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有餘姐
全文共2642字,閱讀時長約4分鐘
聽說前公司的财務最高負責人又換成那位我最喜歡的姐姐了,頭腦裡莫名崩出一句:“天道好輪回”,雖然,這可能不是很政治正确。
要說為什麼會很喜歡這位姐姐,除了過往跟她在工作上一直合作很愉快以外,其實我知道,還有更深一層原因,因為當時的領導曾說過:感覺這位姐姐跟我是同類人,都屬于“職場老黃牛”型,缺的是被看見的機會。
圖片來自電視劇《我可能不會愛你》日版
要說起這位姐姐,在公司的發展也頗為曲折,雖然業務能力過硬,但在一群一個比一個能說會道的财務經理面前,顯得像個“小透明”。好不容易做到一家核心分公司的财務負責人,因為有人眼饞這個位置,硬生生空降做了她的頂頭上司。
這個世界的公道之處就在于,沒有點真本事,站得越高,摔下來得越迅速。空降兵很快就露餡了,因為一個重大失誤被撤了職,于是,這位姐姐又重新獲得了原本就應該屬于她的位置。
圖片來自電視劇《三十而已》
01比“職場老黃牛”更可怕的,是自诩聰明随意在搜索框裡輸入“職場老黃牛”幾個字,你會發現,翻好多頁,都是清一色告誡我們要如何擺脫”職場老黃牛“這個吃力不讨好的标簽,這個标簽有多麼可怕、最後會有多慘。
無獨有偶,《奇葩說》曾經有一個引起廣泛熱議的辯題,“他真的很努力”是好話嗎?
努力,一個原本毫無争議的褒義詞,突然在一種語境下變成了一個需要被辯論的話題。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說到底,一直以來,人們對“天賦”、“聰明”的偏愛遠遠超過了說出來氣勢就好像矮了一截的“努力”。這種偏愛由來已久。
圖片來自哪部電影來着?
上學時,那個獨自一人挑燈夜戰到淩晨3點的同桌,第2天總是假裝一副漫不經心又有點懊惱的樣子,跟你說,昨天晚上回家倒頭就睡,啥都沒複習,今天的摸底考試特定會考砸。考試結果出來,又是第一,讓你覺得人家的第一根本不費吹灰之力。
工作了,大家都或明或暗地警示你,千萬不要做“職場老黃牛”,否則會很慘。
我們對努力卻沒有回報的恐懼,遠遠超過了一切。于是,很多人甚至走上了另外一個極端:
為了證明自己其實夠聰明、夠有天賦,而主動放棄了努力,寄希望于有好的結果時正是聰明最好的證明,沒有好的結果時,還可以用一句“我隻是沒認真對待”來掩飾。
這真是一個天大的誤會,其實真實職場,并不需要超越一般人的“聰明”和“天賦”。
圖片來自電視劇《金秘書為何那樣》
02公司的目标是所有的崗位最好都是誰都能勝任,而不是相反1776年,亞當·斯密出版《國富論》,首次提出分工提高了手工業的效率:
首先,當一個工人重複地操作同一個工序時,熟練程度會大大加強,這種熟練無疑有益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其次,如果不分工,從一個工序轉向另一個工序時,中間的銜接時間會影響效率;
最後,對工序熟練度的增加,有利于促使更有效率的工具被發明出來。
1913年,福特公司開發出世界上第一條流水生産線,将分工提升效率,從理論變成現實:通過工業化的流程和設備,每輛T型車的裝配時間縮短了8倍,汽車的價格也直接削減了一半。
這讓福特公司在很長一段時間内,僅憑借一款車型就在汽車市場上所向披靡。
自此以後,上百年來,公司的發展、努力方向都是沿着分工這個思路和脈絡走向縱深,這也成就了今天越來越多的公司。
圖片來自電影《當幸福來敲門》
因此,你會看到,公司的目标和動力是把工作分解得足夠簡單,這樣既能因為分工促進公司的整體效率,又能讓任何一個員工通過簡單的學習和訓練就能夠盡快上手,無論誰離開公司,都不會影響其整體的運作。
公司真正想要一個特别優秀全能的人才嗎?或許。但他們也非常清楚,依靠一兩個天才的公司是不能長久持續地健康發展的,即使這個天才是公司的創始人、CEO。
同為做動畫的迪士尼和吉蔔力就很能說明這個問題:迪士尼是集團化、工業化運作,不可否認,創始人當然也是很偉大的天才,但公司并沒有依賴這種天才;
吉蔔力這個名字大家可能不熟,但宮崎駿你一定聽說過,吉蔔力就是他們工作室的名字,我們很多耳熟能詳的宮崎駿的動畫都是由它出品。
我們大多數人知道宮崎駿而不知道吉蔔力,這就是最好的明證,這個工作室太依賴宮崎駿這位天才創作者了。
事實也正如此,宮崎駿好幾次宣布退休,吉蔔力工作室的工作也随之停滞。
公司基于這樣的認知來設置崗位和工作流程,就決定了身在其中的員工,不會有誰會真的比誰高明多少,也不會鼓勵個人英雄主義,公司想要的,是一群平凡人,創造出1 1>2的不平凡業績。
這才是公司對人才的真正态度。夢想自己是聰明的孤膽英雄的,可以醒醒了。
圖片來自紀錄片《不了之人:宮崎駿》
03大多數表面上的“聰明”,其實背後還是靠努力我以前有位分管領導,分管領導的意思是,領導的領導的領導。複旦大學畢業,隻比我大3歲。一開始我覺得,人家那麼好的學曆背景,又是高管内推進來的,我沒人家那個條件,比不來,人家級别上高了我這麼多,我也沒必要太自卑吧!
直到後來了解了她的工作狀态,我才徹底服氣:
每天早上8:30準時到公司,而我們,基本都是踩着9:00的點進辦公室;人家進辦公室電腦一開,就是全身心進入工作狀态,我們還得喝杯水緩一緩;人家為了節省時間,在跟我們線上溝通時,全部都采取語音(當時辦公室隔着樓層),我們常常為了一段話要怎麼發,能糾結一小時。
這都還是一些小事。非科班出身,她入職我們公司前,完全沒有一點人力資源管理的基礎,因為要分管這一塊兒的工作,她才從頭自學。
圖片來自電視劇《歡樂頌》
就是在自學中,帶領我們了解了當時還是比較前沿的人力三支柱模型的實踐,帶我們在進行常規工作模塊的同時,去推進人力資源管理項目。
也是在那期間,公司在她的推動下,從特别原始的管理方式,開始引進了OA、E-HR等信息化的管理工具。
平心而論,這些工作需要聰明才智嗎?可能需要一些,但我們這些人,當初也是公司通過學曆、各種測評才選拔通過的呀!
願不願意做出一些事情出來、以及願不願意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才是關鍵。
如果沒有親自參與和見證,對這位分管領導所做出的成績的歸因,一部分人可能就像我最開始的看法一樣:教育背景好、人脈好、聰明有能力;還有一部分人可能會關注到她在這個過程中付出的努力。
圖片來自《十三邀》
這就是信奉“聰明”、“天賦”的人比“職場老黃牛”更可怕的原因,“職場老黃牛”型的,可能也相信前者,但他們一定能看到後者。所以,他們自己願意一直努力,沒被看到、沒有業績也不以為意,從個人角度來說,至少他們不會蹉跎歲月。
而信奉“聰明”、“天賦”的人就不一樣了,選擇比努力更重要,總是在選擇,總是在尋找、等待機會,時間不知不覺就溜走了。可能,很多時候,等待他們的,是比“職場老黃牛”還不如的職業前景。
聰明的人,還是多做點不那麼聰明的選擇吧!
有餘姐,10多年上市公司HR,提煉身邊牛人經驗,隻說職場實用幹貨,關注@遊刃職場EW,一起成長為更具選擇權的職場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