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是癌症嗎?如果沒什麼事,我回去準備演講事宜了。”當年65歲的稻盛和夫,在被醫生确診為胃癌以後,說出的第一句話。
在這之後,稻盛和夫就和他剛才的态度一樣,既沒有急急忙忙的準備治療或者後事,也沒有感到害怕和恐懼,而是按照原計劃去給一批新晉的中小企業家做演講,然後參加了幾個宴席以後,才回到家中和妻子商量自己患癌的事情。
夫妻二人沒有情緒,甚至沒有一點波瀾。很難想象,面對癌症這種威脅力極大的疾病,“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可以如此從容且平和的面對。
患癌症24年,89歲的稻盛和夫仍然健在
稻盛和夫于1932年1月21日出生在日本的鹿兒島縣,與鹿兒島大學工學部畢業,52歲創辦了日本第二大通訊公司,且進入了世界500強。工作期間,因為領導力一流,為人坦蕩正直,被業界稱為“經營之聖”。
而在稻盛和夫被确診為胃癌以後,他接受了醫生關于切除2/3胃部的決定,并且在手術以後,将自己公司的所有股份分給員工,淨身出戶,選擇了家鄉的一座寺廟,做起了苦行僧。
現如今,24年過去了,稻盛和夫先生仍然健在,癌症病竈非常穩定,也沒有任何複發惡化的迹象,正如稻盛和夫在商業上的成就一樣,在抗癌事業上,同樣也成為了大多數癌友的榜樣。
不僅如此,稻盛和夫在寺廟修行的期間,将自己的人生感悟也編纂成冊,啟發了一代又一代的創業者和苦難者,比如馬雲,任正非等,都曾接受過稻盛和夫的點化,收獲頗豐。而稻盛和夫對待癌症的态度,同樣也是他如今能夠長壽,安然的關鍵。
現已89歲的稻盛和夫,對待癌症的态度有3點,值得癌友學習
①要學會感恩
在後來,稻盛和夫在公共場合多次表明,在某種程度上,他很感激自己得了癌症。
“我很感激這一次癌症,因為是它讓我明白了生命真正的意義,除了金錢、地位和權利,還應該有家庭、健康,以及一生的修行和養身。”稻盛和夫說道。
這裡所指的感激,并不是讓大家對癌症表示感恩,更多的,是将癌症作為一種啟發和介質,從中窺見人生的本質,人生在世,更重要的是親情,健康,而不是金錢,地位等身外之物。
對于癌友而言,在患的癌症的時候,不是對即将失去金錢,地位的恐慌,而是要對挽回生命,挽回健康而做努力,讓自己的生命變得更加“純粹”,自己的心态也會變得更加豁達,開朗,擺脫了負面情緒,自然整個人也能更有信心的面對和抗擊癌症。
②不膽怯于癌症
很多腫瘤科醫生在幫助癌症患者檢查時,都表示有這樣一種規律:
很多癌症患者,在檢查時初步得知自己患有癌症以後,會表現出非常激烈的情緒,盡管在醫生和家屬的安慰下也無濟于事,甚至對癌症的膽怯,影響到了後續的治療,導緻其整日侵淫在負面情緒中,而這類患者,往往并不能在癌症的手下支撐多久。
而一些相對豁達,樂觀,積極配合治療的患者,穩定病情的成功率更高,也更容易戰勝病魔,延長自己的生存期。
稻盛和夫也是如此,在醫生宣布他患的癌症以後,不會對癌症表現出膽怯,負面的情緒,而是淡然且平和的面對它,治療它。“想要成功戰勝癌症,首先你自己就要相信自己能戰勝它”,這是著名馬拉松抗癌者賀明,曾經得出的人生感悟。值得癌友們借鑒和學習。
③減少利己心
對于癌症患者而言,稻盛和夫表示,稱之為“功利心”更加合适。
很多癌症患者在得知自己得了癌症以後,首先想到的,并不是自己的健康和病情,而是開始分析自己患癌以後,會失去的衆多“好處”。
這些好處可能是錢财,可能是下屬的吹捧,也可能是自己的職業生涯,在這種患得患失得“利己心”的交錯下,心情也會變得越來越黯淡,對于病情和健康的關注度不夠,癌症病情的複發風險也會随着負面情緒的增多而升高。
因此,稻盛和夫曾認為“利他的終點,其實就是利己”。換句話說,時刻地想着他人,學會放下,往往最終也都能是自己受益,癌友們在治療期間,不妨也放下“患得患失”的情緒,學會去關心家人,和家人交流,和醫生交流,了解自己的病情,“他”既可以是他人,也可以是我們的健康,保持内心的強大,正确的對待态度,才能更好地配合治療,戰勝癌症。
最後再補充一點,不僅僅是各位癌友,對于大部分普通人而言,稻盛和夫老先生的觀點也同樣适用,對待人生的态度也理應如此:學會感恩,保持勇氣,不再利己,心靈得到解放,健康也會因為正面情緒的升華而升華,人生也能夠變得多姿多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