文化局認識到,黃梅戲的再度輝煌,必須依賴人才。為了盡快地出新人出新戲,麻彩樓、張文林等黃梅戲老藝術家開始馬不停蹄地到安慶各地招生。當年秋天,在當時的潛山縣委招待所,安慶地區黃梅劇團招考小演員。招待所裡,一位招考老師的目光被門外一個正玩耍的小姑娘所吸引——她身材高挑,面容清秀,一雙眼睛水靈靈地透着聰慧。正巧小姑娘朝門裡張望,四目相對,小姑娘轉身就跑,老師追出來問她有沒有報名,她說自己就是來陪朋友玩的。老師對她說,不考也可以唱首歌聽聽。小姑娘大大方方一曲《洪湖水浪打浪》唱罷,幾個招考老師喜上心頭,當即給了她複試的通知書。

可當這個消息傳到韓再芬母親那裡,她卻沒那麼開心。作為一名黃梅戲演員,她深知這條路并不好走,因為當戲曲演員“一生隻能睡半生的覺,一生卻要洗兩生的臉”。但她還是把表演中的體會告訴了韓再芬:“人生的道路是不平坦的,藝術的道路更加坎坷;既然選定了這條路就要堅持走下去,而且一定要走好。”

就這樣,年僅10歲的韓再芬被安慶黃梅戲劇團錄取,成為班裡年紀最小的學生。

學藝的生活緊張單調又艱苦,男孩子都熬不住,很多孩子都曾想家、掉眼淚。韓再芬也曾打過退堂鼓,有一次她哭着寫信回家,保證什麼都願意幹,做家務、帶弟弟,隻要能接她回家。父母雖然心疼女兒,把她接了回來,但父親事先給家裡每個人都打好招呼,小再芬回來,大家誰也不要理她。韓再芬雖然回到家裡,但在周圍冷冰冰的氛圍下,她坐立難安。這時父親才重提了舊話:“如果你選擇了這行,就一定要堅持到底。”韓再芬體會到了父母的一片苦心,從此回到劇團專心學藝,再也沒有“逃”過。

如果說自小耳濡目染在她心裡播下了黃梅戲的種子,那麼她所在的安慶市黃梅戲二團則給了這顆種子發芽成長的沃土。韓再芬說:“劇團裡有100多個人,每一家我都去串門,每一家的飯我都吃過。那裡像一方淨土,讓我自由自在地成長。”“我是吃百家飯長大的”——這成了韓再芬常挂在嘴邊的話。

閃光

16歲的韓再芬風華正茂,她和主人公年齡相仿,扮相清麗,唱腔柔美,隻靠本色的演出便博得喝彩一片

一年後,在安慶地區青年演員基本功比賽中,韓再芬聲驚四座、技壓群芳。14歲時,韓再芬在團裡挑起了大梁,擔任《莫愁女》的主角。

上世紀80年代中期,電視機已經進入了中國普通百姓家。這個時期,一部名為《鄭小姣》的黃梅戲電視劇引發了轟動,韓再芬作為鄭小姣的扮演者家喻戶曉,亦因此得到了人生中第一個重要的獎項———金鷹獎,那時她剛剛16歲。

鄭小姣的故事源自民間,在評書戲曲中多有演繹。一個命運悲苦的少女,一段曲折感人的愛情,主人公的命運在一次次陰差陽錯間改變,而兩個人的愛情卻一次次面臨絕境而得以回轉,情節跌宕。

16歲的韓再芬風華正茂,她和主人公年齡相仿,扮相清麗,唱腔柔美,隻靠本色的演出便博得喝彩一片。在時代贈與的機遇面前,年輕的韓再芬開啟了自己的戲夢人生。

在戲迷眼中,韓再芬在舞台上是風姿綽約、俏麗甜美的。她演唱的黃梅戲柔美婉轉,尤其是将女性嬌羞、靈敏、機智等特點表現得淋漓盡緻;同時,韓再芬的唱腔浸潤着黃梅戲的本土風味,更具地方色彩。

韓再芬的另一個代表作是《徽州女人》。黃梅戲《徽州女人》于1999年6月在安徽合肥首演,是戲曲舞台上的經典劇目和安慶再芬黃梅藝術劇院的保留劇目。

《徽州女人》講述了100年前發生在安徽徽州一個閉塞村落中的凄美故事——15歲的少女懷着對愛情的美好憧憬坐上花轎,卻在婆家開始了對未曾謀面的丈夫的漫長等待。通過一個女人“嫁、盼、吟、歸”的過程,以鮮活靈動的舞台表現和扣人心弦的唱腔動作刻畫了封建社會中最底層女人的生活。

原汁原味的黃梅戲傳統唱腔,濃郁的徽州地域文化,恢弘大氣的舞美設計,充滿傳奇色彩的故事,通過韓再芬的動人演繹,讓這部戲一經推出就備受觀衆好評。有年輕觀衆對《徽州女人》這樣評價:“這部戲将電影和話劇的表現手法運用到了戲曲舞台上,吸收了現代流行的音樂元素,讓我們覺得看黃梅戲像看電影一樣精彩。”

堅守

“我覺得黃梅戲可以不斷傳承下去,就像接力棒,一代又一代地接下去,然後慢慢變得更好。”

2005年,安慶市黃梅戲二團更名為安慶再芬黃梅藝術劇院,由韓再芬出任院長。這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戲劇界第一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劇院。目前,劇院一共有130多人,其中年輕人居多,“90後”有二三十位。

“我覺得黃梅戲可以不斷傳承下去,就像接力棒,一代又一代地接下去,然後慢慢變得更好。”韓再芬說。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代表性傳承人,幾十年來,韓再芬一直身體力行,擴大黃梅戲在年輕人中的影響力。“并非是給你名頭你才去做事,實際上我們做的每一件事都在擴大黃梅戲的影響力。”韓再芬說。目前,韓再芬帶領着她的劇團已經走遍了祖國各地以及美國、加拿大、俄羅斯、朝鮮等國家,韓再芬堅持還要繼續走下去。

在自媒體時代,諸如黃梅戲等傳統文化的傳承,也不是一帆風順的。韓再芬坦言,現在關注點變化太快了,“以前人家講各領風騷數百年,然後是幾十年、十幾年、幾年,後來變成一年,甚至于現在也就幾個月甚至幾天就過去了,一浪打過去就沒人關注了”。

韓再芬說:“這個時候需要反觀,什麼是具有優秀品質的、能夠屹立在人們心中永恒的藝術,這是一種更高的追求。現在更多的是快餐文化、娛樂文化,但對于每一個藝術品種來講,精良才是應該擺在第一位的。”

“隻有高品質的優秀作品,才能在部分人心中紮下根。”她拿《徽州女人》舉例說,雖然已經20年了,現在依然廣受歡迎,正是因為它的文化内涵,“如果做得不夠精良,很容易被淘汰”。

韓再芬認為,文化作品要傳遞“真善美”。她說:“現在人們工作的壓力比較大,對很多事情的理解都不同,有時難免有些偏激。我覺得文藝作品就是要疏導,做舞台劇更重要的是疏導。我們希望告訴更多的人美好是什麼,什麼是‘真善美’。要傳達這些東西,使人們生活得更愉悅、更快樂。”

有些人認為,傳統戲劇快要退出曆史舞台了。面對這樣的環境現狀,是繼續發展黃梅戲還是去迎合新的大衆喜歡的形式,也成了擺在韓再芬眼前的問題。對于未來的路,韓再芬認為,她還會一直堅持發展黃梅戲,這是她一生的追求。

“愛上了一件事,就像你愛上了科研,這個領域一定要深挖下去。”韓再芬說,“時代是由衆多個體組合起來的,但是作為個體來講,我覺得還是要有堅守。”她認為,每一個人都要有自己獨特的追求,隻有這樣,每一個行業、每一件事情,才能做得更好、更深、更有意義。(記者 楊俊峰)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08月22日 第 05 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