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社區養老機構?(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徐婷婷 實習記者 楊曉露)“住起來更像是賓館”“感覺還是少了點什麼”“沒有家裡舒服”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采訪了多位同樣從養老社區回到家中的老人,發現老人們平時主要的活動就是在公園遛彎,偶爾和朋友聊聊天或者下下棋,對養老社區所提供的高端設施和服務的需求非常少,而需求很高的醫療服務卻跟不上,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有效的社區養老機構?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徐婷婷 實習記者 楊曉露)“住起來更像是賓館”“感覺還是少了點什麼”“沒有家裡舒服”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采訪了多位同樣從養老社區回到家中的老人,發現老人們平時主要的活動就是在公園遛彎,偶爾和朋友聊聊天或者下下棋,對養老社區所提供的高端設施和服務的需求非常少,而需求很高的醫療服務卻跟不上。
7月2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十一部門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指導意見》,近年來,醫養結合政策不斷完善,但在政策支持、服務能力、人才建設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難點堵點問題。實施社區醫養結合能力提升行動,有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或社區養老服務機構、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敬老院)利用現有資源,内部改擴建一批社區(鄉鎮)醫養結合服務設施。
輾轉5家養老社區又回到家裡,醫療服務跟不上
“養老社區還是沒有家裡踏實,我和老伴兒就又回到家裡了。”李奶奶老兩口今年已經80多了,子女因為工作原因都不在身邊,在談到如何養老的問題,李奶奶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自己和老伴兒看過八九個養老社區,住過5個養老社區,最後還是覺得居家養老更為合适。
說起為什麼換了5家養老社區,李奶奶打開了話匣子:“大多數養老社區平時住起來覺得服務和環境都不錯,但是關鍵時刻就發現了問題。”李奶奶告訴記者,自己和老伴兒幾次換養老社區都是因為醫療系統配套不完善。大多數養老社區主打“清靜”,所以地理位置偏僻離醫院很遠。自己和老伴兒年紀大了因此對配套的醫療服務更為關注,看到養老社區有配套的醫院和救護車,自己就安心地住了進來。有一次老伴兒突發疾病,才發現當初承諾的配套醫院隻是一個擺設,無法處理突發情況,最後還是撥打了120緊急将老伴兒送醫救治。其他幾家養老社區也大多離醫院太遠或者服務和環境與承諾的不一緻,因此李奶奶選擇不折騰了,離開養老社區回家養老。
記者在摸排中發現,在哈爾濱、大連等地的多個養老社區雖然有定期的血壓測量、叫醒服務等健康保障服務,但鮮少有AED (自動體外除顫器)等急救設施。即使有完備的設施,但由于養老社區的工資水平偏低、業務有限,醫務工作人員尤其是優質權威的醫務工作者較少。如果老年人出現跌倒摔傷或者突發腦梗等緊急事件,養老社區現有的醫療人員無法進行及時妥善處理。
高昂的入住費卻難滿足老人實際需求
李奶奶所選擇的養老社區平均價格在每月5000元左右,但是仍然存在醫療服務配套不完善的問題。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通過緻電各地養老機構發現,在北京、深圳等發達地區的一些養老社區确實有更優質的服務和配套的醫院以及醫療專家團隊,但設施完善的養老社區費用幾乎都在每月3萬元以上,這個價格隻是入住費用,不包含餐飲和醫療服務。
在一家高端養老機構,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了解到,由于配套醫院剛剛建成,老年人在此住院療養無法使用醫保,所有的醫療費用需要自掏腰包。還有部分有着“酒店式管理”的養老社區是保險公司的“副産業”,入住條件與投保金額直接聯系。“我們主打高端的養老社區,隻有保險金額達到1000萬才可以入住。”一位某保險公司的工作人員如是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紀曉岚也曾對中高端老年人的養老需求作過調研,結果發現這些老年人的需求其實并不高端。紀曉岚在《我國養老社區發展的問題檢視與對策》一文中表示,養老社區的建設應該以老人的需求為導向,不能盲目追求高端化,要為老人提供更多可供選擇的菜單式服務。
部分養老社區在老人入住前會收取高昂的“門檻費”,如果老人無法适應,提前搬離,“門檻費”一般不退或不全退。輾轉了5家養老院的李奶奶就因為“門檻費”損失了幾萬元。
北京市京哲律師事務所王紀建律師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根據《民法典》等相關法律規定,該等費用實際具有預收款的性質,在服務協議解除的情況下,應當結合養老機構已經提供服務的情況,酌情全部或部分向老年人退還。監管部門應當加強對該款的監管,确保專款專用。“如果老年人不同意繼續履行則應當允許解除,但如果因此造成養老機構損失,那麼在養老機構退還老年人相關費用的同時,老年人也應進行适當賠償,既考慮老年人養老的特點,又體現法律對雙方的公平保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