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心理學逐漸深入,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能聽到“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很多時候,我們也隻是知道個大概。今天,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一下,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具體是什麼樣子的。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是亞伯拉罕·馬斯洛于1943年《心理學評論》的論文《人類動機的理論》中所提出的理論。在馬斯洛看來,人類價值體系存在兩類不同的需要,一類是沿生物譜系上升方向逐漸變弱的本能或沖動,稱為低級需要和生理需要。一類是随生物進化而逐漸顯現的潛能或需要,稱為高級需要。
人都潛藏着這五種不同層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時期表現出來的各種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勵人行動的主要原因和動力。人的需要是從外部得來的滿足逐漸向内在得到的滿足轉化。
五大需求分别指:
1、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 needs)
也稱級别最低、最急迫的需要,如:食物、水、空氣、性欲。
這是人類維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饑、渴、衣、住、行的方面的要求。如果這些需要得不到滿足,人類的生存就成了問題。在這個意義上說,生理需要是推動人們行動的最強大的動力。馬斯洛認為,隻有這些最基本的需要滿足到維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後,其他的需要才能成為新的激勵因素,而到了此時,這些已相對滿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為激勵因素了。
• 未滿足生理需要的特征:什麼都不想,隻想讓自己活下去,思考能力、道德觀明顯變得脆弱。
例如:當一個人極需要食物時,會不擇手段的搶奪食物。人民在戰亂時,是不會排隊領面包的。假設人為報酬而工作,以生理的需要來激勵下屬。
• 激勵措施:增加工資、改善勞動條件、給予更多的業餘時間和空間休息、提高福利待遇。
2、安全需要(safety needs)
同樣屬于較低層的需要,其中包括對人身安全、生活穩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脅或疾病、擁有家庭、身體健康以及有自己的财産。
這是人類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擺脫事業和喪失财産威脅、避免職業病的侵襲、接觸嚴酷的監督等方面的需要。馬斯洛認為,整個有機體是一個追求安全的機制,人的感受器官、效應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尋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學和人生觀都看成是滿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當然,當這種需要一旦相對滿足後,也就不再成為激勵因素了。
• 缺乏安全感的特征:感到自己對身邊的事物受到威脅,覺得這世界是不公平或是危險的。認為一切事物都是危險的、而變的緊張、榜徨不安、認為一切事物都是“惡”的。
例如:一個孩子,在學校被同學欺負、受到老師不公平的對待,而開始變的不相信這社會,變的不敢表現自己、不敢擁有社交生活(因為他認為社交是危險的),而藉此來保護自身安全。 一個成人,工作不順利,薪水微薄,養不起家人,而變的自暴自棄,每天利用喝酒,吸煙來尋找短暫的安逸感。
• 激勵措施:強調規章制度、職業保障、福利待遇,并保護員工不緻失業,提供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和退休福利、避免員工收到雙重的指令而混亂。
3、社交需要(Love and belonging needs)
屬于較高層的需要,如:對友誼、愛情以及隸屬關系的需求。
這一層次的需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内容。一是友愛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夥伴之間、同事之間的關系融洽或保持友誼和忠誠;人人都希望得到愛情,希望愛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愛。二是歸屬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種歸屬于一個群體的感情,希望成為群體中的一員,并相互關心和照顧。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來的細緻,它和一個人的生理特性、經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關系。
• 缺乏社交需求的特征:因為沒有感受到身邊人的關懷,而認為自己沒有價值活在這世界上。 這些需要如果得不到滿足,就會影響員工的精神,導緻高缺勤率、低生産率、對工作不滿及情緒低落。
例如:一個沒有受到父母關懷的青少年,認為自己在家庭中沒有價值,所以在學校交朋友,無視道德觀和理性地積極地尋找朋友或是同類。譬如說:青少年為了讓自己融入社交圈中,幫别人做牛做馬,甚至吸煙,惡作劇等。
• 激勵措施:提供同事間社交往來機會,支持與贊許員工尋找及建立和諧溫馨的人際關系,開展有組織的體育比賽和集體聚會。
4、尊重需要(esteem needs)
屬于較高層的需要,如:成就、名聲、地位和晉升機會等。尊重需求既包括對成就或自我價值的個人感覺,也包括他人對自己的認可與尊重。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穩定的社會地位,要求個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會的承認。尊重的需要又可分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個人希望在各種不同情境中有實力、能勝任、充滿信心、能獨立自主。總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個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賴和高度評價。馬斯洛認為,尊重需要得到滿足,能使人對自己充滿信心,對社會滿腔熱情,體驗到自己活着的用處和價值。
• 缺乏尊重需求的特征:變的很愛面子,或是很積極地用行動來讓别人認同自己,也很容易被虛榮所吸引。
例如:利用暴力來證明自己的強悍、努力讀書讓自己成為醫生、律師來證明自己在這社會的存在和價值、富豪為了自己名利而賺錢,或是捐款。
• 激勵措施:公開獎勵和表揚,強調工作任務的艱巨性以及成功所需要的高超技巧,頒發榮譽獎章、在公司刊物發表文章表揚、優秀員工光榮榜。
5、自我實現需要(need for self-actualization)
是最高層的需要,包括針對于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獲得的需求,因此前面四項需要都能滿足,最高層的需要方能相繼産生,是一種衍生性需要,如:自我實現,發揮潛能等。
這是最高層次的需要,它是指實現個人理想、抱負,發揮個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與自己的能力相稱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說,人必須幹稱職的工作,這樣才會使他們感到最大的快樂。馬斯洛提出,為滿足自我實現需要所采取的途徑是因人而異的。自我實現的需要是在努力實現自己的潛力,使自己越來越成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 缺乏自我實現需求的特征:覺得自己的生活被空虛感給推動着,要自己去做一些身為一個「人」應該在這世上做的事(使命感),極需要有讓他能更充實自己的事物、尤其是讓一個人深刻的體驗到自己沒有白活在這世界上的事物。也開始認為,價值觀、道德觀勝過金錢、愛人、尊重和社會的偏見。
例如:一個真心為了幫助他人而捐款的人。一位武術家、運動家把自己的體能練到極緻,讓自己成為世界一流或是單純隻為了超越自己。一位企業家,真心認為自己所經營的事業能為這社會帶來價值,而為了比昨天更好而工作。
• 激勵措施:設計工作時運用複雜情況的适應策略,給有特長的人委派特别任務,在設計工作和執行計劃時為下級留有餘地。
馬斯洛認為各層次需要之間有以下一些關系:
1、一般來說,這五種需要象階梯一樣,從低到高。低一層次的需要獲得滿足後,就會向高一層次的需要發展。一般來說,隻有在較低層次的需求得到滿足之後,較高層次的需求才會有足夠的活力驅動行為。已經滿足的需求,不再是激勵因素。
2、 這五種需要不是每個人都能滿足的,越是靠近頂部的成長型需要,滿足的百分比越少。
3、同一時期,個體可能同時存在多種需要,因為人的行為往往是受多種需要支配的。每一個時期總有一種需要占支配地位。
4、滿足較高層次需求的途徑多于滿足較低層次需求的途徑。
5、高層次的需要比低層次的需要具有更大的價值。熱情是由高層次的需要激發。人的最高需要即自我實現就是以最有效和最完整的方式表現他自己的潛力,惟此才能使人得到高峰體驗。
人的五種基本需要在一般人身上往往是無意識的。對于個體來說,無意識的動機比有意識的動機更重要。對于有豐富經驗的人,通過适當的技巧,可以把無意識的需要轉變為有意識的需要。任何一種特定需求的強烈程度取決于它在需求層次中的地位,以及它和所有其它更低層次需求的滿足程度。馬斯洛的理論認為,激勵的過程是動态的、逐步的、有因果關系的,在這一過程中,一套不斷變化的“重要”的需求控制着人們的行為,這種等級關系并非對所有的人都是一樣的,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這樣的中層需求尤其如此,其排列順序因人而異。不過馬斯洛也明确指出,人們總是優先滿足生理需求,而自我實現的需求則是最難以滿足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學!如果您在日常生活中,有關心理學方面的煩惱和疑惑,歡迎一起學習讨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