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風的一側為山脈的迎風坡,背着風的一側為背風坡,兩個坡向的區域小氣候不同:
①迎風坡。攜帶水汽的風(冷濕)遇到山脈的阻擋,被迫擡升,随着海拔的升高氣溫逐漸降低,水汽冷凝,成雲緻雨(地形雨);
②背風坡。風越過山頂後(冷幹),開始下沉,随着海拔的降低氣溫逐漸升高,風越來越溫暖幹燥(暖幹),到達坡腳時,容易帶來森林火災、農作物枯萎等災害。
圖1 迎風坡與背風坡
奧克蘭為新西蘭最大的港口城市,1865年新西蘭把首都從奧克蘭遷至惠靈頓。下圖為新西蘭年降水量分布圖。完成5~6題。
5、影響甲、乙兩地降水差異的主導因素是( )
A.海陸位置
B.洋流
C.地形
D.闆塊分布
6、新西蘭将首都遷往惠靈頓的原因,是惠靈頓( )
A.年降水量更加豐富
B.利于南北均衡發展
C.海運交通更加便利
D.氣候條件更加溫暖
答案:C、B
精講精析:(1)分析降水的影響因素。①從圖中可以看出,甲地和乙地位于40°S左右,即位于盛行西風帶(西北風);②甲地位于新西蘭南島的西北側,降水較多,而南島的西北側恰好位于盛行西風的迎風坡;乙地位于東南側,降水較少,而南島的東南側恰好位于盛行西風的背風坡。因此推斷是迎風坡、背風坡影響了降水,即地形是影響甲、乙兩地降水的主導因素,選項C正确。
(2)分析首都遷往惠靈頓的原因。①新西蘭原來的首都是奧克蘭,從圖中可以看出,奧克蘭和惠靈頓的降水差距不大,海運交通都很便利,選項AC錯誤;②惠靈頓的緯度更高,因此氣候較為寒冷,而不是溫暖,選項D錯誤;③惠靈頓位于新西蘭北島、南島的中間,因此更有利于促進南島、北島的均衡發展,選項B正确。
本節例題的難度較小,解題思路為:①根據甲乙兩地的緯度,分析所處的風帶,并結合降水多少,進而推斷影響降水的主要因素(地形);②根據奧克蘭和惠靈頓的降水、氣溫、地理位置等因素,分析新西蘭遷都的原因。
一個地區的氣候(氣溫與降水),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
①緯度:從低緯度到高緯度,接受的太陽輻射逐漸減少,氣候逐漸變得寒冷;
②海陸位置:從沿海到内陸,水汽逐漸減少,氣候逐漸變得幹燥;
③海拔:随着海拔的升高,氣溫逐漸降低;
④地形: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⑤盛行風:由海洋吹來會帶來大量的水汽,由内陸吹來則會使得空氣更加幹燥;
⑥洋流:暖流使得沿岸氣候增溫增濕,寒流則會降溫減濕。
圖2 氣壓帶、風帶的分布
【每晚20:00,每日一題,學好地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