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民法典幾乎囊括人一生中
所有民事行為
結婚、離婚、
繼承、收養等人生大事
物業服務、飼養動物等生活瑣事
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
全國兩會召開在即
備受關注的民法典草案
即将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
對比現行相關法律
各分編草案有很多新變化
下面就通過案例
看民法典
将如何影響你的生活?
職場性騷擾
案例
2016年12月,一名網友在微博爆料稱,她供職的一家大型金融機構,一名業務負責人欲潛規則女下屬,逼迫女下屬開房。被女下屬拒絕後,這名業務負責人以辭退相威脅。爆料中附有微信聊天截圖。
該金融機構證實,雙方确為其員工,女下屬已離職。微信聊天記錄屬實,兩人之間行為隻局限在微信,沒有産生實質性關系。他們已對這名業務負責人作出停職、停發獎金等處理。
這起事件引起了公衆對職場性騷擾的高度關注,不少網友對該金融機構的處理不滿,認為用人單位不能祭出停職、停獎金這樣的“家法”了事。幾天後,該金融機構再次通報,性騷擾者已被開除。
但不少網友并不認可處理結果。某門戶網站的調查結果顯示,86.5%的受訪者對處理結果不滿。有網友說,該金融機構不能因為此事是員工行為就輕描淡寫,撇清管理責任。
那麼
在職場性騷擾中
用人單位到底該擔何責呢?
此前,2005年修改的《婦女權益保障法》第40條首次立法規定了“禁止對婦女實施性騷擾,受害婦女有權向單位和有關機關投訴”。但對于什麼是性騷擾,用人單位應承擔哪些法律責任,現行法律法規并沒有作出具體規定,由此導緻受害者維權難。
對此,人格權編草案立法明确了性騷擾的定義:違背他人意願,以言語、行為等方式對他人實施性騷擾。用人單位的責任方面,明确機關、企業、學校等單位應采取合理措施防止和制止性騷擾。
人格權編草案第1010條:違背他人意願,以言語、行為等方式對他人實施性騷擾的,受害人有權依法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機關、企業、學校等單位應當采取合理的預防、受理投訴、調查處置等措施,防止和制止利用職權、從屬關系等實施性騷擾。
AI換臉
案例
去年初,一段視頻通過AI技術把朱茵的臉替換成楊幂,迅速蹿紅全網,有網友提出可能侵犯版權與肖像權。視頻制作者回應稱,主要用于技術交流,并無營利行為。在讨論聲浪中,該視頻最終下架。
不過,“AI換臉”依舊快速興起。去年8月30日,一款名為“ZAO”的軟件上線,下載量迅速攀升至蘋果商店免費榜第一名。不少用戶上傳自己的照片,把明星塑造的角色換成自己的臉,并上傳“改頭換面”的視頻片段到朋友圈等社交平台,過了把主角瘾。
但火爆并沒有持續多久。由于“ZAO”用戶協議中暗藏涉嫌侵犯用戶隐私權的霸王條款,去年9月被工信部約談。霸王條款删除後,争議并未終止。有網友擔心,自己會不會成為受害人或者侵權人,如果面部信息洩露,被人非法利用怎麼辦?如果“被換臉”明星提起侵犯肖像權訴訟,又該怎麼辦?
“AI換臉”應承擔
哪些法律責任?
人格權編草案響應了上述有關人工智能立法的呼聲,将“AI換臉”納入肖像權保護範圍,明确要求不得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僞造等方式侵害他人肖像權。
人格權編草案第1019條: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以醜化、污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僞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人格權編草案第1023條:對自然人聲音的保護,參照适用肖像權保護的有關規定。
打印遺囑
案例
2015年,西部某市審理了一起繼承權糾紛,對同一份電腦打印方式生成的遺囑,一審法院、二審法院作出了不同的判定,形成了兩種不同的判決結果。
該份打印遺囑是一位李姓老人所留。老人與前妻有兩個子女,再婚後買了一套房。遺囑中,老人将這套房子的1/2,以及社會保險部門結算的費用,都留給了妻子。遺囑簽名處,老人寫了自己的名字并按了手印。
老人因病去世後,其妻提起訴訟,要求按照遺囑繼承房産。但老人兩個子女不同意,認為遺囑不真實,是受繼母脅迫所寫,不具有法律效力;房子是父親一人出資購買的,作為遺産應依繼承法規定按份額劃分。
一審法院審理後認為,遺囑系老人借助設備而形成的自書遺囑,有其本人簽名捺印,符合法律規定,應認定合法有效。兩個子女雖稱遺囑是受繼母脅迫所寫,但并沒有舉證加以證明,因此判決妻子按遺囑繼承房産。
子女不服,提起上訴。二審法院審理後認為,盡管老人在遺囑中簽名捺印,但不符合繼承法中對自書遺囑的“自己書寫”“自己簽名”并“自己注明年、月、日”的要件要求,故不具有自書遺囑的效力。在無遺囑繼承的情況下,應按照法定繼承處理被繼承人遺産,最終判決兩個子女與繼母按份額劃分遺囑中的房産。
該案的焦點在于
如何界定打印遺囑?
打印遺囑是不是自書遺囑?
有沒有法律效力?
随着電腦普及,不少老人開始使用打印遺囑。現行繼承法隻對自書遺囑、代書遺囑、錄音遺囑、口頭遺囑作出規定,并未涉及打印遺囑。繼承編草案補上了這一空白,将打印遺囑、錄像遺囑也列入遺囑形式,并對打印遺囑的構成要件作出要求。
繼承編草案第1136條:打印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遺囑人和見證人應當在遺囑的每一頁簽名,注明年、月、日。
高空抛物
案例
2015年12月7日中午12時許,湖南某縣一名女童搭乘爺爺的摩托,途經一棟高樓時,被樓上掉下來的一磚塊砸中頭部,立即入院治療,傷情經診斷為重症顱腦損傷、硬膜下積液、腦積水等,經司法鑒定構成三級傷殘。
事發後,數名目擊者告訴警方,看到一名男童在樓頂丢磚塊,砸到樓下黑色小車上;一分鐘不到,這名男童又向樓下扔了一塊磚塊,磚塊砸在地上裂成兩瓣後彈起來,砸中女童頭部。結合現場視頻、當事人陳述等,警方确定男童就是加害人。
因為找到了加害人,法院審理時認為,該案屬一般侵權責任糾紛,即誰侵權誰擔責,由男童的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但經法院釋明後,受害女童方堅持認為,現行侵權責任法第87條對高空抛物作出了規定,應照此辦理。
現行侵權責任法第87條被形容為“一人得病,全樓吃藥”,針對找不到抛物人的情形,規定全樓業主共同承擔賠償。法院認為,87條并不适用于女童案,駁回了女童方的訴訟請求。
自侵權責任法施行以來,第87條備受質疑。侵權責任編草案修改了第87條,明确誰侵權誰擔責,由抛物者承擔侵權責任;找不到抛物者,才适用過錯推定原則,由可能加害者給予補償,同時對有關機關的調查責任、物業的安全保障責任均作出了規定。
侵權責任編草案第1254條:禁止從建築物中抛擲物品。從建築物中抛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經調查難以确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可能加害的使用人補償後,有權向侵權人追償。
物業服務企業作為建築物管理人應當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治前款規定的情形的發生;未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的,應當依法承擔未履行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責任。
發生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的,有關機關應當依法及時調查,查清責任人。
婚内出軌
案例
山西曾審理一起離婚糾紛案。女方發現男方出軌時,孩子正在哺乳期,考慮到孩子太小,女方沒有提出離婚。但男方不僅沒有收斂,還将第三者帶回家中,女方保留錄音作為證據。之後,女方帶着孩子回了娘家,雙方開始分居。
孩子考上大學後,女方選擇離婚。協議離婚期間,男方和他家人多次到女方工作單位鬧事,甚至編造謊言對女方進行人身攻擊。女方不堪其擾,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判決離婚,男方支付離婚損害賠償金5萬元。
法院判決離婚,但駁回了女方提出的5萬元損害賠償金的訴訟請求,認為不符合現行婚姻法規定的離婚損害賠償的情形。
現行婚姻法規定,重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實施家庭暴力,以及虐待、遺棄家庭成員導緻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也就是說,婚内出軌并不等同于同居,不包括在離婚損害賠償範圍内。
如何處理婚内出軌引發的離婚損害賠償請求?婚姻家庭編草案擴大了離婚損害賠償範圍,在現行四種情形基礎上,增加“有其他重大過錯”情形。不少律師認為,這有利于解決婚内出軌等離婚損害賠償糾紛,法院基于自由裁量權判決支持無過錯方損害賠償的情況會越來越多。
婚姻家庭編草案第1091條:有下列情形之一,導緻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一)重婚;(二)與他人同居;(三)實施家庭暴力;(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五)有其他重大過錯。
夫妻債務
案例
婚内夫妻一方單方舉債,什麼情況下屬于個人債務?什麼情況下屬于夫妻共同債務?淮安市胡女士曾面臨這個問題。
2011年4月,胡女士到銀行取錢時發現工資卡被法院凍結。去了法院才知道,前夫在離婚前,三次舉債欠了7.5萬元,逾期未還,債權人起訴到法院,法院判決胡女士與前夫共同承擔債務。
胡女士覺得冤枉。2003年,前夫因嫖娼被治安處罰,夫妻感情破裂。2007年,在單位領導的見證下,兩人簽訂了離婚協議開始分居,直到2011年1月正式離婚。三張欠條,都發生在分居期間。
檢察機關調查發現,分居期間,其前夫與他人以夫妻名義同居,三張欠條中,有兩張都是在這期間發生的。其前夫還取走開庭傳票、舉證通知書等應訴文書,導緻胡女士未能出庭抗辯。檢察機關認為,雖然債務發生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但雙方并未實際共同生活在一起,所借錢款未用于共同生活開支,不能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原審判決認定事實錯誤,提出了檢察建議。
去年6月,法院再審作出判決:撤銷原判,判定由前夫一人承擔其所借的7.5萬元債務。
近年來,夫妻債務如何認定一直是熱點話題。婚姻家庭編草案引入第24條新司法解釋的原則,明确共同債務與個人債務的判斷标準為,舉債是否為了滿足家庭日常生活需要。至于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的債務,如果能證明債務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産經營,也屬于共同債務。
婚姻家庭編草案第1064條:夫妻雙方共同簽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後追認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負的債務,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屬于夫妻共同債務。
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不屬于夫妻共同債務,但是,債權人能夠證明該債務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産經營或者基于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自甘風險
案例
玩沖浪被撞傷,該不該“自甘風險”?
去年8月,深圳龍崗區法院審理了海域沖浪碰撞案。2017年11月19日,張某、王某在深圳一海域沖浪訓練。起浪後,張某乘浪往沙灘方向前進,未觀察前面仍在候浪的王某,連人帶沖浪闆直接撞向王某,造成王某眼睛、鼻梁受傷。
經司法鑒定,王某的傷殘等級一處八級、一處十級。事故發生後,張某陪同王某到醫院就診,支付了醫保之外的醫療費、夥食費等費用,并拿出5萬元作為補償。但王某認為張某應當承擔事故全部責任,在前期費用之外賠償其各項損失44萬餘元。
法院經審理後認為,在沖浪練習過程中,發生碰撞導緻王某眼睛被沖浪闆擊中,并非因張某違反運動規則或主觀故意導緻,因此雙方對損害的發生均無過錯。張某對王某進行了适當補償,無需再支付其他費用,駁回了王某的全部訴訟請求。該案主審法官表示,該案審判時适用了“自甘風險”規則。
“自甘風險”就是
知道有風險
而自己自願去冒風險
那麼當風險發生後
就應當自己承擔損害後果
不少國家都将“自甘風險”
納入到侵權行為的免責事由之中
不過我國現行侵權責任法
對此并未作出規定
侵權責任編草案則明确寫入了“自甘風險”原則,規定受害人自願參加具有一定風險的文體活動,受到損害後,除非加害人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均由受害人自行承擔損害後果。
侵權責任編草案第1176條:自願參加具有一定風險的文體活動,因其他參加者的行為受到損害的,受害人不得請求他人承擔侵權責任,但是其他參加者對損害的發生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除外。
自助免責
案例
追肇事車導緻交通事故算“自助免責”嗎?
肇事逃逸,受害車主追趕肇事車,結果肇事車再次發生交通事故,車損人傷,受害車主該不該承擔賠償責任?2018年,重慶法院審理了這樣一起案子。
該起案件發生于2017年8月,林某搭乘同學石某駕駛的摩托,途經一百貨商店時,剮蹭了一輛小轎車。兩人擔心小轎車車主索賠,趕緊駕車離開。
但小轎車一直緊緊跟在後面,石某遂超速行駛,想甩掉小轎車。開到一平直路段時,摩托車先與道路北側路肩發生擦撞,之後一頭撞在停在人行道的面包車上。摩托車與面包車不同程度受損,林某、石某雙雙受傷,被緊急送到醫院救治。
出院後,林某把小轎車車主告到法院,認為小轎車車主如果不強行追趕,交通事故應該不會發生。法院審理後認為,小轎車車主并不是這起交通事故的責任主體,且在交通事故發生過程中并無過錯,不應承擔責任。
林某不服,提起上訴。二審法院認為,小轎車車主在追趕過程中,未對摩托車采取左右逼停等危險駕駛行為,也未與摩托車發生摩擦和碰撞。石某發現小轎車追趕後,不但未停下反而繼續超速行駛。小轎車車主的追趕行為并未超過必要限度,與交通事故的發生不存在必然的因果關系,終審判決駁回林某的上訴請求。
承辦該案的法官稱,小轎車車主的追趕行為屬于自助行為。我國現行法律尚未規定自助行為,但在司法實踐中一般均對必要限度内的自助行為予以承認。
侵權責任編草案補上了民事自助行為免責這一立法空白點,明确了“自助免責”的三個前提條件,符合這三個條件,受害人便可自助維權,采取扣留侵權人的财物等合理措施。
侵權責任編草案第1177條: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情況緊迫且不能及時獲得國家機關保護,不立即采取措施将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受害人可以在必要範圍内采取扣留侵權人的财物等合理措施;但是應當立即請求有關國家機關處理。
受害人采取的措施不當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來源:北鬥融媒客戶端 中國新聞網
審核 / 王雪冬
主編 / 袁承黨 李豔甯
編輯 / 朱曉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