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618的貓膩

618的貓膩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15 04:18:08

618的貓膩?618已經“預售”了一周,多位消費者表示“沒感覺”5月31日晚上8點,“開門紅”又将拉開序幕,消費者會買單嗎?,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618的貓膩?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618的貓膩(誰還在參與618)1

618的貓膩

618已經“預售”了一周,多位消費者表示“沒感覺”。5月31日晚上8點,“開門紅”又将拉開序幕,消費者會買單嗎?

“沒有蹲預售,‘開門紅’又是什麼?”一位消費者眯眯向燃财經直言,“截至目前隻參與了兩單,在李佳琦直播間買的卸妝水和面膜。5月26日天貓618預售剛開始的時候,我正在跟着劉畊宏跳操。跳操間隙拿過手機看到已經8點了,預售開始了,但也沒有着急,而是跳完操之後才去李佳琦直播間待了一會兒。”

“而且今年也沒有列什麼購買清單。”眯眯補充道。

為了吸引消費者,今年618,天貓和京東兩大主力平台拿出了極大的誠意——天貓是“滿300元減50元”,京東也給到了“滿299元減50元”的力度。這個力度甚至被消費者稱為“史上最大力度折扣”。

燃财經梳理發現,以天貓為例,“滿300元減50元”的力度的确是近幾年最大,因為這幾年天貓618都是“滿300元減30元”。但這并不是“史上最大力度折扣”,因為有商家提到2017年天貓是“滿300元減60元”,更别提天貓和京東在早幾年的“五折”、“(某些品類)199元減100元”。

不過,即使天貓和京東都給出了平台的誠意,消費者卻“不買單”。“大促一般是囤生活用品,比如紙巾等比較劃算,此外還有一些護膚品也有合适的價格。但今年一切都變了,之前疫情囤了兩撥貨,現在日上等免稅平台的護膚品比李佳琦直播間更劃算。實在沒什麼需要購入的。”眯眯說道。

消費者意興闌珊,商家這邊也沒太好過。“我們拿了幾個新品去參加預售。當天晚上小二還特地找過來要求第二天早上給出‘戰報’。但事實上數據并不好看,預售的訂單增長幅度并不大。”某新銳美妝品牌電商運營羅羅告訴燃财經。

更重要的是,對于多數商家來說,參與618大促意味着利潤被壓縮,“參加活動,品牌售價會比平常低,利潤空間會進一步壓縮,甚至還會存在快遞物流等不可控因素,商品損耗率也會比以往更高。”羅羅表示。

但羅羅所在的品牌也有一本自己的“賬”,“618是難得全民皆知的大促活動,相比于平台平日裡基本月月都舉辦的活動,618觸達的人群更廣。我們品牌剛成立兩年,目前在産品生命周期中還處于導入期,希望借助活動的力度,對品牌做宣傳以提升品牌知名度。”

618大促是新品牌的一次機會。2021年天貓數據顯示,AMIRO、薄荷健康、永璞、Ubras等多個新銳品牌在去年618都創下了同期單日銷售紀錄。

但也有對618沒要求的商家選擇了離開。“去年雙11我們就沒有參加,今年618我們最終也決定不參加。” 做了10年日用品、年銷售額千萬元的天貓賣家郭郭告訴燃财經。

另一位做了12年的天貓女裝店鋪賣家菲菲也表示,“從2020年開始,我就沒有參加各種大促活動了。”

這并不是平台所希望看到的。

在618開始之前,京東發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财報,數據顯示京東一季度淨虧損29.91億元。5月26日,阿裡發布2022财年第四财季(截至3月31日止三個月)及全年财報數據,财報表示“本季度整體GMV(成交總額)錄得低個位數的同比下降”,在之後的财報會議上也提到“4月GMV下降或超10%”。

在此背景下,京東和天貓都亟需618提振平台消費,這或許也是今年滿減力度加大的原因。

5月30日,來自京東的數據顯示,截至5月29日,京東618來自“95後”的預售訂單額同比增長達75%,參與預售的商品種類較去年提升超20%,小米、海爾、聯想、華為、美的等知名品牌預售訂單額更是突破億元。燃财經也曾向天貓了解今年618的預售情況,但截至發稿,未獲得回複。

不過從商家的反饋,以及消費者的反應來看,今年“更大力度”折扣能否帶來“更佳效果”,還有待最後數據的證明。

“算不過賬”的商家開始離開618

對于大多數商家來說,參與618仍是一個優先的選擇。一位參加了今年618活動的天貓商家告訴燃财經,“購物節期間,消費者基本沖着便宜、贈品多而下單。對于商家來說大促就是跑GMV,另外還可以清貨。至于盈利,賺多賺少而已。”

“這兩年大促我們都會參與,甚至會在這一期間加大廣告的投放力度。”羅羅就表示,今年618他們公司也不例外,早早便申領今年最大一筆營銷費用以觸達更多潛在用戶。

但算賬仍是一個難題。“滿300元減50元,這50元的優惠是商家承擔的。”菲菲說道。

郭郭的賬更清晰,“以原價100元的商品為例,日常優惠券10元,疊加618滿300元減50元的跨店優惠,到手價大概是74.7元,相當于7.5折。而且在滿減之外,還要扣除平台傭金2.5-5.5%,這樣一來,相當于6.5-7.25折。這還沒算背後的人工管理成本、營銷成本、快遞成本等等。所以要參與618,首先要考慮價格是否能承受得起。”

“此外還有伴随大促而産生的人工成本、售後、物流等問題。比如人工成本方面,平時1天發5000單,活動期間1天要發20000單,為了完成工作可能還得增加臨時工、外包,在大促節點,各種售後問題、物流問題也層出不窮。”郭郭補充說道。

在投入增加的另一側,是收益的不确定。“預售這幾天,流量并沒有好很多。也許要等到6月1日,活動正式開始之後會好一些吧。”羅羅表示。

但多年參與的菲菲直言,參與大促已經不再意味着銷量的增加,“不參加活動,該買的消費者也會買。而如果參加活動,就有可能活動前後交易量相對較小,就活動那幾天交易量比較大。整體來看,銷售額并不會提升,但是售後投入會增加,利潤也會少很多。”

“我們去年參加了平台的618活動。但從參與的情況來看,其實隻有開門紅當天有一些交易額。雖然活動時間從5月延續到了6月,但整體活動周期的拉長并沒有對提高交易額有本質的改變。”另一位淘寶賣家彌彌告訴燃财經。

“這兩年不參加活動,業績跟參加活動時也沒太大區别。”菲菲直言。郭郭也表示,“去年不參加雙11,銷量略有下降,但整體規模還維持得住,而且就投入産出比來說,還是很劃算的。”

在成本和收益問題之外,商家有一個更大的困擾,就是“時間太長了”。618、雙11等大促從最初的“隻此一天”拉長到如今的橫跨兩個月、長達20餘天,不僅讓消費者怨怼叢生,也讓商家叫苦連連。

“大促商家多半是讓利走量,虧損的訂單占比較高。如果是一天大促,哪怕虧本,但換來了曝光、流量也是有收獲,勉強可以算得過來賬的。但現在大促持續20多天,很多企業難以承受。”郭郭直言,“尤其今年上半年疫情壓力還大。”

于是部分商家選擇離開也在情理之中。“5月10日,天貓啟動618的商家報名,思考了十餘天,我最後還是決定不報名。”郭郭表示。

粗略以品牌知名度和銷售規模來分,淘寶、天貓店鋪一般可以分為國際國内知名品牌、國際國内品牌、腰部商家、小商家。有定義将年銷售在1000-5000萬元的商家劃為腰部賣家。按照銷售額來算,郭郭的店鋪已經算是腰部。一般來說,店鋪級别越高,利潤空間也更高,可以承受大促的讓利,但現在腰部也在猶疑,可見形勢之難。

“現在我了解到的情況是頭部品牌都會報名,腰部有報名也有不報名,剩下的中小賣家應該承受不住83折的力度,除了個别利潤高的品類。”郭郭表示,“今年天貓618的報名活動原定于5月18日結束,但到18号早上天貓更改了通知,将報名時間延遲到了5月23日。”

曾經參與大促就意味着搭上平台活動的快車,乘上流量的東風,但如今卻是一個“三頭堵”的選擇。“漲價傷害消費者,不漲價連續20天虧損難以承受,而不報名雖然兩邊不得罪,但會大幅下降權重。”郭郭煩惱道。

現在618的戰役已經打響,有商家考慮到成本,遠離了戰場,比如郭郭、菲菲,也有商家迎頭直上,比如羅羅所在的店鋪,618仍有吸引他們的魅力所在。

也許正如一位商家所說,每年618都有商家參加,也有商家不參加,不必大做文章。但變化,确實是在發生了。

消費者:沒感受到“更大力度折扣”

對于消費者而言,也越來越小。

“啊?618已經開始了?”近幾天接到數個商家營銷電話的黃朵兒後知後覺,原來一年一度的年中大促已經拉開序幕了。而往常這種大促預熱,商家往往采取短信營銷的方式,今年不少消費者反饋接到商家的電話營銷,這背後或許也體現了商家的急切。

作為互聯網原住民,以及一名“剁手愛好者”,90後的黃朵兒自然不會錯過各種大促。往年的618、雙11,黃朵兒也是一早就列好清單,靜等活動開鑼瘋狂搶購。

但今年直到預售正式開始,黃朵兒在李佳琦直播間蹲守了十餘分鐘,也沒想好要買點什麼。

“往年大促主要目的是囤貨,生活用品如紙巾、洗衣液、牙膏,護膚品如面霜、精華、洗面奶,主要是價格合适,而且就等着年中和年末兩回大促補貨。但今年我真沒覺得還需要買點什麼,家裡不缺,看直播間和關注店鋪裡的商品也沒覺得活動力度有多大。”

消費觀變化的年輕人,正在對價格越來越敏感,而今年雖然平台使出了“299-50”、“300-50”的大力度優惠,但商品優惠力度不大卻是這屆消費者的共同感受。

“我有想買的東西,但感覺剛需的商品的活動都沒什麼力度。”淘寶老用戶,在淘寶注冊天數達六千多天、平台消費總額過百萬元的膩膩告訴燃财經,雖然店鋪寫着“比正式期便宜,付定金優先享”,但是優惠卻是不痛不癢的4元、10元,“付定金30元,正式期可優惠4元,但同店鋪的另一同款則直接可用10元優惠券。要說這也算活動優惠,那也太少了。”

最後膩膩隻草草付了一個小玩意的訂金,想着618正式開啟時湊個300元,用上平台的“300-50”滿減。

羅羅解釋,今年各商品“優惠力度不大”,一定程度上也源于平台更大力度的滿減優惠,“往年大促滿減是‘300-30’,今年618則直接多減了20元。看似是平台大促力度更甚以往,但品牌自己也有各自的打量,有了平台的滿減優惠在前,品牌店鋪的優惠力度自然會變得十分克制。”

消費者的不“買賬”也體現在李佳琦直播間的觀看人數上。

自電商行業稅收整頓以來,去年雙11預售首日淘寶直播帶貨成績榜單前三名的直播達人,隻剩下李佳琦一人。作為獨留的“頂流”,618預售首日,李佳琦的直播間引來一大波擁趸,6小時直播時間内共有1.5億人次觀看。

但去年雙11預售李佳琦直播間吸引了2.5億人次觀看。不過需要說明的是,去年開播時間達12小時,所以對比性也打了折扣。

在消費者疲乏的背後,是大促的價格可能是“大坑”的經驗教訓,也是各種直播間、日常活動過多帶來的“後遺症”。

在預售開始之前,小紅書某一條提及618的筆記下,有人就表示,“人在上海,之前買的東西還沒發貨,無聊看了一下未發貨的列表,已經漲價6-12%了。”也有人說道,“看的一條裙子,平時價格249元,月末時有活動滿200元減15元,現在618到了,價格變成了289元。”

“什麼大促、最低價,我已經不相信了。去年雙11我就是‘定金人’,結果從斐樂旗艦店付定金買的一雙鞋,竟然屬于高價位購入。”雖然得知今年有保價政策,但黃朵兒依舊變得謹慎,“一是沒剛需,二是現在很多商品價格都不是特别合适的。又沒時間想着怎麼算最低價,還不如平時有需要再從直播間購入。”

各種直播間、平台平時層出不窮的活動也在消解618的重要性。“日常就會蹲一蹲直播間,看見價格合适的就會買,這也導緻了囤貨需求不會在618統一爆發。而且從價格來說,618也就便宜個幾塊錢,還得辛苦湊單。”

曾經為活躍用戶而誕生的各種“節”,成了大促時的“一顆雷”。“年貨節”、“女王節”、“吃貨節”、“美白防曬節”、“圖書節”……僅過去5個月時間裡,電商平台就開展了數十個“節日”活動,而在每個活動期間又有分品類的滿減活動。

正如黃朵兒所言,“天天都有活動就等于沒活動。”黃朵兒往年隻等大促囤貨的習慣,正潛移默化被電商平台時不時的“活動優惠”,以及直播間天天“低價”所影響,“經常有活動,缺的時候就買,也和最低價相差無幾,還不用苦等。”

膩膩也提到,平常她在直播間購物的價格就已經很優惠,所以沒多大必要等大促活動。“大促活動的優惠主要是平台的滿減優惠,但是為了實現最大優惠,我還得湊單,經常為了買149元的洗衣液,最後湊到三百多元再湊到九百多元,但事後想,買的商品其實有很多是非剛需。”

我們還需要大促嗎?

對于大促活動越發感到“麻木”的商家和消費者,也帶來一個新思考,“我們還需要大促嗎?

電商大促活動的開端,來自13年前淘寶策劃的一次雙11促銷活動,初衷是為了對平台進行推廣。豈料雙11活動卻取得了5000萬元成交額的不菲成績,此後,光棍節成了家喻戶曉的購物節。

往後,随着電商零售滲透率的持續增長,從雙11狂歡購物節嘗到甜頭的平台,開始自發創造“節日”以吸引消費者。

而随着平台“造節運動”登峰造極,幾乎月月都有的多節點促銷活動,讓消費者逐漸對平台的大促活動無動于衷。就連618和雙11這兩個大促活動,都逐漸難以激活商家和消費者參與的欲望。

“早些年,每逢雙11乃至618,消費者都蜂擁而至,等時間拼手速進行下單。很大程度上,因為用戶都知道這兩場時間分布于年中和年末的大促活動,價格是一年來的低價,所以消費者往往會将消費需求積累起來,就等着這兩次大促活動滿足需求。”零售行業觀察人士楊樹告訴燃财經。但如今,消費者這種隻逢大促才添置購物的消費習慣早已發生變化

“大促活動之所以廣為人知是因為‘有折扣’,但現在平台多節點的促銷活動,以及喊着低價的直播電商,打破了消費者腦海中隻有大促才有折扣的認知。”楊樹認為,消費者需要的并不是大促活動,需要的是低價享受。“如果商品平日裡便能做到低價,消費者的消費類能夠及時釋放,不需要再等到某一大促活動。”

不過,盡管楊樹認為現在的大促活動失去早年“一呼百應”的帶頭作用,但他也沒有否認大促活動存在的必要性。

“往大的說,一場大促活動牽扯的是一個近萬億元的市場,其相關的産業更是迎來發展機遇。往小的說,既給了品牌曝光和與用戶溝通的機會,又給消費者帶來了價格上的實惠。”楊樹補充道,大促活動的吸引力受平台營銷和直播電商的興起有所影響,但這麼多年沿襲下的大促活動,依舊有其生命力。

從數據來看,618大促亦有其效果。京東提供的數據顯示,多個知名品牌預售訂單額突破億元,還有品牌達到數倍增長,比如蒙牛預售商品訂單額同比增長19倍,張裕、洋河預售訂單額同比增長超13倍、8倍,三頓半預售訂單額同比增長396%,隅田川咖啡旗艦店預售訂單金額同比增長200%……

目前天貓尚未提供更多大促數據,但南方都市報在5月29日引用魔鏡市場情報的數據報道顯示,在參與天貓預售的品牌中,美妝、護膚、手機、運動鞋仍是熱門品類。

大促是提振平台消費的利器。以最近一次年度大促活動2021年的雙11活動為例,天貓和京東雙11的交易總額分别為5403億元和3491億元,兩個平台在雙11期間累計交易總額為8894億元。其中,有數以百計個品牌在2021年雙11期間的成交額突破億元。要知道,2021年A股上市公司全年營收排第100名的公司,其全年營收也不過30億元。

除了平台需要之外,對于商家以及消費者來說,大促作為一個刺激大衆消費熱情的節點也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在并不參加大促的郭郭、菲菲、彌彌之外,也有不少商家告訴燃财經,仍參與了今年618活動。

但消費者熱情的降低,商家負擔的加重也是事實,若不加以改善,消費者、商家的流失也是必然。

目前,各大平台也推出了不少政策以留住消費者和商家,比如這兩年開始從淩晨搶購改為晚上8點,今年天貓取消“定金立減”改為“參與預售價格直降”,以及京東和天貓都有的保價服務。

針對商家,也有各種各樣的扶持,比如京東發布30項“三減三優”政策,意圖減輕商家壓力,阿裡也披露了25項針對商家的幫扶措施。

然而值得思考的是,這是問題的根本嗎?大促活動能否繼續一年年沿襲下去的關鍵在于,是是否還有消費者為此買單。可預見,當“折扣”的這一萬能促銷手段失靈、優惠力度遭受廣泛質疑時,便是大促活動魔力消退之時

如今,雙11、618活動的氛圍一次比一次冷淡,似乎正在說明,消費者需要的不是琳琅滿目的大促。而平台依靠大促、造節再創GMV新高的日子,也許将不複返。

本文源自燃次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