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最害人的弟子規書籍

最害人的弟子規書籍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0-08 20:57:18

“國學源自天地。伏羲仰天俯地而悟易經,屈原漫遊天地而得九歌,竹林七賢隐居山林而通三玄。古之高士,欲有所得,無不與天地相接。”中國曆史悠久,且是世界皆知的禮儀之邦,許多美好的品德,都被先祖記錄在國學之中代代相傳,才成就了一個泱泱大國。

詩詞歌賦,琴棋書畫,中國人自古就是浪漫的,在别的國家以擴大自己領土為目标的時候,中國發展出了源遠流長的文化。《易經》、《三字經》、《弟子規》等一系列著作都是公認的國學經典。

然而,深圳市儒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徐晉如卻将《弟子規》列入了僞國學,認為《弟子規》是一棵“毒草”,曾經痛呼“這棵毒草還要殘害多少青少年!”

最害人的弟子規書籍(徐晉如将弟子規列入僞國學)1

“孝”之思想

徐晉如是當代著名的詩人,也是一名學者。他在詩詞、儒學以及京劇學上都有研究。就是這樣一個溫文爾雅的人,将《弟子規》列為了僞國學,這是為何?

《弟子規》是清代李毓秀所寫,由于它簡單易懂,時常被用來作為兒童的啟蒙讀物。其内容以儒家道德為主,句式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因此一直被奉為經典。

《弟子規》強調人要學會“孝”,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是它的重點内容,除此之外,它還強調要謹言慎行、信守承諾。事實上,《弟子規》強調的中心思想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思想。

最害人的弟子規書籍(徐晉如将弟子規列入僞國學)2

李毓秀

如果沒有父母,便沒有我們,是父母賦予我們生命,讓我們有機會看到美麗的世界,他們即使生活艱辛,也要盡力給我們更好的生活。人們在很早的時候就意識到了父母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因此,“孝”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的傳統美德。

封建王朝時期,有不少帝王都十分看重孝道,漢文帝、康熙、乾隆都是曆史上較為孝順的皇帝,許多大臣甚至因為不夠孝順影響前途。如此說來,《弟子規》中強調孝道是無可厚非的。然而,《弟子規》中許多語句所展現出來的“孝”已經近乎于愚孝了。

“孝”通常是指盡心盡力贍養父母,尊重父母的意願。然而,《弟子規》中所言“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意思是說,凡是父母喜歡的就要盡力去做,父母厭惡的就不要做。

最害人的弟子規書籍(徐晉如将弟子規列入僞國學)3

漢文帝

可若是父母喜歡的是不道德的,是錯誤的,也要盡心去做嗎?父母厭惡的,即使是對的,也不能去做?孝順父母不是指一味聽從父母,一味聽從,那便是一個沒有感情的提線木偶。《弟子規》中所寫的孝道,已經不僅僅是單純的孝,更像是一味鼓吹孝道。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将“孝道”作為傳統美德,中國人大多數都具有這種傳統美德,但過去人們的孝早已成為了一種愚孝。即使父母是狡詐之人,也要順從父母之命,否則便是不孝,即使自己不喜,也要聽從父母,否則就是不孝,“孝”更像是一塊巨石,壓在每個人的心中。

最害人的弟子規書籍(徐晉如将弟子規列入僞國學)4

郭巨之子的孝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極大可能在于那時的國學經典。人們常常三五歲就到了啟蒙的年紀,在沒有明辨是非能力的年齡裡,他們的啟蒙讀物中充斥着“要對父母所言聽之任之”的思想。

但那時的人們并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人們為了鼓吹孝道,還宣揚不少孝子的故事,那些故事不論真假,卻皆讓人毛骨悚然。最讓人震驚的就是“郭巨埋兒”的故事。

魯迅先生曾經在《朝花夕拾》之中寫過郭巨埋兒的故事,這個故事是他在小小年紀就看過的故事,對于魯迅先生來說,這個故事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心理陰影。

故事的大緻内容是說郭巨家中貧寒,他的妻子為了讓兒子有吃的,常常将自己的食物分一些給兒子。

最害人的弟子規書籍(徐晉如将弟子規列入僞國學)5

後來郭巨對妻子說:“兒子還要分母親的食物,反正兒子可以再生,現在養不起這個孩子,不如将他埋了。”于是郭巨便開始在院子中挖坑,所幸的是挖出了金子,兒子的命便保住了。

這個故事被記載在各種宣揚孝道的書籍中,是說郭巨的兒子是極孝之人,為了不分自己母親的食物願意犧牲自己。可事實上,故事發生的時候郭巨的兒子隻有三歲,他完全不知道什麼是孝道,他的命運隻是被父母決定了。

盡管如此,這個故事在過去還是激勵着許多孝子,成為父母手中的提線木偶。

最害人的弟子規書籍(徐晉如将弟子規列入僞國學)6

《弟子規》沒有穿插孝子的故事,但其中字字句句都是展示着要聽從父母的話,成為沒有自己思想的人。這實屬愚孝。除此之外,《弟子規》關于“信”的篇章之中,有“不關己,莫閑管”,這便是告訴人們,凡事不要多管閑事,頗有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挂起”的感覺。

然,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之中又恰好有一個“團結互助”,我們在任何時候都強調要團結互助,隻有團結起來,才能攻破許多困難。總之,《弟子規》從種種方面來看,都是有着缺陷的,這些有缺陷的思想被灌輸在青少年的腦海中,确實會誤導他們。

最害人的弟子規書籍(徐晉如将弟子規列入僞國學)7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但《弟子規》也有好的地方。不可否認的是,《弟子規》中主張的許多思想觀念都是正确的。諸如“凡出言,信為先”、“過能改,歸于無”等觀念,時至今日依然是被教育者所接受的。

誠實講信、不自卑、不嫉妒他人的物質生活,這些尊尊教誨能夠幫助還沒有建立起是非觀念的孩童明辨是非。所以徐晉如說《弟子規》是一棵“毒草”,實際上是有些過的。

最害人的弟子規書籍(徐晉如将弟子規列入僞國學)8

國學雖說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但也有糟粕之處,不僅僅是《弟子規》,别的國學經典也不能避免這些糟粕之處。但人類原本就是懂得變通的,我們要将思想變得更好,就是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

青少年的教育是國家極其重視的教育,每一個青少年都可以在教育之下成為優秀的人,也會在一時疏忽之下成為一個窮兇惡極的人,對他們進行正确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那些所謂的“國學經典”以及過去的儒家、道家之類的思想,誕生的緣由都是為了教育青少年,但我們是在與時俱進的,對于如今的教育來說,過去的經典著作都是作為教育的參考讀物的。

最害人的弟子規書籍(徐晉如将弟子規列入僞國學)9

既然是參考,便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真正的學者,應該是在參差不齊的思想中能找到值得學習的,摒棄不該存在的,而不是僅憑着幾句話便否定整部作品的。

國學存在的意義,從一定層面上說,不正是将過去留下的好的思想傳遞給我們,而将不好的思想有所摒棄,再由我們整合成更好的思想傳遞給我們的後世?《弟子規》确實有糟粕,但我們在教育青少年時,隻取其精華,它便可成為一部值得借鑒的教育著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