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聽說過腰椎滑脫這個名詞,但是很多人容易和間盤突出混淆。雖然二者都有腰疼的症狀,但是形成原因卻完全不同。
腰間盤突出症
是因為兩節椎體之間的腰間盤出現了突出,壓迫神經,導緻的腿疼、腿麻等症狀。
腰椎滑脫
是指某節椎體向前或向後發生移位,從而出現一系列症狀。
這兩種病雖然引起的症狀相同,但病竈部位卻不一樣。
2先天遺傳因素
腰椎在胎兒發育時,如果發育的不夠完善,則會形成先天性峽部崩裂,又稱為先天性峽部不連,局部會形成一個假關節。行走以後,由于站立可使上方的脊椎向前滑動,稱為腰椎滑脫,也可以因為骶骨上部或L5椎弓發育異常,而産生脊椎滑脫,其峽部并無崩裂。
3疲勞骨折或慢性勞損
人在處于站立時,下腰承受的壓力較大。導緻遷移的分力作用于骨質相對薄弱的峽部,長期反複作用可導緻疲勞性骨折及慢性勞損損傷。
4退變性因素
由于長時間持續的下腰不穩或應力增加,使相應的小關節發生磨損,發生退行性改變,關節突變得水平,加之椎間盤退變,椎間不穩、前縱韌帶松弛,從而逐漸發生滑脫,但峽部仍保持完整,故又稱假性關節。
5病理性骨折
這是全身或局部的病變,累及椎弓、峽部、上、下關節突,使椎體後結構穩定性喪失,發生病理性滑脫。這裡所說的局部病變是指腫瘤或炎症。
腰椎滑脫的症狀
1、腰部疼痛:大部分腰椎狀會卧床休息後,症狀減輕或消失,但勞累、扭傷後,站立、彎腰時,症狀持續或加重。
2、下肢疼痛、麻木:當滑脫的腰椎導緻神經根受到牽拉時,腰椎滑脫患者出現下肢疼痛麻木症狀。
3、馬尾神經症狀:腰椎滑脫患者滑脫嚴重時,馬尾神經受到牽拉、壓迫,患者 可能出現下肢乏力、鞍區麻木及大小便功能障礙等馬尾神經症狀。
4、間歇性跛行:當腰椎滑脫患者伴有腰椎管狹窄時,患者多出現間歇性跛行,表現為難以持續行走。
5、腰後部有台階感,棘突壓痛:這個症狀主要是出現在棘突前移的患者身上。
上述症狀為腰椎滑脫患者最常見的症狀表現,滑脫的嚴重程度不一,患者症狀表現也不同。希望大家能再出現上述症狀時,及時就醫,因為腰椎滑脫危害巨大!
腰椎滑脫的治療
腰椎滑脫危害如此之大,治療不能掉以輕心。腰椎滑脫的治療主要看患者是否出現脊髓、神經症狀。
如果患者出現明顯的脊髓、神經受壓症狀,或腰痛症狀重,保守治療後仍持續不緩解,或滑脫嚴重、腰椎不穩、有繼續滑移趨勢此時多建議手術治療;如果患者并無脊髓、神經受壓症狀,或者疼痛症狀可在休息等後緩解,那麼,臨床多建議保守治療,為日後治療留下更多的空間和退路。
目前,臨床上使用的較多的手術術式有:後路椎管減壓、滑脫椎體椎弓根固定、複位 椎體間植骨融合術。
非手術治療的主要包括:
1、注意休息,避免劇烈活動。盡量減少久座,多平卧,少做彎腰、搬重物等動作;
2、鍛煉腰背肌功能;
3、佩戴腰圍;
4、疼痛者可給與對症治療,如止疼藥、膏藥等對症治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