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全球27%的人,存在睡眠問題;每天有3000人,因為睡覺打鼾而離世;咱們同胞中,約3億人,正在遭受睡眠問題困擾,成人失眠率,超過38%。這些數字,促人思考,咱們隻是睡眠時間不足嗎?真的需要每天睡夠6到8小時嗎?有什麼方法,能夠讓人倒頭便睡呢?咱們現在就來公布答案。
首先,告訴大家1個重要的研究結論,睡眠需求是存在個體差異的,目前發現,人類的睡眠模式共有5種。第1種,是單相睡眠模式,Monophasic,就是睡夠6到8小時,清醒活動16到18小時;第2種,是雙相睡眠,Biphasic,晚上睡6小時,午睡30分鐘,或者晚上睡4個半小時,午睡90分鐘。
睡眠的第3種模式,是每個人模式,Everyman,意思是大家都能承受。具體睡眠安排是,1個4個半小時的晚間睡眠,加2個各20分鐘的白天睡眠,平均每天睡5小時;或者是晚間睡3小時,白天還有3個20分鐘的短睡眠,平均每天睡4小時;甚至是晚間隻睡1個半小時,而白天有4個20分鐘的短睡眠,平均每天睡3小時。
睡眠的第4種模式,是最大限度睡眠,Dymaxion,1天睡4次,間隔約6小時,每次睡30分鐘,每天睡眠約2小時。睡眠的第5種模式,是超人睡眠,Uberman,每隔4小時睡1次,每天睡6次,每次睡20分鐘。這種模式,也叫達芬奇睡眠法。因為,達芬奇在繪畫、音樂、建築、數學、解剖學、動物學、光學、生理學、天文學、地質學等等領域忙乎,可能是真沒時間睡覺,也可能是不用像凡人那樣睡覺,才成為超人。
總之,這種睡法是達先生傳下來的絕學。咱們隻需要記住,短睡眠分為20分鐘1段,是因為1個完整的睡眠周期分為4部分,從淺睡眠到快速眼動睡眠REM,需要90分鐘,而保證睡眠效果的REM隻需要20到30分鐘就可以完成。因此,各種模式的核心,都是最大限度滿足REM的需求,并且能夠形成習慣,可以立刻進入深度睡眠。
科學研究已經發現,睡眠習慣就像某些産品的出廠設定,是由基因決定的,而基因類型已經鑒定出了4種。第1種類型,是短睡基因。2020年10月,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團隊,在《細胞》子刊上發表了論文。研究發現,GRM1基因的2個獨立突變,可以導緻家族性的自然短睡眠。此前,該團隊還在1對母女身上找到了DEC2基因突變,而在2019年報告的ADRB1短睡基因,估計發生率為0.004%。就是說,短睡超人是基因突變達人,想學達芬奇,要先看父母造人工程的具體成果。
決定睡眠模式的第2種類型,是長睡基因。日本築波大學的團隊,2016年時,通過使用腦電圖和肌電圖,對随機突變小鼠進行研究,結果發現,Sik3蛋白激酶基因的剪接突變,會導緻清醒時間顯著減少,使小鼠成為嗜睡鼠。
決定睡眠模式的第3種類型,是早睡基因。這種基因,最早是由加州大學的團隊,在2007年時報告的。研究發現,1種突變的時鐘基因,會使某些人早睡早起,導緻家族性睡眠時相提前綜合征。
決定睡眠模式的第4種類型,是午睡基因。馬薩諸塞州總醫院的學者發現,1個人白天睡多長時間,是由基因控制的。經過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确定了幾十個控制白天小睡傾向的基因區域,研究還發現,午睡習慣與心髒代謝及健康有關。
帶着什麼樣的基因來到人間,不是自己能夠決定的。問題是,生活及工作的要求,會讓人們逆着基因類型而睡,而且,有時隻能分階段睡覺。這樣,就必須讓自己在抽空睡覺的時候,能夠馬上入睡。倒頭便睡,是真功夫,需要練。這裡給大家介紹1種2分鐘入睡法,這是二戰時期,為了讓飛行員适應作戰節奏,而專門開發的方法。據說,經過6周的訓練,96%的人,能夠順利地在2分鐘内入睡。
具體方法,首先是坐着或躺着時,放松臉部,閉上眼睛,慢慢地深呼吸,不要皺眉或眯眼,放松臉上的每條肌肉;從上往下放松,額頭平滑,再到面頰、嘴巴、舌頭、下巴;然後,感覺眼睛放松,眼球向眼窩下沉;第2步,是放松肩膀,越松弛、越低越好,随着緩慢呼吸,釋放緊張情緒;然後過渡到手臂肌肉放松,先從1側開始,從肩放松到前臂,再到手指,然後,開始放松另1側;如果不易放松,可以先繃緊3秒左右,再放松。
第3步是下半身放松,從大腿到腳趾,可以先撐緊3秒,再放松。第4步,是讓大腦放松,可以想象自己躺在1個平靜湖面的小船上,環境一片漆黑,保持10秒。這種放松入睡法,可以反複練習,直到能夠快速入睡。怎麼樣?沒看完,已經睡過去了嗎?好吧,好好睡。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以科學與人文視角觀察健康,包括快報、細節、提醒、釋疑、觀察、觀點、史話、逸事等系列,内容為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鍊及轉載,否則将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
#謠零零計劃##她健康計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