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關于京劇臉譜的來曆

關于京劇臉譜的來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6 14:21:22

臉譜藝術的發展與中國戲曲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大約在十二至十三世紀的宋院本和元雜劇的演出中,就出現了面部中心有一大塊白斑的醜角臉譜。淨角臉譜相傳在中國戲曲發展之前,南北朝和隋唐(公元420--907)樂舞節目裡就有了“假面歌舞”,這假面具就是臉譜的鼻祖。據《舊唐書.音樂志》記載:“大面出于北齊。北齊蘭陵王長恭,才武而面美,常著假面以對敵。嘗擊周師金墉城下,勇冠三軍,齊人壯之,為此舞以效其指麾擊刺之容,謂之蘭陵王入陣曲。”這就是齊人表演蘭陵王戴面具擊敵樂舞的記載。直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國貴州省興義地區布依族村民喜愛的古老地方戲,仍有戴藝術面具演出的習慣,這可算是臉譜曆史中的活化石。但随着中國戲曲藝術的發展,戴面具演戲越來越不利于演員面部的表演,藝人們就用粉墨、油彩、鍋煙子直接在臉上勾畫,這樣就逐漸産生了臉譜。當時,戲班以露天演出為主,離戲台較遠的觀衆往往看不清演員的面部表情,勾上臉譜使觀衆在遠處就能一目了然。為适應露天演出,所勾臉譜一般隻用黑、紅、白三種對比強烈的顔色,強調五官部位、膚色和面部肌肉輪廓,如粗眉大眼、翻鼻孔、大嘴岔等。這種原始的臉譜是簡單粗糙的,随着戲曲藝術的發展逐漸裝飾化了。到十八世紀末和十九世紀初,京劇逐漸形成相當完整的藝術風格和表演方法後,京劇臉譜也在吸收各地方劇種臉譜優點的基礎上,經幾代著名演員和戲劇藝術家的不斷探索研究,加工提高,創新改革,得到充分的發展。圖案和色彩愈來愈豐富多彩,各種不同任務性格的區分也越加鮮明,并創造出許許多多曆史和神話人物的臉譜,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化妝譜式。

關于京劇臉譜的來曆(京劇臉譜雜談)1

從色彩上說,現在的京劇臉譜有紅、紫、黑、白、藍、綠、黃、老紅、瓦灰、金、銀等色,則市從人物自然膚色的誇張描寫,發展為性格象征的寓意有色。一般說來,紅色描繪人物的赤膽忠心,義勇無俦;紫色象征智勇剛義;黑色體現人物富有忠耿正直的高貴品格水白色暗寓人物生性奸詐、手段狠毒的可憎面目;油白色則表現自負跋扈的性格;藍色喻意剛強勇猛;綠色勾畫出人物的俠骨義腸;黃色意識殘暴;老紅色多表現德高望重的忠勇老将;瓦灰色寓示老年枭雄;金、銀二色,多用于神、佛、鬼怪,以示其金面金身,象征虛幻之感。京劇臉譜的用色雖分類型,但也不是絕對的,仍有很大靈活性。如紅色,在《三國演義》戲裡用來表現關羽,是為了象征其性格;但在《法門寺》裡,太監劉瑾的紅臉,則是膚色的誇張,表現其養尊處優,權壓朝臣的地位再加上眉、眼、嘴部勾出的奸詐表情,使人一看就知是一位擅權的太監。又如《水浒》戲裡梁山泊頭領晁蓋,是“黃老三塊瓦臉”,在這裡黃色就不是象征殘暴,而是表示他面色發黃,對照印堂上勾出一個紅光的形象,堂堂正正,一看就隻是一位起義老英雄。又如京劇界流行的“三剛不見紅”(即李剛、姚剛和薛剛三個人物)的說法,也是從人物性格出發的。這三個人物都是性格倔強,剛毅果敢,舞台表演上要求嚴肅穩重,因而臉譜上不能見一點紅,連嘴唇都不。因性格诙諧,常開玩笑,必須勾出粉臉蛋;然而,《洪羊洞》一戲中,由于兩人已年老,性格有所改變,就不能再勾粉臉蛋。這都是前輩老藝術家在色彩表現性格方面總結出的寶貴經驗。

關于京劇臉譜的來曆(京劇臉譜雜談)2

京劇臉譜的構圖多種多樣,加上五彩缤紛,裝飾性很強的各種圖案,容易使人眼花缭亂,産生神秘感。其實,歸納起來也不過有十幾個類型,由于相互借鑒,相互變化,就派生出許許多多的譜式。這些譜式都是以各種人物的形貌、性格特性為依據的,即使是同一類型的譜式,因人物性格不同,個部位的線條勾畫與色彩處理也就各異,使每個人物都富有各自的個性,而決不雷同。

關于京劇臉譜的來曆(京劇臉譜雜談)3

1.整臉,是一種常見的譜式。化妝是在整個面部先塗上一種顔色作為主色,以誇張膚色,再勾畫出眉、眼、鼻、口的部位和細緻的面部肌肉紋理,表現出人物的神态。此類臉譜畫法極有講究,要求筆鋒準确有力,形象傳神,用筆類似中國畫的線描。《水淹七軍》中的關羽,勾“紅色整臉”,形象莊重威嚴。《鍘美案》中的包拯,勾出兩道緊瑣的白眉,表現他忠耿率直和憂國有民的心情;腦門正中勾上一個白色月牙,則象征他能晝斷陽、夜斷陰的傳奇色彩。滿臉塗白粉,再用墨筆勾畫出五官形象與面部表情的臉譜,都是寓意權奸、暴君、土豪惡霸之類的人物。如《群英會》中的曹操,是一個被塑造成生性好疑、善用心計,但又不失軍事家、政治家雙重性格的人物。所以在化妝時,臉上抹一層白粉,表示遮掩了真實面目,然後勾細長的三角眼,眼角畫出奸紋,表現曹操的奸詐。“整臉”中還有一些人物,用“揉臉”或“搓臉”的方法勾畫臉譜,面部表情和式樣較為簡單,沒有象征意味,一般用于配角,以區别于劇中主要人物。

2.三塊瓦臉,又稱“三塊窩臉”,是在“整臉”的基礎上,進一步誇張眉、眼、鼻的畫法,用線條勾出兩塊眉、眼窩,一塊鼻窩,所以稱“三塊瓦臉”。“三塊瓦”在臉譜中運用極為廣泛,它要求對稱,用筆嚴謹,色彩多種多樣,樣似工筆畫,是勾臉的基礎。畫法上又分“正三塊瓦”、“尖三塊瓦”、“老三塊瓦”等。“正三塊瓦”多用來表現忠勇之士等正面人物。特點是立眉、大眼、圓鼻窩,色彩多用紅、白、紫等色,挂“滿”髯。《鐵籠山》中的姜維,勾的是“紅色正三塊瓦”,腦門上勾一個“太極圖”,表示他是諸葛亮的弟子,有神機妙算的智謀和韬略。“尖三塊瓦”大都是卧眉或尖眉,眼窩有立眼,基本上都是尖鼻窩。色彩有白、紅、藍、紫、黃等色。髯口有的挂“滿”,有的挂“紮”。表現的人物較為複雜,既有勇猛的悍将,又有土豪和惡霸。“花三塊瓦”是在眉、眼、鼻等部位,勾畫出色彩多樣、花紋複雜的圖案,但基本形式仍是“三塊瓦”。髯口多挂紅、黑“紮”也有挂“一字”髯的。所表現的人物大都是綠林好漢、剽悍部将等。《盜玉馬》中的窦爾敦,因善用虎頭雙鈎,故在眉梢處畫鈎形圖案,勾成“藍花三塊瓦”譜式。“老三塊瓦”都用來表現年邁蒼蒼的老人,有正面的人物,也有反面人物,俱挂白“滿”髯或黪(灰黑)“滿”髯。特征是燕窩梢向下低垂,并勾出一個垂雲形象,形容老年人眼梢部分肌肉松弛,眼角下垂的特點。鼻窩有勾黑色的,也有勾灰色的,表現老年人胡須花白。

3.十字門臉,由“三塊瓦”發展而來,特點是将主色縮小為一個色條,從月亮門一直勾到鼻頭以下,用這個色條來象征人物性格。主色條與眼窩在構圖上形成一個“十”字形,故命名“十字門臉”。又分“老十字門”、“花十字門”,都是表現英雄武将等正面人物,髯口老臉挂“滿”,花臉以挂“紮”為多。如《草橋關》中姚期,勾的是“黑十字門老臉”,吹雲眼梢,但畫個粉臉蛋,象征姚期老當益壯的形象。又如《蘆花蕩》中的張飛,勾“黑十字門花臉”,蝠形眉,笑眼窩,形成一個蝴蝶的形象;所以,張飛的臉譜也叫“黑十字門蝴蝶臉”

4.六分臉,是由“整臉”發展而來。特點是将腦門的主色縮為一個色條,誇大眉形,白眉形約占全臉十分之四,主色占十分之六,故稱“六分臉”,也稱“老臉”。所表現的都是須發皓然,忠心耿耿的元勳老将,用紫、黑、紅等色為主色勾臉,髯口均挂“滿”或“黪滿”,如《二進宮》中的徐彥昭,《群英會》中的黃蓋。

5.碎花臉,由“花三塊瓦”演變而來,保留正額主色,而在其他部位用輔色添勾花紋,色彩種類豐富,構圖形式多樣,線條複雜而細碎,故稱“碎花臉”。多表現性格粗犷的武将和綠林中的英雄好漢,正、反面人物均有。除光嘴岔外,均挂黑“紮”、紅“紮”,或“一字”髯。如《黑旋風》一劇中的李逵,勾“黑碎花臉”,整鼻窩,以表現他在勇猛中又具善良本性。《取洛陽》中的馬武,勾“藍碎花臉”,或“綠碎花臉”,筆法要精細,以體現出這位綠林英雄人物粗中有細的性格特色。《金沙灘》中的七郎楊延嗣,也勾“黑碎花臉”,但在腦門上寫上一個草書“虎”字,象征他是一員勇猛無敵的虎将。

6.歪臉,顧名思義可知是一些五官不正,相貌醜陋的人物。主要用來誇張幫兇打手們的醜惡嘴臉,也用來表現某些特定的正面人物。特點是勾法不對稱,給人以歪斜之感。構圖取法于“碎花臉”、“三塊瓦”等形式,色彩多種多樣,髯口均挂“紮”髯,也有光嘴岔的。如《斬黃袍》中的鄭子明,因他年輕時為救人曾被猩猩抓傷面部,就被勾成“黑碎花臉”形式的歪臉。《三打祝家莊》中的祝彪,按中國古典小說《水浒》中的描寫是英俊的小夥子,可是在京劇中把他勾成“歪臉”,這是因為祝彪的未婚妻扈三娘被梁山好漢擒去,氣得他口歪眼斜,臉譜的創作者就把他在特定環境中的表情勾了出來。

7.僧道臉,“僧臉”又名“和尚臉”。其構圖近似“三塊瓦”,特征是腰子眼窩,花鼻窩、花嘴岔,腦門勾一個紅色舍利珠圓光,或九個點,以示入佛門受戒。色彩分白、紅、黃、藍等色,以白色為多見,髯口挂“虬”髯,也有勾光嘴岔的。《野豬林》中的魯智深,勾的是“白僧臉”;《巴駱和》中的黃胖,則是光嘴岔“黃僧臉”。在“三塊瓦”基礎上将兩個眉窩勾得連起來,就是道士臉,就是“道士臉”,如《群英會》中的龐統就是“紫道士臉”。腦門上畫一個“太極圖”或八卦符号,是為了表明其道人的身份。

8.太監臉,專用來表現那些善權害人的宦官。色彩隻有紅、白兩種,形式近似“整臉”與“三塊瓦”,隻是誇張了太監的特點:尖眉子示其奸詐;菜刀眼窩暗寓其漁肉百姓;光嘴岔下撇以突出其谲詐殘忍的性格;腦門勾個圓光,以示其閹割淨身,自诩為佛門弟子;腦門和兩頰的胖紋,表現出養尊處優,腦滿腸肥的神态。這些“太監臉”表現出了那種偷天換日和媚上壓下的奸佞形象。

9.元寶臉,腦門和臉膛的色彩不一,其形如元寶,故稱“元寶臉”。分“普通元寶臉”,“倒元寶臉”和“花元寶臉”三種。“普通元寶臉”其構圖與“三塊瓦”相似。一般用來表現身份不高的武人、偏将和中軍。“倒元寶臉“眉上揉紅眉下勾白,在眼、鼻窩旁勾出表情紋,表現一些助纣為虐的惡人和诙諧滑稽的小人物。“花元寶臉”的構圖複雜,近似“碎花臉”。特點是花眼窩、翻鼻孔,主色在腦門,髯口以挂“紮”為多。多表現神話戲中的陰司判官,或面目猙獰、身軀奇形怪狀的莽人,所以又稱“判兒臉”。此類臉譜既扮正面形象,也扮反面人物,區别之處是五官形象勾法不同。

10.象形臉,一般幼年于神話戲。構圖和色彩均從每個精靈神怪的形象特征出發,無固定譜式。畫法要似象非象,不可過于寫實,講究“意到筆不到”,貴在“傳神”,讓觀衆一目了然,一看便知是荷重神怪所化。如《鬧天宮》中的孫悟空和青龍;《五花洞》中的金頭大仙(金蜈蚣);《獅駝嶺》中的大鵬;《寶蓮燈》中二郎神楊戬的哮天犬,以及《金水橋》中據傳說長得尖嘴猴腮,形四雷公的秦英,都勾成“象形臉”。

11.神仙臉,由“整臉”、“三塊瓦”發展而來,都用來表現神、佛的面貌,構圖取法佛像。主要用金、銀色,或在輔色中添勾金、銀色線條和塗色塊,以示神聖威嚴。武将均在盔頭上搭彩球,區别于凡人。《鬧天宮》中的二郎神楊戬,在金色腦門上加勾一隻眼睛,表現傳說中二郎神有三隻眼睛的特征。

12.醜角臉,又名“三花臉”或“小花臉”,特點是在鼻梁中心抹一個白色“豆腐塊”,用漫畫的手法表現人物的喜劇特征。角色不同,“豆腐塊”的形狀也各不相同,有方、有圓、有三角、有菱形,再配上不同的眉、眼、鼻、嘴以及表情動作。表現出的人物性格是多方面的,有可憎的流氓,也有可愛的兒童;有可恨的财主,也有可親的老漢;有貪婪的髒官,也有為民伸冤的清官。醜角臉譜包括的人物很廣泛,上至皇帝、文武百官,下至旗牌、騾夫、傘夫、報子,可以說是無所不有。類型上有文醜、武醜、老醜、惡醜、小醜之分,所戴髯口也多種多樣,有“一戮”、“二挑”、“醜三”、“四喜”、“五撮”、“八字”、“吊搭”等多種。《群英會》中的蔣幹,勾文醜臉,生動地刻畫出一個外表聰明,實則迂腐糊塗的文人形象。《法門寺》中的賈桂,勾小醜臉,表現出了小太監的特征,在宦官劉瑾面前,他奴顔婢膝,讓他坐,他說站慣了;對下則作威作福,敲詐勒索,是舊社會裡狐假虎威的奴才典型。《連環套》裡的朱光祖,勾武醜臉,使人一看便知是一位機警、勇敢的江湖狹義之士。《女起解》中的老解差崇公道,勾老醜臉,表現的是一位助認為樂的慈祥老人。醜角臉譜不是簡單地畫個“豆腐塊”,其中大有講究。同樣是在鼻梁上勾一個白老鼠;所畫白老鼠的形狀也就不同。

13.英雄、小妖臉。這裡的“英雄臉”不是指傑出人物的臉,而是指戲中扮演拳棒教師和參與武打的打手們的臉。基本形式是“花三塊瓦”、“碎花臉”和“歪臉”,隻是有勾得簡單,譜式有靈活。“小妖臉”表現的是神話戲中的天将、小妖等角色,基本形式是“象形臉”,地位與“英雄臉”相同。圖案要簡單,以區别于劇中主要角色這兩種臉譜又名“随意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