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西遊記》,想必沒有一個中國人會陌生,作為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中群衆知名度最高的作品(沒有之一),自進入影視時代以來早已有不下百部改編,其中更有些作品即使放在中國影史上也是裡程碑式的。例如中國第一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被譽為中國學派扛鼎之作的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大鬧天空》,再是因其特殊的文化影響力被封神的《大話西遊》,當然還有雖然電影拍的非常爛,但原著卻經久不衰的《悟空傳》。
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這些能夠脫穎而出的《西遊記》衍生劇,都是對唐僧師徒四人不同的诠釋,更直白一點就是"契合其時代的演義"。這裡舉個例子,例如最經典的86版《西遊記》,稍微有點熟悉原著的人都知道,實際上86版《西遊記》極不尊重原著,甚至把原著改的面目全非,連《西遊記》本身的反封建,反統治的内核也變成雞湯和真善美,可它卻成為了最經典的《西遊記》作品(沒有之一)。
到這裡,《西遊記》所反映的社會現象就非常有意思了,而我們今天要談的,正是師徒四人的形象是如何随着社會的不同而不同的。
在課本教我們的常識中,《西遊記》是明朝嘉靖年間,長興縣縣丞吳承恩(淮安府(江蘇省淮安市)山陽縣人)由于宦途困頓,于是晚年絕意仕進,閉門寫書,這才有這本不朽的著作。然而實際上早在明初時期,就已經流傳有《西遊記平話》,終明一代有影響力的各種《西遊記》不下十多個版本。而吳承恩是《西遊記》作者一事,要直到清朝學者吳玉搢首先提出,最後才被作為公認的西遊記作者。
這裡我們不去讨論吳承恩到底是不是《西遊記》真正的作者,隻是按理說,明刊本(所有明朝的《西遊記》)對唐僧師徒四人形象在當時不同的版本中應該會有極大的差異才對,這就好比《大話西遊》中多情無能的孫悟空和《悟空傳》中驕傲張狂的孫悟空,畢竟不同的作者,又是不同的年代,總會有差異。
但令人震驚的是,這麼多明刊本《西遊記》,其間差異居然都是極小。比如其中它們所描繪的唐僧,表面上是佛門聖僧,心地善良,然而實際上卻懦弱腹黑,虛僞至極。例如《神狂誅草寇,道昧放心猿》中面對孫悟空打死路上三個打劫的山賊,在描寫師徒對話的時候,将唐僧的性格展露無疑:
唐僧裝模作樣給屍體念經:"他姓孫,我姓陳,各居異姓,冤有頭,債有主,切莫告我取經人。"八戒笑道:"師父推了個幹淨。他打時卻也沒有我們兩個。“三藏又多念了一句:"好漢告狀,隻告行者,也不幹八戒、沙僧之事。”在這裡,明刊本直接就給唐僧用了"裝模作樣"這種貶義詞,不僅一副膽小怕事的模樣,更是滿口假仁假義,這哪還像是一個慈悲為懷的出家人呢?
除此以外,唐僧懦弱愛"哭",更是幾近貫穿所有明刊本,而且哭的更是五花八門。例如因出家人的慈悲之心而哭,比如聽聞烏雞國國王的悲慘經曆,比丘國國王要拿小兒做藥引所産生的痛心,這些"哭"都是悲痛之哭,常人況且聞之落淚,那唐僧作為一個出家人"哭",可以說很正常,我們都能理解。
然而後面的哭,卻讓你大跌眼鏡了,比如唐僧的馬被小白龍吃掉之後因感路途艱辛沒有坐騎怎麼前行的嚎啕大哭;唐僧因三徒弟偷吃人參果連夜潛逃,趕路太累又開始哭;甚至跟女兒國國王假結婚,他也是一個人偷偷抹眼淚。這簡直和"敢問路在何方",發大宏願曆盡千辛求取真經的唐僧形象幾近南轅北轍。
除了唐僧以外,其餘三個師徒在明刊本中也不是什麼好貨色。例如86版經典《西遊記》中正義淩然,嫉惡如仇的孫悟空,在明刊本中就是個暴躁毛猴子,殺人放火家常便飯,實在不行就捅屍體出氣;豬八戒投胎時錯投豬胎,心生怨恨便直接吃了自己的母親(母豬),平時也是吃人度日;沙僧基本和豬八戒差不多,基本就是流沙河一霸,專幹殺人越貨的勾當。甚至我們眼中全是善良美女的女兒國,明刊本中都是一群專吸男人精氣,不幹就欲火焚身的女人。
那到這裡很多人就問了,為什麼明刊本要這麼極盡描寫人性的醜惡,而這樣一部腹黑的作品,又怎麼在明朝那麼多人喜歡看?更是位列四大名著?
實際上,明刊本之所以要這麼描寫,那是因為當時的社會正是如此。比如來源于僧人形象的唐僧,在明代,由于朱元璋本身當過和尚,所以僧人參政現象嚴重,這就已經打破了佛教清心寡欲,不染紅塵的戒律。僧人們開始變得貪财好利,自然沒有一點出家人的形象。并且明代的宗教政策中,僧人比普通衙役地位還高,寺院的田産享有優惠減免政策,所以僧人私占田地的事情也時有發生。
在這種情況下,百姓怎麼可能對僧人還有好印象?并且自嘉靖年後,明朝朝堂上黨争嚴重,士大夫們前一套後一套,最終不過都是私利。嚴嵩這種奸臣本身就不需要說,即使如徐階、張居正這類名義上的"名臣",家裡都田産無數,為人奢侈鋪張。
在我們的刻闆印象中,奸臣就是貪污枉法,結黨營私;名臣就是為國為民,清廉剛正。但實際上,誰不貪權重利?張居正照舊結黨營私,左右朝政,打壓異己,名臣和奸臣在人性上實際并無區别,唯一的區别不過是政治能力上的強弱罷了。
也正是如此,明刊本《西遊記》雖然描寫師徒四人曆盡千辛,西天取經這樣一個"真善美"的宏大主題,但其中人物卻極盡人性的貪、嗔、癡,即使作為主角光環環繞的師徒四人也不例外,而唯一的區别,不過是取得了真經而已。
當然了,說到這裡我們還得拿86經典版《西遊記》來對比。86版的《西遊記》對原著可以說改的面目全非,甚至連核心思想都改了,把一部魔幻現實的偉大小說,改編成了一部真正弘揚正能量和真善美的作品。
那86版《西遊記》剛出來的時候,有沒有人說不好呢?答案是肯定的,然而當時恰好趕上改革開發,中國經濟騰飛,百姓日子逐漸變好,也是真善美,勤勞勇敢成為主旋律的時期。于是改編後成為真善美的師徒四人,被社會主旋律所接受,甚至被當時不少下海經商的商人當曆盡千辛的唐僧做榜樣。
再加上以當時的條件和技術來說,确實拍的很艱辛,制作也已經足夠精良,同期幾近沒有其他競品,這些因素都使得這部大改特改的改編劇成為經典的原因。與之相對比的就是張紀中版的《西遊記》,該版被一緻認為是迄今為止最符合原著的《西遊記》,但是你要叫小朋友們去接受一個極其醜陋的豬八戒,顯然不可能。
從這點上來說,《大話西遊》之所以在剛推出的時候票房慘淡,被罵爛片,但是随後成為互聯網文化符合之一,恰不也是剛好趕上了網絡開放,人人追求個性和不同的時期麼?以及小人物在時代洪流中的不得已。
這世界應該沒有任何一部作品,會像《西遊記》一樣,會因時代的不同而産生相匹配的符号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