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開發大腦的12種能力

開發大腦的12種能力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2 09:16:35

先來提一個大家都比較感興趣的問題:智商高的人和智商低的人,他們的大腦構造有什麼不同嗎?

難道高智商的人的大腦會比普通人的大腦多幾塊零件嗎?那這些多出來的零件又是怎麼來的呢?是天生的嗎?還是後天“安裝”進去的?

我們的這些問題,腦神經科學家們在進行了無數的實驗研究之後已經給出了科學的答案了。我們今天的話題,就是在科學實驗結論的基礎上,來讨論一下開發大腦智力、提升認知水平的可行性與方法論。

看起來比較深奧的樣子,其實非常的接地氣,是每一個抱着有學習和成長心态的人必須要了解的:我們的學習如何影響大腦構造,大腦構造又如何幫助我們處理問題?

大腦是可以被後天塑造的

先來了解兩個基本概念:腦灰質和腦白質。

腦灰質:是我們大腦的最大組成部分,由無數神經細胞構成。

腦白質:是連接腦灰質神經細胞的軸突。你可以簡單理解為連接兩個腦細胞的線條或者通路。腦白質是決定我們智力水平高低的關鍵。

開發大腦的12種能力(認知天性了解大腦構造)1

科學家通過實驗證明:人類大腦的整體結構和構造,是由基因決定的。也就是“腦灰質”的部分,是先天生成的。

但是神經網絡之間的精細構造,也就是“腦白質”的部分,是由後天經驗來建造而成的,并且是可以被大幅度修改的。

這就說明了,我們的大腦是可以被改造,智力是可以被提升的。

1、構建大腦的最佳時期

從上面的内容裡我們知道,構建大腦其實就是發展神經通路“腦白質”的過程。

科學研究表明:人在出生前後很短的一段時間内,是大腦突觸形成爆發的時期。也就是搭建神經通路的兩頭開始延伸出來,當它們相互觸碰到的時候就連接在了一起,形成“腦回路”。腦回路讓我們能夠感覺、認知、具備運動技能、學習和記憶。

我們用比喻來形象地解釋一下,我們大腦的發展過程,就像是修建一座橋梁的一個過程,先從河流兩邊延伸出橋體,然後連接在一起,形成通路。這個通路就是“腦白質”。

開發大腦的12種能力(認知天性了解大腦構造)2

那麼,搭建神經通路最容易的時期,是什麼時候呢?

答案是,從出生到16歲之前。一兩歲的時候是最快的,之後搭建通路的速度會一直平穩增長,青春期會有一次爆發式增長,16歲左右,大腦逐漸發育成熟。

所以人類最佳的學習期是16歲之前。那麼對于我們成年人,開發大腦是不是就沒希望了呢?

并不是,大腦發育成熟并不代表不能再進行開發。隻是速度相對緩慢,難度相對大一些了。

對人腦的開發,可以一直延續到死亡。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終身學習!

2、神經通路(腦白質)的強弱,決定了心智水平的高低。

神經通路連接好之後,就代表我們基本學會了某項技能或知識。那麼,為什麼同一項技能或知識,有的人掌握得好,有的人卻不行呢?

原因在于,神經通路的質量有所不同。神經通路搭建好之後還有強弱之分,就像修一座橋也有質量的區别一樣。

開發大腦的12種能力(認知天性了解大腦構造)3

質量好的橋,夠寬,夠結實,一次可以并排通過好幾輛車而。質量不好的橋,每次就隻能通過一輛車。

我們的神經通路也一樣,質量好的,對知識信号的傳輸率就好,質量差的,對知識信号的傳輸率就差。

3、不用就廢

搭建好的神經通路,會一直存在嗎?

神經學家的答案是:不會。那些搭建好卻長期不用的神經通路連接,會退化或者消亡。

所以我們學會一項技能或知識之後,不去使用它,就相當于白學!

三個方法,終身開發自己的腦力

《認知天性》:我們在出生的時候便帶着基因賦予的能力,但我們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專注與自律。

既然大腦可以一直被開發,直到死亡,那我們應該采用什麼樣的方式更為合理地對大腦進行開發呢?是有針對性地對某一區域進行開發?還是可以全腦開發?可以像健身那樣通過一項學習某一項技能而讓其他技能自動得到提升嗎?

科學家說:大腦不是肌肉,沒有辦法通過增強某一條神經通路的質量來帶動其他通路的質量。

肌肉可以通過訓練成片的加強,但是我們的腦白質卻不行。

科學家對專業人士的大腦研究顯示:他們的大腦中和這一專長相關的神經通路才有被強化過的現象,其他區域則沒有被強化的現象。

鋼琴家大腦中被強化的部分,隻有在鋼琴家腦中才會出現。

開發大腦的12種能力(認知天性了解大腦構造)4

這些關于大腦的研究結果告訴我們:想要在某一領域取得成就,就應該在這個領域專心緻志,持之以恒。

此外,無論是在某一領域專注成長,還是在多項領域進行聯合開發,我們在提升自己智力和能力這條路上,想要做出突出成就,都必須用到有效的方法。

1、抱着終身成長的心态

如果說真的有什麼比才智更為重要的,那麼,一定是态度了。

俗話說:“自以為的‘能’或者‘不能’,都有其道理。”

也有說:“心态決定成敗。”

那麼,心态的好壞之分,又如何判定呢?

在卡羅爾.德韋克的《終身成長》一書中,将人的思維分為“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他們根本的區别在于:固定型思維把成敗歸結于才智高低,而成長型思維把成敗歸結于努力與否。

  • 固定型心态:以學習成績為目标,努力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在面臨挑戰的時候變得無助,如果失敗,則認為自己不夠聰明。

固定型心态的人在意的是證明或者顯示自己的能力,他們會挑選那些自己有信心克服的挑戰,這樣才能在他人面前表現的很聰明。因此他們會一遍一遍地重複自己擅長的東西。

  • 成長型心态:以學習為目标,學習是為了掌握新的知識和能力。面臨挑戰的時候會嘗試不同的新策略,加倍付出努力。

成長型心态的人在意的的是提高自己的能力,他們會選擇難度不斷加大的挑戰,而且會把挫折當成有用的信息,從而集中注意力,更加努力,更具創造力。

開發大腦的12種能力(認知天性了解大腦構造)5

心态對于一個人的成就起着關鍵性的作用,如果你現在已為人父母,那麼培養孩子應該從培養他的成長型心态開始,稱贊孩子的時候,要稱贊他的努力,而不是他的聰明。

在保羅.圖赫的《性格的力量:勇氣、好奇心、樂觀精神與孩子的未來》一書中指出:“成功的關鍵因素是讓孩子從小面對困難,學着克服困難。”

對于我們成人,其實也是一樣的,讓自己擁有一個成長型的心态,比擁有一個高智商的大腦更為重要,更能取得成就。

2、刻意練習

我們為了熟練掌握一項技能,會通過反複練習的方法來強化。但長期進行單一的重複練習,會讓思維和行動固化,對真正的能力提升不但沒有幫助,反而會有所禁锢。

想要在某一技能上的能力有所提升,我們需要練習,但不是呆闆、重複的練習,而是“刻意練習”。

安德斯.埃裡克森指出:如果說重複做某事可以被成為練習,那麼刻意練習就是另外一種完全不同的東西,它是目标導向的,通常需要獨自進行,而且要反複努力超過目前的水平。

刻意練習所做的努力,才能改造和加強大腦中的神經通路,讓信息和知識在被需要調遣的時候快速流通。

莫紮特隻用聽一遍曲子,就能把樂譜寫出來,這種技能并不是什麼“第六感”,而是經過多年的經驗與刻意練習,讓他大腦裡面相關的神經通路擁有了超高質量的信息傳遞功能。

開發大腦的12種能力(認知天性了解大腦構造)6

所以專家級别的表現,并不是什麼遺傳基因決定,靠的都是長時間的積累和不斷提升。

另一方面,對于普通人來說,想成為專家也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隻要你有足夠的專注和自律,進行長期的刻意練習。

3、掌握一種記憶方法,并把知識進行關聯

記憶,是我們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能的基礎,任何能力都始于記憶。幫助記憶的手段也有很多,在英語體系裡面,可以用首字母縮寫的方式。

比如“ROY G BIV”代表的是彩虹的顔色:red,orange,yellow,green,blue,indigo,violet.

此外還有格律、編号、線路、平面圖、歌曲、諺語等助記方法,這些方法的共同之處就在于,他們的形式結構都是我們所熟知的,我們可以将這些熟悉的元素輕松練習到需要記住的目标信息上面。

但是這些手段隻能作為幫助我們進行記憶的小技巧,而不能增加知識量,有時候效果也并不是很理想。我通過這些方法記住的知識,就像是把知識裝進一個大口袋裡面一樣。

要牢固掌握知識,還需要在知識點之間建立聯系,整合成為心智模型。當我們在進行回憶并運用的時候,才能做到自然而然的習慣。

就像我們找到番茄和胡蘿蔔之間的聯系——它們都是蔬菜類,然後把所有蔬菜類的放到一個袋子裡,方便存放和拿取一樣。

開發大腦的12種能力(認知天性了解大腦構造)7

無論是用助記方法将知識點記下來,還是将他們建立聯系,這個過程都是在對相應部位的大腦神經通路進行拓寬和鞏固,從而讓信息流能快速通過,被我們随意調遣。

總結——每個人都能成為專家

努力學習能改變命運,這是一個簡單而深刻的道理。我們的智力水平并非天生注定,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我們自己發展而來的。

有方法的努力,能讓我們成長的速度快很多。你做什麼樣的努力,決定了你能擁有什麼樣的能力,成為什麼樣的人。

想要精通某種技能,達到專家的水平,完全不需要擁有超凡的智力基因,但是卻必須擁有自律、勇氣、以及持之以恒的精神。

所以,别再給自己找借口了,在這個人人都在持續學習的時代,趕緊找到屬于自己的一片土壤,認認真真開始播種吧!總有那麼一天,你會收獲滿滿。

開發大腦的12種能力(認知天性了解大腦構造)8

我是阿休,持續學習,終身成長執行者。熱愛分享。關注我,一起進步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