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家長如何和孩子溝通

家長如何和孩子溝通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2-12 13:39:55

家長如何和孩子溝通(智慧的家長都這樣和孩子聊天)1

總能聽到一些父母的“困惑”:

很想知道孩子在學校過得好不好,和老師同學相處得如何,學到了些什麼。

放學一問,卻發現問不出啥來;問再多,孩子要麼一臉懵,要麼不耐煩直接說“沒什麼”。

不是所有的提問,都能得到預期的回答。

想孩子樂意、主動分享自己在學校的一天,順利獲得他的情況,父母的提問一定要有技巧。

有效和孩子溝通在校情況,輕松和孩子聊天,做到這“三不問”、“五問”至關重要。

家長如何和孩子溝通(智慧的家長都這樣和孩子聊天)2

“三不問”,避開阻礙親子交流的坑

最近朋友送兒子上小學一年級,本想新環境、新老師、新學習内容得跟緊一點。

一到學校門口接到兒子,她就迫不及待問這問那:學校怎樣?老師好不好?乖不乖?作業多不多……

可怎麼問,兒子都是熟悉的幾個字:不錯,很好,還行,不知道。

越是這樣,朋友越捉急,總擔心兒子适應不了跟不上老師的進度。

聽她的分享,很明顯看出她和兒子之間就是“無效溝通”,問了也是白問,對話很快終止。

不想自己的“噓寒問暖”吃閉門羹,父母要學會避開這3個問題:

家長如何和孩子溝通(智慧的家長都這樣和孩子聊天)3

1、“今天有沒有惹老師生氣?”

試想一下,孩子剛離開學校回到父母身邊,最需要的是放松,重新回到自己舒服自在的狀态。

結果父母什麼關心都沒給,直接問他有沒有調皮搗蛋、得罪人,他心裡該有多委屈郁悶。

錯誤的提問,往往和選錯聊天的方式、時機、内容有關。

沒有一個孩子喜歡被無故質疑,他們更期待被無條件接納和鼓勵。

所以當他隻想回家好好休息,待在父母身邊時,聽到這樣的問題自然是不願意開口回答,甚至會本能地排斥、拒絕。

2、“有沒有小朋友欺負你?”

不少父母看重孩子在學校的社交圈,一方面期待孩子能結交到好朋友,受别人歡迎;一方面又怕孩子小,不懂得分辨玩鬧和欺負。

比起前者,父母更關心後者。

這正是心理學說的“負面偏好”:

每個人對壞事的反應都會強于對好事的反應。

然而,過分在意孩子在學校有沒有受欺負,隻會讓孩子感到緊張、消極。

特别是這種負面問題,被動讓孩子将關注點放在類似不愉快的經曆上。

就算沒有遇到,他也會覺得“自己被欺負”是理所應當的事情,不然父母不會這麼問。問多了,孩子容易對交友産生畏懼、抵觸心理。

3、“在幼兒園/學校過得怎麼樣?”

這樣的提問看似表達關心,讓孩子随便說,事實上很難回答。

看《魯豫有約》采訪汪峰的那一期,汪峰問女兒“你最近箱琴(吉他的一種)怎麼樣了”。

隻見小女孩低着頭愣愣地回答“在練了”。

很明顯,并沒有準确回應爸爸的提問。

家長如何和孩子溝通(智慧的家長都這樣和孩子聊天)4

孩子的理解力遠不及父母,很難知道如何回答這種空洞、沒有實質指向性的問題。

别到時問一大堆抽象、寬泛的問題,還怪孩子答非所問,說不到重點。

家長如何和孩子溝通(智慧的家長都這樣和孩子聊天)5

“五問”,引導孩子暢所欲言

教育專家錢志亮說過:

“童年良好的溝通模式,會給父母和孩子未來的親子溝通打下良好的基礎。”

做好以上的“三不問”,可以減少孩子的心理壓力,做好這“五問”,真誠和孩子互動,是建立親子關系的基礎。

1、“今天有發生什麼值得開心的事情?”

對于剛入園或入學的孩子來說,學校是個陌生的地方,自己還要努力調适,和學校建立感情。

多從正面的角度進行提問,喚起孩子在學校生活中經曆過的好的記憶,不僅能培養他對學校的好感,還能減少負面情緒的感染和影響。

不但如此,像這種更具體的話題,更容易給孩子表達的機會。

潛移默化中,孩子會覺得在幼兒園或學校,确實感到愉悅和快樂。

2、“老師講了什麼讓你印象深刻的内容?”

孩子還小,如果問他“老師都講了些什麼”,他根本無法整理一天所學的内容然後告訴父母。

想要加深他對所學内容的印象,又了解他在學校學什麼,不妨“以小見大”問他記住了什麼。

越是容易記住的東西,孩子學得越快。

幫助他喚醒學有所成的成就感,一是鼓勵他複習重溫,二是保持住和孩子的溝通頻率。

3、“有遇到什麼覺得困難的事情嗎?”

前不久,很多醫院開設的“學習困難”門診備受關注,其中一名主診醫生工作足足10個小時,接診了37個孩子。

家長如何和孩子溝通(智慧的家長都這樣和孩子聊天)6

天津師範大學心理學部劉希平教授直言,多數孩子“學習中遇到困難”。

有些父母,平時不怎麼和老師溝通,隻看到孩子的學習狀态不好,成績不理想,卻不清楚孩子是不是學的過程中遇到不懂或困擾的問題。

就算孩子學得吃力,沒有人引導他表達,他往往會陷入自我苦惱中,根本無計可施。

所以花點時間,主動和孩子聊一聊,幫助孩子自我分析,可以更好解決孩子的學習問題。

4、“和你喜歡的好朋友做了什麼有趣的事情呀?”

心理學表示,“同伴接納”是兒童同伴關系中一個重要方面。

了解掌握孩子在學校的交友情況,引導孩子打造積極同伴關系,是影響孩子一生的關鍵。

家長如何和孩子溝通(智慧的家長都這樣和孩子聊天)7

但并不是問什麼,孩子都會說,特别是他越來越在意“同伴接納”,開始有自己的小圈子和小心思。

與其問“你的朋友是誰”“你們都做什麼”,不如問他具體的話題。

通過孩子的反饋,獲取孩子“同伴交往”的需求,做好孩子的引路人,讓他享受一份健康美好的友誼。

5、“有什麼需要爸爸媽媽幫忙?”

一個3歲的小萌娃,不小心擦破皮出了血,一沒哭二沒鬧直接找來棉簽擦拭傷口。

看他忍着痛自己處理傷口,媽媽忍不住問:

“需要媽媽幫忙嗎。”

小萌娃卻說:

“不需要,我自己來就可以了。”

看到媽媽心疼的眼神,他不忘補了一句“沒事的,用消毒水擦一擦就可以了,我下次會注意的”。

家長如何和孩子溝通(智慧的家長都這樣和孩子聊天)8

真心佩服他的獨立和懂事。

父母多問這句“有什麼需要爸爸媽媽幫忙的”,既是最直接地關心,也是給孩子一個信号:

發生任何事都可以随時找爸爸媽媽,不需要一個人面對,父母永遠是你最堅強的後盾。

一個知道自己被父母關心和愛着的孩子,有更多底氣去獨自面對問題,再大的難事也不會傷害他、破壞他的幹勁。

家長如何和孩子溝通(智慧的家長都這樣和孩子聊天)9

問不出問題,不是孩子不說,是要換一種方式問

育兒博主年糕媽媽李丹陽在書中分享,自己曾經也在兒子放學後,不停追問這追問那。

即便老師表揚了兒子手工做得好,兒子回到家也沒有提過一句。

剛開始她很擔心,怕兒子以後遇到問題不會向父母求助,後來在糕爸的示範下,才意識到:

孩子的“不肯說”,不是“天生就不會表達”,而是溝通方式出問題。

糕爸沒有追着兒子問東問西,而是跟兒子玩了個遊戲,告訴兒子說“你可以和爸爸分享一個小秘密,連媽媽都不知道的小秘密”,終于小年糕把幼兒園的趣事分享給了糕爸聽。

結合他們一家的經驗,和其他育兒專家的建議,我總結了這3個溝通小“技巧”,需要的父母不妨試試看:

1、營造自然、有安全感的聊天氛圍

在一個訪談節目中,主持人問小女孩“最喜歡和父母聊什麼話題”。

小女孩眼裡掩不住滿心的歡喜,很快回答道:

“媽媽說的我都喜歡聊。”

原來,媽媽平時沒事就陪她唠嗑,經常想到啥就說啥,慢慢地,她也會很主動分享自己的想法,還鼓勵媽媽多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家長如何和孩子溝通(智慧的家長都這樣和孩子聊天)10

一個家庭中,溝通的氛圍很重要。

沒事多陪孩子聊聊天,就算聊的都是“無用信息”,但父母表現得足夠興趣和耐心,孩子會覺得自己是被關注、說出來是安全的。

那麼他自然會樂意分享,越說越多。

2、玩“假裝遊戲”,還原孩子的學校場景

喜歡玩遊戲是孩子的天性。

如果孩子不願說,不會說,可以試試玩“角色互換”,讓孩子假扮老師或同學,利用學校的場景了解孩子的情況。

就像年糕媽媽那樣,想知道兒子有沒有午睡,就對兒子說:

“現在我是寶寶,你來做老師”。

結果兒子像模像樣在她臉上和額頭親了一口,見她立刻裝出睡着的樣子,便推了推她:

“不是這樣,要先把褲子脫掉,然後藏進被子裡,我還要先假裝閉一會眼睛才睡着”。

巧用“假裝遊戲”,能獲取很多孩子說不出口的信息。

3、充分利用睡前的互動時間

一般睡覺前,孩子最為放松,這時父母和他聊聊天,孩子開口表達也會容易得多。

家長如何和孩子溝通(智慧的家長都這樣和孩子聊天)11

像我每天晚上睡覺前,會和女兒讀一會繪本,讀完就陪她聊聊天,從繪本的故事情節,慢慢延伸到她的生活,她的學校。

這短短十幾分鐘,讓我知道她和好朋友的關系,對老師的看法,學習上的感受。

愉快輕松的聊天,可以讓父母輕易獲知孩子的情況,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

家長如何和孩子溝通(智慧的家長都這樣和孩子聊天)12

每個孩子的特點都不一樣。

但别小看他們的敏感和細膩。

父母懂得問是一回事,孩子能不能感受到父母的關心、耐心和用心,又是另一回事。好的互動溝通,永遠建立在父母的“主動聆聽”。

比起做一個厲害的提問者,學會做一個合格的“聆聽者”才至關重要。

如思想家伏爾泰所說:

“耳朵是通往心靈的路”。

正視孩子的聲音,是對孩子最大的支持和保護。

願每一個父母,都能用眼睛看到孩子的需要,用耳朵聽見孩子的心聲,和孩子産生共情,給孩子最有力、最自然的激勵。

隻要父母認真對待孩子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回答,孩子的心門一定樂意為父母敞開,随時歡迎父母的光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