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魚,自古以來就在曆代中國菜肴中占有"唯我獨尊"的地位,能夠品嘗鮑魚者多為非官則富的皇宮貴族之流。那麼,鮮鮑、幹鮑、凍鮑、罐頭鮑,到底有啥區别?下面,一哥帶你一探究竟:
鮮 鮑
鮮鮑,即活的帶殼鮑魚,由于運輸與保鮮技術的發達,市場上、飯店裡很多使用活鮑魚烹饪。 鮮鮑主要是養殖品種,大連、煙台等地産的一般殼長在10厘米以内。10-20厘米,重達500-800克(連殼)的,主要來自澳洲、南非等地。
養殖鮑處理得好可以做刺身,稚嫩而脆。蒸煮後,味略似墨魚或雞胗,鮮而略帶韌脆,有嚼頭。若像幹鮑一樣漲發,則酥軟滑嫩,但是香味明顯不及幹鮑魚。
帶殼的鮮鮑品種:鮑魚唇邊(與殼連接處)呈綠色,為青邊鮑,肉質細嫩,鮑味濃郁;唇邊呈黑色,質略次一等;唇邊呈棕紅色為棕邊鮑。形體較大,味濃色重,價格更貴。 市場多見的南非和澳洲青邊鮑,南非鮑略勝一籌,這種大鮑魚養殖期在3年以上。
幹 鮑
幹鮑,是采用新鮮的鮑魚風幹、不經過罐頭包裝制成的,不會受到任何保鮮劑的腐蝕,保留完整的營養價值,其價格高于鮮鮑魚,味道與鮮鮑魚也是迥然不同。
在制作上,幹鮑是捕抓後剝殼起肉,除去内髒,放入鹽水浸泡兩天,木棒攪拌數小時,除去粘液,冷熱水交替清洗,如此鹽水反複去除粘液。
逐個排在鉛絲網上用炭火烤半幹,白天暴曬,晚上收回再炭火繼續烤,每天如此,40-50天才成。
由于幹鮑經過反複的曬制,肉質發生了化學變化,産生了美食家們所稱呼的“糖心”效果,品嘗起來更甘更鮮,正如美食家所說的“鮮幹各有其味,鮮味嫩而香,幹味厚而醇”。
不同産地的鮑魚原材及曬制工藝,成就不同幹鮑品質。其中幹鮑魚以日本幹鮑最為出名,品質也是最佳。 一哥鮑魚,甄選太平洋深海捕撈3-9年名鮑,經由日本名家50-180天9道工序自然吊曬,秉承世界禦廚楊貫一秘制鮑魚之法,曆時5天5夜古法煲制而成。
冷凍鮑魚
冷凍鮑魚,其實是速凍鮑魚,鮑魚打撈上岸後馬上放入冷藏室儲藏,運輸過程中始終要求低溫輸送,運輸成本較高。
冷凍鮑魚雖然通過低溫維持鮑魚不被腐壞,但是過長時間的保溫會導緻鮑魚體内水分結成冰晶對鮑魚組織造成機械損傷,破壞了鮑魚肉的質感。 較新的冷凍鮑魚技術主要是液氮凍結,通過臭氧結合液氮凍結鮑魚能夠有效地維持鮑魚肉質并且有效減少微生物(表面細菌)數量,但是對鮑魚表面損害較大,次品率較高。
罐頭鮑
在很多人眼裡,罐頭就是美食的天敵。無論美食自媒體們如何變着法兒推送關于午餐肉罐頭、黃桃罐頭、鲱魚罐頭的測評,這些食物始終沒有撕去不健康、不新鮮、不清爽的标簽,讓标榜美食家的大咖小咖們敬而遠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