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人眼的像素是多少嗎?
這個問題其實是有些問題的,因為嚴格來講人眼是不能夠用像素來表示的。所謂像素,是用來形容數字圖像清晰度的數值,每一個像素都代表着一個獨立的顔色小格,這些小格的多少就決定了圖像的清晰度。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張數字圖像的像素為1800X1000,這就意味着這張圖像每一行有1800個像素,一共有1000行。顯然,人眼所看到的圖像并不是由一個個顔色小格所組成的,而是真實的光學影像,那麼為什麼又會有“人眼像素”一說呢?而且我們在很多地方都曾經看到過“人眼像素高達5.76億”的這種說法,這種說法是從何而來的呢?
“人眼像素為5.76億”的說法是由一位愛好攝影的科學家所提出的,他的名字是“羅傑·克拉克”。
作為一名攝影愛好者,羅傑·克拉克想到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人眼是一部攝像機,它的數碼圖像分辨率可以達到多少呢”?為了得到準确的答案,羅傑·克拉克開始了他的計算。“角分”是一種用來表示角度的單位,通常我們所說的一度為60角分,而在光線良好的情況之下,人眼可以區分0.6角分的間隔,将其拆分開來,垂直方向上和水平方向上各0.3角分,所以羅傑·克拉克就以0.3角分作為一個像素單位。有了像素單位,接下來需要确定人眼的可視範圍。
人眼的水平視角通常不少于120°,有些人甚至可以達到180°,而垂直視角大概在60°左右。
有了這些數據之後,就可以計算人眼的分辨率了,120X120X60X60=51840000,這個是人眼攝像機所拍攝的圖像的分辨率,用這個數字除以0.3X0.3,也就是51840000/0.09=576000000,即5.76億。所謂“人眼像素高達5.76億”的說法就是這樣得來的。這個計算方法看似科學嚴謹,但其實是有問題的,人眼的真實像素其實遠沒有這麼高。為什麼這麼說呢?現在,讓我們專注地看向前方,然後閉上眼睛,在心中描繪一下我們剛才所看到的全部細節,你會發現這是無法做到的,因為我們真正看清楚的隻有前方有限的一塊區域,而周圍的事物隻是一片模糊。
事實上人眼在偏離中心20°以後所看到的景象就會變得模糊了,而我們所謂的餘光其實根本看不到任何靜止的物體,它隻對移動的物體有所反應,所以人眼的真實像素是要遠低于5.76億的,事實上可能連2000萬都不到。
不過,雖然人眼的像素沒有5.76億,但人眼的強大卻是不容置疑的。人類之所以能夠成為地球上最強大的生物,完全是因為我們有着一顆強大的腦子,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我們的大腦每天要花費約65%的處理能力來處理眼睛所收集的信息,原因就是眼睛收集信息的能力太強了。
眼睛所收集的信息并不僅僅是一幅圖像,其中還包含了很多隐含的内容,比如圖像中物體與我們的距離。
是啊,我們隻需要看一眼,就能夠大概确定前面的那堵牆距離我們有多遠,無論是高速奔跑,還是駕駛汽車,我們都能準确地躲避各種障礙物,而不會一頭撞上去,這都是眼睛的功勞。那麼眼睛是如何收集物體距離信息的呢?利用兩隻眼睛的視差。簡單來講,我們的兩隻眼睛都是長在前方的,但位置上卻有差距,而就是這點差距導緻兩隻眼睛看到的物體位置并不相同,而這種不同在經過大腦處理之後就成為了精準判斷物體位置的依據。在電視劇《亮劍》中,李雲龍用大拇指測量距離的鏡頭讓人印象深刻,這就是利用了視差,你也可以做得到。
首先我們閉上左眼,伸出拇指對準一個物體,然後睜開左眼閉上右眼,此時會發現那個物體與我們的拇指位置出現了差距,有了這個視差變化,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比例關系就可以求得物體的距離了。
當然了,李雲龍不懂相似三角形,實際應用的時候也不會去進行計算,而是主要依靠估算,利用這種方法測量距離對經驗要求很高,需要不斷練習才能夠估算準确。所以說,隻要我們睜着眼,就不斷有大量的信息輸送到大腦,而我們的大腦就要花費很大的力量來處理這些信息,所以“閉目養神”的說法還是很科學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