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日常經常用的俗語背後的典故

日常經常用的俗語背後的典故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9-28 07:46:11

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聽到“二百五”這三個字,或者是别人口中的一句俏皮話,或者是粗鄙之語,但是不論是什麼樣的語境,這三個字總是中國人經常說的口頭禅。

對于“二百五”的意思,已經不需要多做解釋,但凡是中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解讀,但是能夠肯定的是,這三個字代表的多少都有些貶義,沒有人用這三個字去誇獎别人的。雖然“二百五”在中國人的口語中的如此的普遍化,但是卻很少能夠知道這三個字的由來。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究竟“二百五”這個俗語是如何被世人所熟知的。

日常經常用的俗語背後的典故(俗語二百五)1

唐官開道

關于“二百五”的來源故事主要有兩種,其中一個就是說在唐朝的時候,一個叫做譚文傑的官員,這個人出身地主的家庭,從小都是貪玩懶做,從來不讀書學習,父母對他也不管不顧,隻是溺愛而已。但是随着年歲的增長,譚文傑的同齡人已經是要到參加科舉的時候了,但是譚文傑大字不識幾個,科舉之路是斷然行不通了,後半生也隻能接下譚家的家業,做個地主罷了。

但是有一天譚文傑在街上遊逛的時候,碰上官老爺出行,手下的随吆喝着老百姓趕緊避讓。譚文傑回到家中便告訴父母,他也想做一個威風的官員。沒有辦法,譚父隻能出錢給兒子捐資個官。唐朝的規制中,有些官職是可以拿錢買的。

日常經常用的俗語背後的典故(俗語二百五)2

經過一番折騰後,譚文傑終于是做上了官,這下應該滿意了吧。可是譚文傑上任之後,才發現這錢白花了,原來唐朝為了區别科舉官和捐官,明文規定“捐官”在出行時不準有開道的儀仗。譚文傑好不容易弄了個官,威風卻不能夠耍起來,這豈不是拿錢打了水漂,不死心的譚文傑就開始動起了心思,他覺得天高皇帝遠,自己隻要稍微收斂一些,大的威風耍不起來,小威風還是能夠過過瘾的。

于是譚文傑便自己花費五百文錢,從街上找來兩個乞丐湊齊了“儀仗”,之所以要找乞丐,是因為這種“私立儀仗”的事情,正常人不敢做,隻有乞丐樂意賺這“二百五”的工錢。于是每當譚文傑出行的時候,前面便有兩個面黃肌瘦的“儀仗人員”有氣無力的吆喝開道,成了當地的一個笑談。很快這樣明目張膽的荒唐事就讓譚文傑被罷官問罪了,那兩個乞丐也隻能繼續上街讨飯,後來當地的乞丐就經常開玩笑說:“譚老爺敗了,再也遇不到二百五了”。

日常經常用的俗語背後的典故(俗語二百五)3

蘇秦身死

除了“唐官開道”的故事,還有一個“二百五”的出處。說是在戰國時期,有一個很有才能的人叫蘇秦。蘇秦可謂是當時天下的第一謀士,在齊國時深得齊王的重用,他為齊王出了不少的謀略,齊王都是言聽計從。但是蘇秦雖然才能高,卻沒有什麼風險意識,他覺得自己盡力為齊國做事,應該能受到齊國人的愛戴,可是卻不知道背後有很多人對他恨之入骨。

蘇秦的聰明讓庸人無法在朝堂上立足,所以蘇秦在家中的時候,被刺客給殺害了。這樣的噩耗傳到王宮裡,齊王是怒不可遏,但是刺客來無影去無蹤,想要找出兇手來自然是難如登天,齊王靈機一動,他發出告示,說是剛剛查出蘇秦是潛入齊國的間諜,可是正要逮捕的時候,卻發現蘇秦已經被勇士所殺戮,因此決定賞賜給勇士一千兩黃金,不過需要勇士自己證明身份。

日常經常用的俗語背後的典故(俗語二百五)4

這種告示,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引蛇出洞”的計策,可是天下之大,就有那腦子不靈光的人,有四個不學無術的無賴,看到告示貼出半個月都沒有人認領黃金,他們暗中驚喜,以為是勇士淡泊名利,做好事不願意領賞金。他們便打聽到蘇秦身上的傷口形狀,自己到鐵匠那裡打制了和傷口相對應的“兇器”,最後一起都到王宮内說自己就是殺死蘇秦的人。

齊王按捺住怒火接待了他們,四個人在齊王面前唾沫橫飛,每個人都揮舞着“兇器”,争先恐後說自己是如何潛入蘇秦家中,再如何下手的。齊王越聽越氣,也不管真假,當場就令刀斧手把這四個人剁成了肉醬,而老百姓就把這四個人叫做四個“二百五”,正好加起來是一千之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