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災為何專挑夜間發生?在我國中西部山區,海拔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6度東部送來的水汽到達西部中高山區後,随着海拔升高,溫度降低,在海拔3000米左右形成了降水集中的高度帶,華西雨屏的多雨地貌單元便是因此形成這也造就了極低海拔的海螺溝冰川和川西滑雪基地的形成特别由于山區晝夜溫差大,夜間溫度比白天低很多,水汽更容易在夜間凝聚成雨滴形成降水,所以夜間降水多,“巴山夜雨”也就産生了在山地災害最多的西南山區,夜雨率達到70%以上,且暴雨多,再加上該地區地形高差大、構造活動強烈,山洪、泥石流和滑坡等山地災害便頻繁在夜間發生,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地災為何專挑夜間發生?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在我國中西部山區,海拔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6度。東部送來的水汽到達西部中高山區後,随着海拔升高,溫度降低,在海拔3000米左右形成了降水集中的高度帶,華西雨屏的多雨地貌單元便是因此形成。這也造就了極低海拔的海螺溝冰川和川西滑雪基地的形成。特别由于山區晝夜溫差大,夜間溫度比白天低很多,水汽更容易在夜間凝聚成雨滴形成降水,所以夜間降水多,“巴山夜雨”也就産生了。在山地災害最多的西南山區,夜雨率達到70%以上,且暴雨多,再加上該地區地形高差大、構造活動強烈,山洪、泥石流和滑坡等山地災害便頻繁在夜間發生。
發生在夜間的山地災害不僅增加了防災減災的難度,也使防災減災相關人員的責任重大。陳甯生認為,山區的工作者、生活者和遊客都需要有一定程度的防災意識:政府部門在設計逃生路線時宜考慮夜間災害發生視野差的情況;災害高風險區的群衆宜克服夜間減災的困難,災害來臨時應及時撤離;旅遊者應盡量避免夜間在山地災害的易發區露宿。所以,夜間山地災害多,減災難度大,防災減災不僅是政府部門的責任,更是我們每個居民和旅行者自己的責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