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百弟評:
380TSI、45TFSI、28T、380THP,這些在汽車“屁股”上司空見慣的标識,你真的知道是什麼意思嗎?這裡頭可有不少車企的小心思。
都說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但越是熟悉有時候反而越陌生,畢竟很多時候你都會選擇性忽略。今天小百弟要和各位談的就是這樣一個常見,但你并不一定明白的東西——汽車尾标。
細心觀察的童鞋會發現,很多汽車(包括SUV)的“屁股”後面會有品牌(比如寶馬、奔馳)、車型名稱(如Q5、2000)以及動力類型(如1.5T、2.0T、V6)。今天我們說其中的一種:動力标識。
▼常見的汽車尾标
汽車尾标上的數字是什麼
從90年代起,汽車就開始把發動機排量标在車尾了,旁人看了一目了然。小百弟小時候也從尾标了解了不少車的發動機排量,甚至通過尾标排量大小來判斷車的好壞。
例如早年的桑塔納,尾标上就有1.8的字樣,這表示當年的這款車使用的是1.8L發動機。
▼早期汽車尾部僅有數字
大衆旗下的高端品牌奧迪也采用了同樣的命名規則,例如進入中國市場後生産的第一款車奧迪100。當年有2.0、2.2E和2.6E的尾部标識。後來的奧迪200還有1.8T和2.4,從尾标就能看出發動機的進步。
▼國外版奧迪100尾部有2.3E字樣
▼奧迪200尾标有2.4字樣
除了直接标排量的,還有把排量隐在車系名中的,例如寶馬和奔馳。1975年的第一代寶馬3系兩門版,汽車尾标為“320”。其中“3”指的就是3系,“20”指的是該車使用了2.0L直列4缸發動機。2002款奔馳S級轎車尾标為“S500 4MATIC”,它代表着該車使用了5.0 V8發動機,并搭載了四驅驅動系統。
▼第一代寶馬3系尾标上的320
▼2002款奔馳S500尾标
以上這些直接标發動機排量的尾标,對正在進入汽車社會的國人産生了深遠影響,很多人看到一款車會特意繞到尾部看一眼尾标。因為同一個車型的不同車款在外觀上沒有多大差别,可因為動力系統不同就能差出幾倍的價格。再加上中國人的虛榮心,社會上還出現了私改尾标的風潮。比如将730改個760,3.0改個6.0,1.8後面粘個“T”等等,可見一個小小的尾标卻承載了車主的臉面。
▼私改尾标在某個時期非常盛行
但現在我們看到的汽車尾标,特别是大衆、奧迪,都已經摒棄了之前使用的以發動機排量命名的方式,取而代之的讓很多人一頭霧水的數字 字母,這又該如何解讀呢?
車企要玩新套路,得從改尾标開始
尾标規則變化,首先起源于車界頗有影響力的大衆,大約在2011年左右,大衆陸續取消了數字排量尾标,在車尾隻有TSI字樣,這是為什麼呢?稍作思考,你就會發現改尾标是與1.4T發動機裝車同步進行的。
▼大衆1.4T EA111發動機
前面已經提到,如果你花十幾萬買一台車,車尾标個1.4T,其實有沒有“T”不重要,光這個1.4就讓好面子的中國人受不了,畢竟之前寫1.4的都是Polo那種小車,所以大衆幹脆取消了數字,這樣1.4T車主們就不郁悶了。
▼畢竟1.4之前用在這種小車上
但沒有數字怎麼标識不同排量的發動機呢?“聰明”的大衆用帶顔色的字母解決了這個問題。其中,隻有一個“I”标紅的為1.4T發動機,“SI”兩個字母标紅代表1.8T發動機,而“TSI”三個字母全部标紅則代表2.0T發動機。
▼老款途觀尾部标識
這樣買1.4T車型的人就保住了面子,但買2.0T的車主就不爽了:“勞資多花了10萬塊錢,在外觀上就和他們差了兩個紅字?!這誰能一眼看出來啊!”所以這種标識方法并沒能長久延續下來。于是在2016年左右,大衆開始使用了全新的“扭矩範圍”尾标。
但新的标識方法其實也不單單是為了這些好面子的車主,本質上也是為了掩飾車企自身的“偷雞”行為。
車企的錢越掙越多,但在研發投入上則越來越吝啬,大概是因為人一旦變富就害怕失去。開發新型發動機的成本太高,給同一車系配好幾種發動機很不劃算,而用戶的要求又越來越多,為了讓一個車系同時擁有巨大的售價跨度,覆蓋盡可能多的潛在用戶,又不用給它開發多種新發動機增加生産成本,怎麼辦?
一款發動機調出多種動力輸出就行了啊!可這樣一來,如果尾标還是标排量就穿幫了。30萬的2.0T和40萬的2.0T尾标一樣,那多花10萬的車主肯定“炸毛”啊!
所以“聰明”的大衆又想出了一種新方法:用扭矩範圍作為尾标。1.4T标為230TSI、280TSI,數字越大,面子越足。不懂車的人用老方法看尾标下巴得掉地上,280TSI,280升的排量嗎?别說坦克,噴氣機都抵不上吧。
▼大衆汽車尾标命名規則
再說奧迪,作為大衆的親兒子,當然是跟着“爸爸”的腳步走啊。于是我們可以從現款奧迪屁股後面看到諸如30TFSI,45TFSI等等。當然了,奧迪作為豪華品牌,不能照抄大衆的套路。于是那些30、45什麼的就不像大衆一般指代扭矩範圍,而是奧迪重新定義的“G值”(加速性能),用來表現車型的整體加速能力,數字越大,加速也快。
G值的計算方式為:根據0-100km/h加速時間計算車輛的加速度,并與重力加速度進行比較,再乘以100,得出的數值四舍五入後得到一個兩位數的數字即可。其公式為:100000/3600/百公裡加速時間(秒)/9.8×100(取整)。
以2012款奧迪A4L 40TFSI(155kW)為例,其百公裡加速時間為7.3S。套用計算公式即為10000/3600/7.3/9.8,得到0.3883,再乘以100為38.83,四舍五入即為40。也就是說40 TFSI就是如此得來的。明白了嗎,很簡單有木有(手動狗頭)。
▼很簡單的,一點兒也不難
雖然奧迪官方一直沒有對這種說法公開表态,但也沒有公開反對不是。下回再看到奧迪尾部的這些數字,不要再往排量上聯系了,畢竟它隻是一個加速值。當然,有經驗的人還是能夠通過這些數字看出汽車排量大小,以奧迪新款A4L為例,30TFSI就是1.8T,35TFSI就是低功率的2.0T,40TFSI就是高功率的2.0T。
▼2.0T高功率版奧迪A4L
說了這麼多,不知道各位童靴明白沒有,沒明白也很正常,畢竟鬧不明白正是車企想要實現的效果。
别以為隻有大衆會這麼幹,這樣的“高招”一出,頓時赢得了一衆汽車廠商的芳心,大家紛紛效仿。連奔馳、寶馬尾标都變了味道。
你以為奔馳的C180、C200、C300、E200、E300使用了3款發動機?其實它們用的都是2.0T!你以為寶馬的320、330、525、530也使用了不同的發動機?其實它們也都是2.0T。
▼以下兩款不同級别的奔馳(上:C級,下:E級)用的都是2.0T發動機
所以現在老的經驗已經不管用了,如果你不是特别了解一款車,隻看尾标根本不會知道它用的是哪款發動機。想同級車橫向比較?那還是去查閱參數表吧。
數字旁的字母是什麼
前面說了這麼多,終于将尾标上的數字含義說的差不多了,細心的朋友可能已經發現,數字旁邊還有字母呢?那又是什麼意思呢,小百弟順道就給大家捋捋。
先說大衆,自然吸氣時代,大衆的很多車的尾标數字後面并無英文字母。但在某些特殊的車型上,比如老款捷達身上,我們就能看到諸如CL、GL、等英文字母。其實它們是指不同配置的車款,CL是指“裝備化油器發動機的基本型捷達”;GL是指“裝備化油器發動機、電動門窗、金屬漆的豪華型捷達”,諸如此類。當然這種老舊的命名規則,大衆早就已經摒棄不用。
▼老款捷達身上出現的特殊英文符号
進入到渦輪增壓年代,大衆尾标也便出現了“TSI”的字樣。在國外,TSI代表的是機械 渦輪雙增壓(T)和分層直噴技術(SI)。但因為國内燃油質量不高,達不到分層噴射的技術要求,因此TSI在國内特指渦輪增壓 缸内直噴發動機,S嘛.....當個裝飾吧。
▼大衆使用的TSI發動機
而奧迪的TFSI對比大衆的TSI隻不過多了一個“F",TFSI其實是由“T”(渦輪增壓) “FSI”(燃油分層噴射,F為燃油的意思)組成,其實它們和大衆的動機完全一樣,都是同一條生産線上下來的。
再說奔馳和寶馬。相比于大衆,這兩位可以說是足夠“懶惰”,後面的英文字母幾乎沒有太大的變化。不過凡事總有例外,早期的奔馳也有特殊的尾标标識,比如1972年生産的奔馳第五代S級轎車尾部标有“450SEL”的字樣。SEL曾用在W126系列的部分車型上,其中S是車系,E是電子燃油噴射系統,L當然就是我們熟悉的加長喽,現在我們常見的奔馳E200L、S300L等等,都是加長版。
▼1972年奔馳S級轎車後面的450SEL字樣
至于寶馬,可說的點并不多,它的命名方式為:車型系列 車型發動機編号 是否加長 發動機類型。以寶馬540Li為例,其中L就是加長,i則由從前代表電噴汽油機衍生為代表汽油發動機。
▼寶馬540L尾标
特殊的尾标
當然, 也有很多車企開創了更多的命名方式,例如通用别克昂科威就有28T、20T的标識。乖乖嘞,28T,這是要起飛的節奏啊。其實28T對應的不過是2.0T 發動機,20T 對應的自然是1.5T發動機了。
▼别克昂科威28T版實際搭載2.0T發動機
而東風标緻則使用了另外一套命名規則,在全新的4008、5008身上,出現有380THP的字樣。其中“3”指代的是第三代發動機,“80”指的是車型扭矩的後兩位,THP是TurboHigh Performance的縮寫。380THP對應的是1.8T發動機,350THP對應的是1.6T,230THP對應的則是1.2T。
▼380THP對應的是1.8T發動機
當然,汽車尾标的命名方式不僅限于此,今天小百弟不過是從動力标識方面和大家談了一些常見的案例。本期到此就接近尾聲,下期小百弟會從發動機的特殊技術、汽車驅動類型和一些特殊的标識幾個方面來和大家談談另外一些常見但深有含義的尾标。
我們下期見!
-END-
更多新鮮、熱點資訊
請關注SUV大百科
替換高清大圖
獲取更多一手SUV資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