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外企,所有人的腦海中會浮現出“不加班、福利好”這幾個字眼;提到上市公司,絕大多數人都會想到西裝革履,頻繁出入各種場合,或者是T恤運動鞋不走尋常路,給公司賺名氣。
但有這麼一家公司,上班不打卡,創始人不管事也就算了,在上市敲鐘這麼重要的場合,都能集體玩失蹤。
三個創始人裡除了負責招聘的孫永輝會偶爾出現在校招上,另外兩個創始人十多年來一直“與世隔絕”, 就連萬能的度娘都要認輸。
公司3000多名員工,從來不打卡,也沒有KPI考核,崗位随便換。
更神奇的是,這家公司從2011年來,每年保持30%以上的業績增長,利潤連續5年翻番。每個員工都把公司利益放在第一位,盡心盡職。
這家神奇的公司就是視源股份,2005年成立,從TV液晶顯示主闆起家,現已賣出超過2.6億萬片液晶顯示主控闆卡,2016年上半年全球市場占有率達到29%,排在行業第一位,第二名的同行業務規模大概隻是視源的三到四分之一。
視源的另一項業務:交互智能平闆業務,自2012年奪得全國銷量冠軍後,年年蟬聯全國行業第一。
根據其披露的2018年年報,報告期内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69.84億元,同比增長56.28%;歸屬母公司所有者淨利潤10.04億元,同比增長53.79%;淨資産收益率29.51%;每股收益1.55元。
視源的公司賬戶上躺着32億的現金,一年吃利息就達6000多萬。員工平均薪酬達到了29.5萬,可以追平很多互聯網公司了。
在主營的三大業務上,液晶主控闆卡市占率位居全球第一,超過35%;希沃教育平闆連續7年位居國内第一,市占率36.5%;MAXHUB會議平闆連續2年位居國内第一,市占率25.4%。福利好,管理又不嚴,視源股份到底是怎麼做到這麼優秀的呢?
找對了風口
視源創始人,自稱是“第一位員工”的孫永輝,是軍人出身,曾經和師傅一起研究出中國第一輛無人駕駛坦克。2001年,他加入廣州樂華從事技術管理工作,然而幾年後,公司走向衰落。
自己所在的企業衰落的經曆,讓孫永輝感觸很深。
樂華有實力、有優秀人才,但最後卻輸在了管理上,比如人力資源有些時候是拍腦袋決定的,缺乏科學的管理;對數據重視不夠,部門間内耗也比較嚴重。
從那以後,孫永輝就夢想就創立一家理想的公司,選育人才要适度寬松,企業管理要簡單化和民主化,對數據要嚴格控制,盡量避免前人所犯的錯誤。
同時,孫永輝在部隊呆過,他深深地感受到了軍方在後勤保障、協調機制、團隊組織與執行力等方面的出色。
孫永輝的經曆,直接影響了視源的公司管理、人才保障、後勤保障等的設計。
2005年12月,孫永輝和另外兩位好友一起創立了視源股份,因為在廣州樂華的經曆,他們幹起了熟悉的TV闆卡生意,說的通俗一點,就是TV電視部件供應商。
當時正是彩電行業由CRT向LCD的産品換代的時機,視源份抓住這一機遇,快速研發出具備競争力的産品,一躍而起成為全球電視主闆領域的絕對龍頭。累計出貨量達到了3.2億片,連續多年位居全球第一。
一般人創業想的都是怎麼擴大業務,怎麼做得更好。但視源的創始團隊不是,他們看的更高更遠!
他們在擔憂一種可能性:全世界的TV電視市場規模可能隻有2億多台,總價值大概200億,即使實現了1/4的份額目标,也隻有50億。
但孫永輝他們立志要做一家大企業,他們一開始就知道了自己業務的天花闆可能最多就是50億,不可能是個百億千億級的企業,于是他們一直為下一項業務而着急。
機緣巧合之下,他們發現了新的機遇:在一次辦公室搬遷過程中,他們發現大的投影幕布搬動很麻煩,于是啟發了他們做設備一體化的智能演示産品。
2009年,創意變成現實,視源創立了信息化教育服務品牌希沃seewo,做的就是設備一體化的智能演示産品。
如今,這些産業市場的總估值,早已超過50億了。
松散的管理制度
三位創始人在創業之初,就達成了三個共識:
第一,董事長和總裁的職位甯願空着;
每個人的權利都應該是有限的,雖然人們總喜歡享受權力帶來的決定一切的快感,這種感覺很好,但有時候會聽不到真正的聲音。
所以三位創始人都是作為公司董事各自主管一塊業務,各司其職,這樣企業運營就多一層監控的可能性。
第二,創始人股份比例應該持續的下降;
天下總有能力比自己強的人,他們願意讓能力和貢獻超越自己的員工在股份的比例上超越自己,這樣才是對人才最好的激勵。
如果一個公司做不大,它就算是100%屬于創始人又怎麼樣呢。讓有能力的人有歸屬感,他們創造的價值會更大,創始人即使當個“擺設”,也能躺着賺錢,何樂而不為呢!
第三,選育人才要适度寬松,企業管理要簡單化和民主化。
正是基于這樣的理念,視源可以說是包辦了員工工作以外的所有需求,公司建有高檔公寓供員工居住,還有五星級食堂、健身康體中心、大型影院、高級音樂廳、運動場、遊泳池,高規格特色幼兒園等等,就是吃、住、玩、養娃為一體,全部解決了,員工不用為這些生活發愁,福利可以說是好到爆。
舉幾個例子,視源認為獎勵,應該由所有人一起評定。員工和主管薪資和獎勵全公開透明,員工應該拿多少,他的主管沒有權力去評定,而是由部門裡的所有同事一起來評。有一組銷售可以拿20萬的獎金,管理者隻會告訴他們有20萬,至于每個人拿多少,主管不會定,要讓他們自己評出來。高的可能有3、4萬,低的可能隻有幾百塊。
開放,也是視源股份異于多數企業的特點:高管沒有獨立辦公室,和員工一起辦公;在部門例會上,無論是員工還是主管,都會被部門所有人公開地指出優點和缺點。
為了激勵和留住員工,很多企業會在獎勵、福利上花心思。可是福利一旦有了,隻能加不能減。如果降低獎金數量,或減掉某項福利,員工的幸福感就會大打折扣。
視源股份對員工的激勵,采取的是“可持續發展”的方式。激勵首先是鼓勵與欣賞,其次才是物質化的激勵手段。發自内心的精神動力是源源不斷的,這才是能持續讓員工主動前進的驅動力。
比如視源有一位女工程師,跟HR提出說不喜歡寫軟件,她喜歡的其實是畫畫。視源就讓她想想自己能幹什麼。
後來她成為了視源工業設計團隊的創始人。她離開軟件部門後,把視源各種PPT和視頻都做得比以前更漂亮,把企業VI和CI慢慢搞了起來。
因為源于内心的動力,才更具有驅動力。
這一切,都是視源把企業打造成一個“家庭”的舉措,這樣的舉動,換來的是員工對企業的歸屬和依賴感。當員工的生活家庭遇到困難,企業能站在他們的角度為他們分擔、解決煩惱,這樣的情感共鳴是一般形式的慰問難以體現的。
除了各種福利齊全、不打卡的松散管理之外,創始人不斷送員工股份,3000多名員工,将近700人擁有股份,三位創始人持股下降到12%以下。在2017年公司上市時,創始人竟然玩起了失蹤;領導也不怎麼管事,員工崗位随便換。
總的來說,視源的創始人、創始團隊非常懂得分享,而且舍得分享,明白财聚人散、人散财聚的道理。隻要有能力的員工,就給股份,讓員工和公司一同成長,一起來做大公司。所以,視源股份的人才隊伍一直非常強,這也是公司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這才是真正懂得人性,懂得管理的公司。
視源通過這種自由、分享的文化,解決了員工的後顧之憂,員工自然能夠更加安心的上班,不需要領導,不需要管理,每一位員工都是自己的管理者,什麼996、結果導向的概念都不存在,因為每個人都為自己而活。
來源:愛就投、新浪微博、CVTE、股權道、證券時報·e公司、陸想彙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