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朋友和我說起去年母親節發生的一件事,那會兒她工作滿一年了,攢下了一些錢,想着給家人買些東西,于是便在母親節那天給她的媽媽訂了一束康乃馨,還送了一條絲巾。
這本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她媽媽卻在收到康乃馨和絲巾後的那一刻忍不住哭了,抱着她感動地說:“謝謝女兒,我很喜歡。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收到康乃馨。”
那晚,她媽媽特地做了一大桌子的菜,全是朋友喜歡吃的,還一個勁兒地誇她,說她長大懂事了,懂得感恩了,還發了一條朋友圈,像是炫耀般地展示了禮物,這讓朋友有些不好意思。
回想起這件事,朋友感慨:“想起媽媽那副高興得不得了的模樣,我多少有些羞愧。可能是我平時做得太少,所以她才覺得我送她禮物是份驚喜,認為我長大了懂事了……其實我不是一個特别好的女兒,我做得不夠多也不夠好,父母為我付出了那麼多,我卻不以為然,覺得那是理所當然的……”
我理解朋友,正因為做得不夠多不夠好,所以才會讓家人感到意外,就好像一個常年考試不及格的學生突然考了一回60分,家人卻高興得比孩子得滿分還開心。
說到最後,朋友堅定地和我說:“我對父母的關愛遠遠不夠,以後我會好好關心他們,照顧他們,就像他們對待小時候的我那樣體貼入微,滿懷愛意。”
02
很久前看過一篇文章,在那個故事裡,女生和母親吵架後一氣之下就離家出走了,身無分文的她在街上遇到了一位好心的擺攤大媽,大媽送給她一碗免費的馄饨。在那一刻,女生覺得那位施舍給她馄饨的大媽值得她千恩萬謝,然而大媽卻對她說:“你不必感謝我,我不過是給了你一碗馄饨而已。你媽媽給你做了那麼多年飯菜,什麼都不求,你最該感謝的人是你的媽媽,而不是我。”
這個故事或許正發生在我們身邊,而故事的主角是你,也是我。
對待陌生人時,我們溫和、友善又有耐心,還常常因為别人的一點施舍、一些善意的舉動就對他們千恩萬謝,覺得他們實在太善良、太好了。
而對于愛我們的家人,我們卻常常嫌棄他們,覺得他們唠叨,不通情達理,不理解自己,一個勁兒地想要遠離他們,對他們的愛視為理所應當。有時甚至會忽略掉他們對我們的愛,簡單粗暴地敷衍他們,态度相當冷漠。
我們常常把好脾氣給了陌生人,卻把糟糕的情緒留給了父母。
03
在我青春期最叛逆的時候,我時常莫名其妙地沖父母發火,動不動就和他們搞冷戰。
那時候我不懂事,總覺得全世界都該圍着自己轉,而對于父母,我既讨厭又嫌棄,覺得他們始終不能理解我,而我也不能理解他們。
那段時間,我幾乎沒有和他們進行過二十分鐘以上的溝通,電話常常打了五六分鐘就挂,就算在飯桌上,我也是冷着臉,雖然對他們有問必答,但态度惡劣。
後來和媽媽談論起這事,她苦笑着說:“那會兒我和你爸誰也拿你沒辦法,就隻能任你生氣發火,忍着忍着,我們也就習慣了。”
如今長大的我,也漸漸學着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問題,理解他們,但是我想,換做是我,我可能忍受不了當年那個叛逆執拗的自己。
為什麼父母就能一聲不吭地忍下來,默默地照顧我,關愛我?
因為親情,因為家人之間那一份由血緣關系聯結在一起、永遠無法割舍的沉甸甸的愛。
04
父母對我們的愛十年如一日,而我們卻常常認為理所當然,甚至忽略,我們看似聰明,實則愚笨。
人人都想做蓋世英雄,卻沒多少人替爸媽刷鍋洗碗。我們所說的愛,真不能嘴上說說,還要付出行動,好好愛他們。
這份愛等不起,拖不起。世界上有一種無力的悲傷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我們的生活是在做減法,但我們的愛要做加法、乘法,不要隻顧着關心别人,要把溫柔和關愛留給最親近的父母。愛他們多一點,耐心一點,體貼一點,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他們活得安心自在。
我們的父母可能是不完美的,但我們也不是完美的子女,不是嗎?能互相照顧,互相陪伴,理解并包容,将愛化為行動,并陪伴他們度過漫長歲月——真正做到這些,就已經很好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