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提及純電動汽車,大家腦海中肯定會出現特斯拉的身影,但要說起混動,恐怕恐怕很多人就會想起豐田了。有人曾提及:“世界上隻有兩種混動,一種是豐田混動,另外一種是其他混動”,雖然這句話比較誇大,這與豐田多年來在華的推廣積累有一定關系,但也足以證明豐田混動在消費者心中的位置。
我們在上一章曾經提及豐田混動,但也僅僅是簡要的解說了一下其行星齒輪變速箱,對于其細節的架構并未細緻的分析,而在本期,我們就聯合本田,做一個簡要的橫向對比,除了理解其不同的混動架構之外,對于各自的優勢也有一個簡要的了解。
優等生的豐田
提及豐田混動,就不得不說下行星齒輪變速箱,這是豐田混動的靈魂所在,這個稱之為E-CVT的變速箱,與CVT看似一字之差,但結構上卻風馬牛不相及。從架構來看,E-CVT真是太簡單了,簡單到很多人不認可它屬于變速箱,但在我們看來,正式由于簡單,才更顯其結構的完美。
從具體運作原理來看,E-CVT由外齒圈和行星齒輪架、太陽齒輪組成,而其具體運作講解起來比較複雜,為了便于理解,我們先将其名詞為大家解釋清楚。
PCU:即動力控制單元(Power Control Unit),這是混動汽車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部包含了電壓變換器和逆變器,電壓變換器我們看名字也應該清楚其原理,而逆變器的作用則是起到直流電與交流電變換,因為混動系統一般都搭載一台大功率交流電動機,電池組提供的直流電,需要經過逆變器與電壓轉換器才能推動電動機運轉。此外,豐田混動系統包含兩個電動機,其中一号電機與太陽齒輪相連,二号電機則與外齒圈相連。為了避免大量的動力數據出現,導緻部分讀者難以理解,我們簡單從運行角度講解一下。
首先,豐田混動并不是單輸出,而是雙輸出,簡單來說,即起步階段,需要一号電機開始介入,在起步後内燃機開始啟動并帶動運轉行星齒輪,而随着速度的進一步提高,1号電機逐漸達到了其動力操控極限,這時候,系統開始啟動2号電機,通過單速減速器将動力傳導到車輪上,與内燃機共同工作。
而此時,連接太陽輪的1号電機的轉速開始下降,并開始發電通過逆變器供給2号電機,1号電機發的電力如果不能滿足2号電機的需要,電力的缺口則由電池組來彌補。反之,1号電機多餘的電量則直接供給電池組,這樣,兩個電動機來回切換,即可發電亦可工作,可以使整車一直維持在合理的加速度區間,這即是豐田所宣傳的“雙擎”的含義。
其實,在E-CVT領域,并不是僅僅隻有豐田,通用亦另辟蹊徑研制出了屬于自己的E-CVT變速箱,并且在專利申請方面還要比豐田推出普銳斯早兩年,專利表述了雙電機加行星齒輪組組成的EVT變速機構,這個已經和現在通用混動系統的運作方式非常類似了,旗下車型如君威,君越,邁銳寶XL的混動版等均采用了此技術。此外,對于E-CVT技術觊觎已久的國内,雖然想要研發類似變速箱,如科力遠的THS,為了規避技術壁壘隻能采用雙排行星齒輪,在結構上更為複雜,但也能看出,國内車企以及供應商已經開始有所動作了。
後進生本田
慢于一步的“技術宅”本田,在與豐田混動教技中,輸在了起跑線之上,但是生性孤傲的本田在豐田的E-CVT的專利壁壘前,隻能另辟蹊徑研發自己的混動技術。
本田的i-MMD系統構型是典型P1 P3混動,即一個負責發電,另一個負責驅動,并具備三種不同的行駛模式,分别是純電運行模式、混合模式以及發動機驅動模式,雖然本田稱,可根據不同的路況及需求切換行駛模式。但顯然玩了一把文字遊戲,i-MMD混動系統隻有在高速勻速的情況下才有可能直接通過發動機驅動車輛,其餘情況均是純電或是發動機發電供電機驅動車輛。
雖然架構上的劣勢,使本田無法實現雙電機以及發動機同時工作,但P1 P3混動架構在變速箱末端的電動機的純電驅動和動能回收效率更為高效,且在急加速以及高速運行階段也明顯優于豐田,這樣的技術路線也是非常符合本田“技術宅”的性格的。
在專利壁壘的面前,“技術宅”的本田既然繞不過,隻能從機構細節下功夫了。本田的i-MMD系統搭載了2.0L阿特金森發動機,該發動機采用了VTEC技術,凸輪相位可變技術,熱效率可達38.9%。并且,本田還将配套的高效PCU實現了高度集成化設計,以減輕其重量以及體積。此外,對于電動機結構上,本田将電機的圓形銅線改為了方形銅線,優化了銅線的繞組密度,使電動機功率提升了11千瓦,扭矩提升了8牛米,并且體積以及重量降低了23%。
而第三代i-mmd系統,本田繼續對混動系統進行了優化,其發動機熱效率已經達到了40.6%,高于上一代雅閣混動的38.9%。并且動力單元比上一代體積減少了32%,此外,本田電動機磁鐵則換裝了不含重稀土類元素的钕磁鐵。而搭載i-mmd系統的雅閣,油耗從之前的5.0L/100km降低到如今的4.9L/100km,可見,正是通過點滴的優化,本田才能形成如今的技術優勢。
通過“喪心病狂式”的輕量化以及結構改進,本田以細節彌補了架構的差距,将i-MMD這種P1 P3構型利用到極緻。根據此前日本能源部門的測試結果來看,雅閣混動燃效30公裡/升汽油,綜合輸出功率158千瓦。凱美瑞混動燃效23.4公裡/升汽油,綜合輸出功率151千瓦。雖然測試的過程到底如何我們并不是很清楚,但從結果也應該可以看到,“技術宅”的本田,通過自身的努力,終于在混動技術上站到了豐田的面前,并且,本田在油耗和加速兩個重要的性能指标方面都是顯著優于豐田的,至于這是本田在國内的宣傳重點,相信業内人士都是心知肚明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