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曆史書籍中,曾經記載過一個非常特别的群體,他們就是長着“反骨”的人,很多人在看到這個詞之後,往往都會覺得,這群人隻是比較特别,和當時的傳統社會格格不入吧。他們的有些行為,确實是異于常人,經常會給身邊的人帶來各種各樣的麻煩,但是他們的行為在自己看來,卻是非常正常的。今天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長着反骨的人到底是什麼樣的,他們又有什麼特别的性格特征。
因為反骨而被人殺害既然要了解反骨,那麼我們需要先從一個實例進行分析,曆史上最著名的長有反骨的人,應該就是三國演義中的魏延。他是蜀國後期的一位大将,在軍中擁有絕對的權利,但是為人也十分的驕傲,在當時的蜀國,他認為唯一比自己厲害的就隻有諸葛亮一個人。而諸葛亮在臨死之前,軍中失去的頂梁柱,他擔心國家會因此混亂,有些人出來肆意謀反。他最擔心的一個人就是魏延,所以一開始他就提前做了準備。
因此他就讓楊儀和費祎,在自己死之後帶着蜀漢大軍緩緩撤退,安排自己的愛徒姜維,還有魏延留下來斷後,這樣的決定,其實也就意味着諸葛亮把大權暫時交給了楊儀和費祎兩人,如果說魏延不同意的話,就讓馬岱将他殺掉。如果要為三國時期的将領排名的話,魏延這個人絕對是排在前面的,他是蜀國後期難得的猛将,不僅武力高強,而且還具有一定的帶兵能力,想要殺掉他并不容易,而且諸葛亮也擔心,殺掉這個人,會不會引起軍心混亂。所以他當時就抛出了一個理由,說魏延長了反骨。
諸葛亮堅信,如果自己要直接殺掉魏延,不僅他手下的士兵不同意,就連皇帝也不會同意的,所以他必須找到一個非常合适的理由。對于反骨這個詞,自古以來人們就是非常忌諱的,尤其是皇帝,長有反骨的人本來就很容易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說叛變。果然,諸葛亮死之後,對于政權的移交,魏延極其不滿,這位曆史上的猛将也就被馬岱斬殺于馬下。
其實諸葛亮不願意信任他,這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因為當時蜀國的國力極弱,魏延加入蜀國的時間也很短,如果說僅僅是因為他有實力,就把蜀國的政權交給他,不僅衆人不服,而且也不利于蜀漢國家的江山社稷,很有可能突然某一天就帶着所有人投奔魏國了。之前劉備活着的時候,因為惜才,所以把魏延留了下來。但是如今劉備死了,魏延在軍中也就沒有了靠山,最終死在諸葛亮的手裡也很正常。
到底什麼是反骨?那反骨這個東西到底是什麼呢?從醫學的角度來看的話,他其實所指的就是我們的枕骨,從我們的後腦勺開始算起,一直到我們脖子的部分。一般來說我們的後腦勺都是比較平整的,這樣在睡覺的時候才可以得到更好的休息,但是有一些人就比較特别,他們的後腦勺有嚴重的凸起,看上去非常的飽滿,因此也就有了反骨這樣的說法。
同時大家也覺得,這種腦袋比較大,骨頭比較特别的人,一些小心思肯定也比常人多,而且思考事情的方式也比較特别,他們的成長往往會走向兩個極端,要麼就是對國家有着巨大的貢獻,要麼則會成為很難對付的惡徒。所以我們平常生活中遇到一些做事風格比較奇怪,性格固執的人,都會把他們稱為“長了反骨”,他們做的事情常人往往無法理解,而且你越反對他,他就越不服氣。而這種性格到底是好是壞?其實也是要分具體情況的。
反骨并不是天生的其實在很多人的眼中,一個人性格不夠好,這是天生就決定的。從某種程度來說,遺傳确實有很大的影響因素,但并不是決定性的因素。我們做出一些叛逆的行為,有時候其實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畢竟所有人在剛出生的時候都是不會辨别善惡的,都是在父母的教育之下,以及他們成長的環境影響,才慢慢的把他們的性格塑造了起來。
所以我們今天一直都在說,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說父母從小對于孩子就隻有懲罰,沒有鼓勵和關愛,那随着時間的推移之下,孩子内心自然就會産生一種反抗的心理,等到青少年時期,這種反叛也就積極的表現了出來,而家長們隻會覺得孩子是越來越不聽話。本來是家長的過錯,他們卻把孩子的問題推給了“反骨”,在他們眼中,孩子有這些奇怪的,不合常理的做法,完全是因為他們自己的原因。但實際上,是因為錯誤的教育方式,才導緻了孩子内心一直缺乏安全感,他們這些奇怪的做法,也隻是在找尋内心的安全罷了。
成為别人眼中的異類可能也是因為性格上的缺陷,所以他們往往都喜歡一個人待着,别人也很難能夠猜透他們内心裡到底在想什麼,特别的不合群。偶爾和他們待在一起,也覺得他們的想法特别奇怪,時間長了,他們自然也能了解到别人對他們的看法是什麼樣的,他也不想去刻意的讨好别人,所以隻能坦然的接受别人的看法,以自我的态度和想法去選擇生活方式。這種孤僻的性格,也讓他們變成了社會中真正不合群的人,在這個時候他們會做出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也是很正常的。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長有反骨的人雖然性格孤僻,但是他們内心的想法,往往會比同齡人更多,也顯得比同齡人更為的成熟。他們和同齡人之間往往沒有太多的交談,而是更喜歡和一些成熟的人去交流。因此,如果他們能夠接納社會,接納别人,他們其實能有很大的成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