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人體三焦通的好處

人體三焦通的好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17 13:44:32

人體三焦通的好處(人體有三通是哪三通)1

中醫問診或者健康參考必須要關注到“三通”是否不通了

人體基本有“三通”: 大便通,小便通,微微汗出。

病人、小孩、老人特别要留意這“三通”,以通為順!

大便通代表的是腸胃消化功能正常、順暢。無論中西醫,所有醫生都應該重視這個指标。如果一個患者多日發燒不退,并多日沒有大便,這時應該考慮通便,大便通了燒自然就退了,不通再怎麼折騰都沒用。發燒加上便秘這在中醫來說屬于陽明發熱。

對我們平常人來說,保持大便暢通也非常重要。有些朋友兩三天甚至數天才有一次大便,經常便秘,還以為是常态。在中醫來說,你這就是自己種下了重大疾病的種子。保持每天大便暢通可以減少患重大疾病的幾率!而每天大便暢通并不是靠吃藥來維持的,養成良好的習慣就可以了。特别是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這樣,小孩子也會少生很多病。

小便暢通,屬于水道暢通。水占成人體重的60%-70%,但中醫對人體之水的認識更深一層,中醫認為水是流動的,是需要循環的。正常的人體水循環就像大自然中的水循環一樣。對人體來說,喝下去的水通過陽氣的蒸發循環到達全身需要的地方,然後通過肺的沉降作用,降落下來,最後通過膀胱以小便的形式排出體外。故此,小便暢通代表的是整個水循環的暢通,涉及陽氣的充沛,心、脾、腎、肺、膀胱等器官的正常工作。

微微汗出,這在中醫是很重要的指标。《内經》雲:“陽加于陰謂之汗。”意思是說,汗是人體的陽氣加熱蒸發身體的津液而形成的,就像太陽照在池塘上,水面上必然會有水蒸氣一樣。從出汗的情況,我們就可以了解陽氣和津液的關系。中醫講究的是适度,過度出汗是不好的,它會導緻津液的流失(津液是從血而化,故此汗血同源)。不出汗當然也不行,出汗是調整人體體溫的重要環節,比如風寒感冒就是寒邪侵害了人體正常的出汗功能,從而出現體溫升高的現象。微微汗出就是中醫講的适度,這代表身體的排汗功能正常。

人體三焦通的好處(人體有三通是哪三通)2

“三通”,在中醫裡面有專門的說法,叫做“開鬼門,潔淨府,去菀陳 (cuò)”。古代人稱汗腺為鬼門,開鬼門就是發汗;古人稱膀胱為淨府,潔淨府就是通小便;去菀陳 ,表示的是去除人體的糟粕,也就是通大便。中醫的難懂,很大一部分就是難懂在這方面,如果沒有認真學習過古文,确實不容易搞懂或者很容易搞錯。

人體的“三通”——大便通,小便通和微微汗出,這三個方面也是相通的。比如,我們幾天沒排大便,就會發現小便顔色比較黃,汗也出得比較多。故此,都市熊認為,每天保持“三通”,就能減少很多得大病的幾率,中醫其實就這麼簡單。

“六腑以通為用”的理論,對于髒腑病證的治療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六腑,即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的總稱。腑,即府也。《說文解字》曰:“府,文書藏也。”《玉篇》曰:“府,本也,聚也,藏貨也。”府,即庫府,是藏貨谷物之處。六腑與五髒相比,多形态中空,功能以受納腐熟水谷,傳化精微,排洩糟粕為主。故《靈樞。腸胃》有“六腑傳谷”之說。《素問。五髒别論》曰:“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則胃實而腸虛,食下,則腸實而胃虛。”《靈樞。本藏》曰:“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

指出六腑能傳化飲食水谷,使精微轉輸入五髒,将糟粕排出體外,而不使之貯留。故稱為“實而不滿”、“瀉而不藏”。即如《素問。六節藏象論》所說:“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者,倉廪之本,營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轉味而入出者也。”《素問。五髒别論》亦雲:“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氣之所生也,其氣象天,故瀉而不藏,此受五髒濁氣,名曰傳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輸瀉者也。”

人體三焦通的好處(人體有三通是哪三通)3

由于六腑以傳化飲食物,排洩糟粕為其生理功能,具有“實而不滿”、“藏而不瀉”的功能。因此,正常情況下,六腑須保持暢通,以有利于飲食物的及時下傳及糟粕的按時排洩。故曰:“六腑以通為用”、“六腑以通為補”。正如《臨證指南醫案。脾胃》所說:“髒宜藏,腑宜通,髒腑之用各殊也。”《類證治裁。内景綜要》亦雲:“六腑傳化不藏,實而不能滿,故以通為補焉。”

若六腑不通,則緻飲食停滞,糟粕不瀉,氣機不暢,而見腹脹疼痛,二便不通等症。如食積胃脘,則脘脹疼痛、納呆不饑、惡心嘔吐;膽腑不通,則脅脹疼痛、納呆食少等;大腸傳導不利,則緻大便秘結、腹脹疼痛等;膀胱閉阻,則見尿少尿閉、小腹脹痛等;三焦氣滞,氣化不利,則見水腫脹滿、小便不利等等病症。

因此,六腑的功能特點以通暢為要。盡管六腑以通為主,六腑不通則為病,但若六腑通之太過,可引起各種病證。如大腸傳導太過,則見大便稀溏、便意頻頻;若膀胱通之太過,則見尿頻、遺尿,或小便失禁等症。因此,六腑當藏瀉有度,太過或不及皆可引起相應病證。

“六腑以通為用”的理論,對于髒腑病證的治療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臨床上,對于六腑病證,多用通利祛邪之法治之。如食積胃脘,則治以催吐祛邪,或消食、導滞之品;若膽腑不通,則治以利膽通腑之法;二便不通者,則應用利尿,或通便之法治之。

如見五髒實證,亦常用“髒實瀉其腑”之法,瀉其相為表裡之腑,以達到祛邪已病之目的。如心火上炎,則用清心利小腸之藥,使心之火熱從小便而去;若肺熱壅盛、肺氣閉阻者,則以通腑瀉熱、通利大腸之藥治之。當然,六腑病證亦有虛證,如胃氣虛,膀胱虛寒等等。因此,臨床上對于六腑病證的治療,不可拘泥于“六腑以通為用”的理論,對于六腑的虛證,應當注重辨證求因、審因論治,而勿犯虛虛實實之戒。如此,補虛瀉實、扶正祛邪,以達治病求本、調整虛實之目的。

腑以通為用,就是以通瀉為其所喜,為其功能,為其正常!臨床上,治療中,都以疏通其功能,調暢其氣機為根本!如胰腺炎和闌尾炎,都是用大黃為主藥,活血瀉下,使其疏通為關鍵!腑,瀉而不藏,若瘀積,滞而不暢, 疾自生之!若瀉其瘀積,活其阻滞,以通為用,自然事有暢達,疾自有愈!

@頭條小助手 聲明:文章圖片來源網絡,侵删。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僅做信息分享,不作為醫療建議、推薦或指引。有問題可留言,覺得對您有所幫助,記得看後點擊關注,後續内容更好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