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古代各年齡段人的稱呼

古代各年齡段人的稱呼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0 06:35:24

中華文化本身就是一種含蓄的文化,古人對于不同年齡階段的人不是直接的去說對方的年齡而是有獨屬于自己的專門稱謂文化,古人對年齡的成為具體形象,今天就來盤點一下古人對于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的稱謂吧

古代各年齡段人的稱呼(史上最全人物年齡對應稱謂)1

襁褓,本意是指包裹嬰兒的布,後來引申為對不滿周歲的孩童的稱謂。

孩提,指兩三歲的兒童,出自于《孟子》: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也。

始龀(chèn),是指人七八歲的時候,根據生理情況,男孩女孩在七八歲的時候開始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恒牙,這時叫“龀”,因此有始龀之說。

垂髫,是指三四歲到八九歲的孩子。古時童子未冠,頭發自然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替童年。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寫到:“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正是表現出了兒童玩耍的美好場景。

總角,是指八九歲到十三四歲的兒童。在古代男未冠,女未笄時把頭發紮成兩個髻,好像頭頂兩個角,《詩經》:“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豆蔻年華,豆蔻本來是一種植物,專指女子十三四歲。唐杜牧《贈别》:“娉娉袅袅十三餘,豆蔻稍頭二月初”,豆蔻年華就是對十三四歲少女時代的稱謂。

束發,指男子十五歲。束;有捆、結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時束發為髻,因此以束起頭發為男孩成童的象征。

古代各年齡段人的稱呼(史上最全人物年齡對應稱謂)2

及笄(jì)之年,女子十五歲。笄,本來是指古代人用來束發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了15歲時,就把頭發用簪子绾起來盤在頭頂,表示已經成年。

弱冠,男子二十歲。古代男子二十歲舉行加冠禮,表示成年,但是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又稱“加冠”。也是加冠禮的由來。

古代各年齡段人的稱呼(史上最全人物年齡對應稱謂)3

而立之年,三十歲。語出《論語、為政》:“三十而立”,因此三十歲又稱為而立之年。

不惑之年,四十歲,指人到中年(這裡中年指四十歲),經曆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不會像青年那樣困惑了。

知命之年,五十歲。知道自己命運的年齡。出處 《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

耳順(花甲)之年,六十歲。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花甲一詞出于古代曆法,以六十年為一循環,一循環稱為一甲子,又因幹支名号衆多且相互交錯,故稱為花甲。

古代各年齡段人的稱呼(史上最全人物年齡對應稱謂)4

古稀之年,指七十歲。語出杜甫《曲江二首》:“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古代生活條件差,活到七十歲的人很少。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歲,《禮記、曲禮》記載有:“八十九十曰耄,。”《爾雅、釋言》載言:“八十為耋”,根據這種解釋,人們把耄耋兩字連起來專指人七八十歲。

期頤之年,:百歲之人, 語本《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 鄭玄 注:“期,猶要也;頤,養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盡養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歲,飲食、居住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養,所以“百歲”稱作“期頤”。

評論區留下你是什麼稱謂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