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姓由來
所謂複姓,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漢字組成的姓氏,例如公孫、慕容、司馬等。複姓雖然少見,但因其常被武俠小說用來“裝點門面”,讀者們都不陌生。這種看起來很“高大上”的複姓,小夥伴們知道幾個呢?
上官
【上官氏屬地】
天水郡,今甘肅省天水市。
【上官氏來曆】
春秋時,楚莊王封他的小兒子蘭為上官邑大夫,蘭的後代子孫遂以邑名為姓,稱上官氏。漢時,為充實關中人口,朝廷曾下令将許多大姓遷往關中,其中上官氏被遷往隴西上邽即今天的甘肅天水,這也正是源自楚國公族的上官氏在天水成為望族的緣由。
【上官氏名望】
上官氏名人,漢朝有名臣上官桀;唐朝有上官儀,高宗時官至宰相;上官儀孫兒上官婉兒,有“巾帼宰相”之名;近代有國軍将領上官雲相等。
東方
【東方氏屬地】
平原郡,今山東省平原縣西南。
【東方氏來曆】
“東方”是個古老的姓氏。早在遠古時期,上古帝伏羲創立八卦,而他的後代孫仲,世掌東方青陽之令。古書記載,相傳他出生的時候,“出于震,位主東方”,即根據八卦圖推算是在震位,而震位表示為“東方”,因此,就以“東方”為姓氏。
至漢武帝年間,著名文學家東方朔,本姓張,是太昊伏羲氏後裔少昊子張揮的後代,隻因出世未三日,其母就病亡,而其父也已逝去多日了,鄰居就根據他出生時東方天剛亮,起名為“東方朔”。而他長大後,名噪一時,東方作為姓氏又得以鞏固。東方朔的後人就以東方為姓。
【東方氏名望】
東方朔:西漢大臣、文學家;東方虬:唐朝史官、詩人;唐代學士東方顯等。
長孫【長孫氏屬地】
濟陽郡,今山東定陶縣西北,一說河南蘭封縣東北。
【長孫氏來曆】
長孫一姓源于沙英雄之子嵩。據史料記載,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曾祖父拓跋郁律有兩個兒子,長子就是沙英雄,他是南部大人,号拔拔氏;小兒子是拓跋珪的祖父,拓跋珪建立北魏稱帝後,因為沙英雄是其曾祖父的長子,就賜他的兒子嵩為長孫氏。長孫嵩後來官至太尉,封北平王。
【長孫氏名望】
長孫姓名人,有隋朝的車騎将軍長孫晟,其女是唐太宗的皇後,兒子長孫無忌助太宗奪得帝位,出任宰相。
諸葛
【諸葛氏屬地】
琅琊郡,今山東諸城縣。
【諸葛氏來曆】
諸葛一姓來源有三:一是源出于商朝。相傳伯夷的後裔葛伯在其封國滅亡後,葛氏中有一支遷往山東諸城西南,後來又遷到陽都,因為當地也有葛姓,所以稱後遷來的葛姓為諸葛氏。二是在秦末陳勝起義時,大将葛嬰屢立戰功,卻被陳勝聽信讒言将他殺害。漢文帝時,封葛嬰的孫子為諸縣侯,其後世子孫便以諸葛為姓,稱諸葛氏。三是古代有複姓“詹葛”,後改為“諸葛”。
【諸葛氏名望】
諸葛名人,除大名鼎鼎的諸葛亮外,西漢有司隸校尉諸葛豐,東吳有謀士諸葛瑾,唐代有檢校司空諸葛爽,宋代有制筆名家諸葛高。
公孫
【公孫氏屬地】
扶風郡,今陝西鹹陽縣東。
【公孫氏來曆】
據《路史》記載,神農氏同母弟勗,嗣少典國君,世為諸侯,後以公孫為姓。這是公孫氏其中的一個來源。另,公孫氏還有三個來源。一是軒轅帝最初姓公孫,後來又改姓姬,他的後世子孫中有的依然以公孫為姓,稱公孫氏。二是周制規定,國君一般由嫡長子繼位,即位前稱太子,其他的兒子便稱公子,公子的兒子則稱公孫。他們的後代中有不少人便以公孫為姓。三是據《通志·氏族略》記載,春秋時諸侯之孫,也以公孫為姓,稱公孫氏。所以,公孫氏的來源較多,并非一族一姓的後人。
【公孫氏名望】
說到公孫姓名人,秦孝公時變法的領導者商鞅,原本就姓公孫,由于他變法有功,受封于商,才叫商鞅。此外,春秋時衛國神箭手公孫丁,戰國時孟子的弟子公孫醜,邏輯學家公孫龍,西漢丞相公孫弘,東漢末年的遼東諸侯公孫度、公孫瓒,唐代的右武衛大将軍公孫武達、著名的舞蹈家公孫大娘等,都是公孫氏的佼佼者。
司馬
【司馬氏屬地】
河内郡,今河南武陟縣西南。
【司馬氏來曆】
司馬一姓起源于古代的職官名。相傳帝少昊開始設司馬一職,掌管軍政和軍賦,周朝時稱為夏官大司馬。周宣王時,帝颛顼的後裔程伯休父任司馬,因他打敗了分布于今淮河中下遊的徐戎(又稱徐方、徐夷),立下大功,便賜司馬為姓。此後,程伯休父的孫子以獲得這份官職為榮,因此有一部分人就以司馬為姓,稱司馬氏。另外,許氏、郝氏也有改姓司馬的,如許穆之、郝惔之就是,他們的後世子孫也以司馬為姓。
【司馬氏名望】
司馬氏雖然沒有列在百家大姓之内,但也是中國的一個著名複姓,其家族人才輩出。如西漢時著名的史學家司馬談、司馬遷父子,西漢辭賦家司馬相如,又如三國時期的魏國權臣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司馬昭之子司馬炎更是建立了晉王朝。再如北宋名臣、史學家司馬光。除此還有東漢末年“水鏡先生”司馬徽等。
司徒
【司徒氏屬地】
趙郡,今河北趙縣。
【司徒氏來曆】
司徒一姓,是以官職命名的複姓。舜曾為堯時的司徒官,負責管理民衆、土地及教化等事情,職位相當于宰相。周朝時稱為地官大司徒。舜的支系子孫中有以官職名為姓的,稱司徒氏。“司徒”這個官職始置于唐虞之際,傳到周代,被列為尊貴的六卿之一,掌理邦教。漢哀帝時,改丞相為大司徒,與大司馬、大司空并列為“三公”,清代時,俗稱戶部尚書為大司徒。
【司徒氏名望】
司徒氏名人:春秋時陳有大夫司徒貞子,南朝陳國有大夫司徒卬,唐有太常卿司徒映,五代有禮部侍郎司徒翊,明有遼陽衛參軍司徒化邦等。
令狐
【令狐氏屬地】
太原郡,今山西省太原縣。
【令狐氏來曆】
令狐(líng hú),中國複姓,源出于姬姓。令狐本來是春秋時代的一個地名,據《水經。凍水注》載:令狐即猗氏地(今山西省運城市臨猗縣的西方),周文王姬昌之子畢公高的後代魏顆得了勝仗,晉景公把令狐一帶賞賜給他做封邑,魏顆之子魏颉以封地為氏,稱令狐颉。
【令狐氏名望】
令狐氏名人,有漢武帝時的令狐茂,三國魏時的弘農郡太守令狐邵,唐代宰相令狐楚、令狐绹、文史學家令狐德棻,明代經學家令狐鏓等。
附:中國81個複姓大全01.歐(ōu) 陽(yáng)
02.太(tài) 史(shǐ)
03.端(duān) 木(mù)
04.上(shàng) 官(guān)
05.司(sī) 馬(mǎ)
06.東(dōng) 方(fāng)
07.獨(dú) 孤(gū)
08.南(nán) 宮(gōng)
09.萬(mò) 俟(qí)
10.聞(wén) 人(rén)
11.夏(xià) 侯(hóu)
12.諸(zhū) 葛(gě)
13.尉(yù) 遲(chí)
14.公(gōng) 羊(yáng)
15.赫(hè) 連(lián)
16.澹(tán) 台(tái)
17.皇(huáng) 甫(fǔ)
18.宗(zōng) 政(zhèng)
19.濮(pú) 陽(yáng)
20.公(gōng) 冶(yě)
21.太(tài) 叔(shū)
22.申(shēn) 屠(tú)
23.公(gōng) 孫(sūn)
24.慕(mù) 容(róng)
25.仲(zhòng) 孫(sūn)
26.鐘(zhōng) 離(lí)
27.長(zhǎng) 孫(sūn)
28.宇(yǔ) 文(wén)
29.司(sī) 徒(tú)
30.鮮(xiān) 于(yú)
31.司(sī) 空(kōng)
32.闾(lǘ) 丘(qiū)
33.子(zǐ) 車(chē)
34.亓(qí) 官(guān)
35.司(sī) 寇(kòu)
36.巫(wū) 馬(mǎ)
37.公(gōng) 西(xī)
38.颛(zhuān) 孫(sūn)
39.壤(rǎng) 驷(sì)
40.公(gōng) 良(liáng)
41.漆(qī) 雕(diāo)
42.樂(yuè) 正(zhèng)
43.宰(zǎi) 父(fù)
44.谷(gǔ) 梁(liáng)
45.拓(tuò) 跋(bá)
46.夾(jiā) 谷(gǔ)
47.軒(xuān) 轅(yuán)
48.令(líng) 狐(hú)
49.段(duàn) 幹(gàn)
50.百(bǎi) 裡(lǐ)
51.呼(hū) 延(yán)
52.東(dōng) 郭(guō)
53.南(nán) 門(mén)
54.羊(yáng) 舌(shé)
55.微(wēi) 生(shēng)
56.公(gōng) 戶(hù)
57.公(gōng) 玉(yù)
58.公(gōng) 儀(yí)
59.梁(liáng) 丘(qiū)
60.公(gōng) 仲(zhòng)
61.公(gōng) 上(shàng)
62.公(gōng) 門(mén)
63.公(gōng) 山(shān)
64.公(gōng) 堅(jiān)
65.左(zuǒ) 丘(qiū)
66.公(gōng) 伯(bó)
67.西(xī) 門(mén)
68.公(gōng) 祖(zǔ)
69.第(dì) 五(wǔ)
70.公(gōng) 乘(chéng)
71.貫(guàn) 丘(qiū)
72.公(gōng) 皙(xī)
73.南(nán)榮(róng)
74.東(dōng)裡(lǐ)
75.東(dōng)宮(gōng)
76.仲(zhòng)長(zhǎng)
77.子(zǐ)書(shū)
78.子(zǐ)桑(sāng)
79.即(jí)墨(mò)
80.達(dá)奚(xī)
81.褚(chǔ)師(sh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