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奶牛養殖業在整個産業鍊中薄弱

奶牛養殖業在整個産業鍊中薄弱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9 15:23:37

奶牛養殖業在整個産業鍊中薄弱(河南奶業振興如何發力)1

花花牛中牟奶源基地受訪者供圖

□本報記者 劉曉陽

每天一杯牛奶,是鄭州市金水區居民王女士多年來的早餐“标配”。和王女士的生活習慣類似,如今,奶制品已深度融入多數人的日常飲食之中。

消費端的需求,折射出我省奶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過多年努力,河南已成長為新興奶業大省,全省奶牛存欄量、牛奶産量、乳制品産量均進入全國前十。

“一杯牛奶,強壯一個民族。”“奶罐子”的發展關乎民生。近日,《河南省肉牛奶牛産業發展行動計劃》出爐,聚焦優質奶源基地建設等問題,着力在做強奶業上尋求突破。

振興奶業,河南有基礎有潛力。目前,我省基本構建了沿黃區域、豫東、豫南、豫西南“一帶三片”奶牛養殖的發展格局。知名乳品企業伊利、蒙牛來豫建廠,本土企業花花牛跻身中國奶業20強。

再看一組數據:河南周邊2小時經濟圈可輻射4億多人口,按照2021年人均消費牛奶14.4公斤計算,奶類消費量可達576萬噸。而去年全省奶牛存欄38.5萬頭,牛奶産量212萬噸,消費市場前景廣闊。

與此同時,作為南北氣候過渡帶、奶牛養殖黃金帶南部區域,我省年産各類農作物稭稈9000多萬噸,飼草料資源十分豐富,可以供應奶牛肉牛1000萬頭。

然而,在奶業發展過程中,河南也面臨不少困難。當前,優質奶源基地的建設相對滞後,據調查,焦作蒙牛、濟源伊利等乳品企業每年有三分之一奶源從甯夏、山東、河北等省區調入。

“奶牛養殖投資大、周期長,新建奶牛場需要連續投資25個月後才能産奶有收入。”業内人士告訴記者,新建一個1000頭的标準化規模奶牛場投資約4500萬元,正常情況下需要12年以上才能回收成本。

奶牛“口糧”明顯不足。近年來,依托省“四優四化”項目,我省大力發展優質草畜,2021年,黃河灘區優質飼草種植面積達24.6萬畝。然而,蛋白質含量高的優質苜蓿,供應遠遠不足,近70%需要從國外進口。同時,由于農作物稭稈飼料收貯體系滞後,稭稈飼料化利用率隻有22%。除此之外,在奶牛育種、核心裝備、包裝材料等方面,我省與發達省份相比也有較大差距。

振興河南奶業,從牧場到餐桌,需要發力全産業鍊。

4月20日早7點,在河南花花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牟奶源基地,一頭頭奶牛正在機械化擠奶裝置前“工作”,擠好的牛奶通過無菌管道,被統一收集到制冷罐中,通過制冷處理以保證牛奶的新鮮。

養好牛,才能産好奶。近年來,花花牛通過建設規模化、标準化、數字化牧場,全面提升奶源建設水平,目前擁有15座優質奶源基地,奶源自給率達100%。不僅如此,花花牛還形成了集飼草種植、飼料生産、奶牛養殖、乳品加工于一體的全産業鍊。

“走規模化、标準化、集約化道路是發展方向。”花花牛公司董事長關曉彥說。對于全省多數中小規模牛場而言,其标準化飼養、精細化管理、智能化水平仍然較低,要加強标準化養殖技術推廣,促進生産水平提高還有較長道路。

飼草成本是影響奶牛養殖效益的另外一環。“發展種養結合、建立優質飼草基地,對保障奶牛飼草供應、降低飼草成本具有重要意義。”省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博士呂世傑建議,要進一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對于共性關鍵技術問題,建立産學研協同創新平台,建立“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高水平協同創新模式。

“切實加大對本土乳品企業的支持,培植龍頭企業,增強市場競争力。”省農業農村廳奶業管理處處長趙玲說,隻有在飼草料基地、優質奶源基地、冷鍊體系建設和品牌打造方面,全面發力,綜合施策,才能在做強河南奶業上實現真正突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