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舜耕曆山帶來了哪些變化

舜耕曆山帶來了哪些變化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13 05:02:16

公說公理,婆說婆理,舜帝曆山之争,是地方對無形文化價值的垂涎

《史記·五帝本紀》裡寫道,“舜耕曆山,曆山之人皆讓畔”。

五帝之一的舜帝,在曆山耕種,曆山的當地百姓,都把自己的地讓給他。

舜作為古代傳說“三皇五帝”中的舜帝,姓姚,名重華,據傳說是上古時期有虞氏部落的領袖,所以又稱虞舜。舜帝因為德行高尚,接受了帝堯的禅讓,成為帝王。從曆朝曆代的傳說來看,舜帝無疑是受人尊敬和愛戴的好人。

中國的城市,有争奪曆史文化遺産的傳統,關于舜帝勞作的曆山,具體在哪裡,有幾個城市都表示可以“認領”,并且提出了确鑿的證據和理由。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舜耕曆山帶來了哪些變化(舜耕曆山到底在哪)1

關于曆山的記載有很多

受名人效應的影響,清代光緒版《山西通志》中,引用了北宋時期地理志書《九域志》記載,“濟南、濮陽、河中皆有曆山,俱存祠廟。而今秦地池陽、澧陽、始甯、河縣、上虞、無錫,亦皆有之”,另外,《水經注》、《路史》等各類方志、筆記,也有許多關于舜帝曆山的記載,曆山在全國各地近三十處,有舜耕之名的就有十五處,堪稱“舜耕曆山遍天下”。

僅郦道元的記載,就有濟南曆下、山東菏澤、山西永濟、河北逐鹿、浙江上虞等五個地方。各地都聲稱自己才是名正言順的正宗,但是比較有競争力的隻有兩處,分别是山西蒲州曆山和山東濟南曆山。

【蒲阪曆山】山西的曆山,有兩處,一處在山西永濟市蒲州鎮,另一處在沁水、垣曲、翼城、陽城四縣交界處。實際這兩處曆山,同屬于山西中條山山脈,唐代學者張守節曾為《史記》作注,在《括地志》記載說,“蒲州河東縣雷首山,一名中條山,亦名曆山,亦名首陽山,亦名蒲山”,這座山,從西邊的雷首山起,到東邊的吳阪止,根據州縣不同,各山峰分支有十一個名字。永濟曆山與沁水曆山,實際上都是中條山脈一部分,沁水曆山更是中條山主峰,山西南部的第一高峰。

【濟南曆山】濟南古稱曆下,因曆山而得名,見于《春秋》。濟南曆山,又稱舜耕山,即今天濟南市區南部的千佛山。濟南所傳的舜帝文化,綿延至今兩千餘年,千佛山上至今有曆山院存在,曆山院内有舜祠,舜祠旁邊刻有《曆山銘》,此外關于舜的遺迹、傳說極多,古人多有考證,認為此處就是當年大舜耕作的地方。

舜耕曆山帶來了哪些變化(舜耕曆山到底在哪)2

山西蒲州:古籍中記載最早的“曆山”

【舜都蒲阪的傳聞】傳說,舜帝所在的有虞氏部落,處于黃河流域,曆史記載“居于蒲阪”, 蒲阪考證為今天山西永濟市西部的蒲州鎮。舜帝繼位之後,以蒲阪作為都城,所以有“舜都蒲阪”的說法。曆史記載,漢成帝“幸河汾,登曆觀”,曆觀在蒲州東南六十裡;河汾,即黃河和汾水,蒲州曆山恰在黃河大轉彎處、汾水的南側,與曆史記載吻合。西漢辭賦大家揚雄寫道,“登曆觀而遙望兮,喜虞氏之所耕”,漢成帝曾經登臨曆觀,瞻仰古代先賢的遺迹,在他看來,山西曆山就是舜帝耕作的地方。

【河東曆山與雙妃陵】《史記·五帝本記》記載,“舜耕曆山,曆山之人皆讓畔。”舜帝在曆山耕作,當地的鄉民都把自己的地讓出來給他用。東漢時代的學者鄭玄,考證說曆山在“河東”, 河東在山西西南部,即古代蒲州今天的永濟,屬于河東郡治下。作為古籍記載最早的曆山——永濟曆山,山北有“二妃壇”遺迹,舜帝在中條山寶玉台蒼梧峪(古籍記載“崩于蒼梧之野”)駕崩後,舜之二妃娥皇、女英悲傷過度,跳進蒼梧峪下的玉龍潭(永濟縣東十五裡栖岩寺附近),為祭祀娥皇、女英,當地百姓修造娥皇女英陵祭祀,也稱二妃壇。

【山海經中的曆山記載】在上古典籍《山海經·中山經》中,記“薄山之首,曰其甘棗之山。……又東二十裡,曰曆兒山。”清代學者畢沅對此注釋說“薄山即山西蒲州山”,曆兒之山“即曆山也,在今蒲州府南。”能被山海經這樣的典籍記載,可推斷曆山在三代時就已經存在。至于後代典籍記載的其它二十幾處曆山,郦道元的說法是,“不近情,傳疑則可,證實非矣。

【沁水縣境内的舜王坪】舜王坪景區,在中條山,因舜耕曆山于此而得名。根據《史記》的記載,“舜生于蒲阪,漁于獲澤,耕于曆山。”蒲阪即今永濟市,獲澤即今陽城縣。清代地方縣志記載舜王坪,“古帝躬耕處,千秋迹已迷。舉頭高山近,極目亂峰低。”根據清代宮廷編輯的全國地理總志《大清一統志》記載,“曆山在翼城縣東南七十裡,相傳舜耕于此,上有舜王坪”。在中條山頂的極高處,竟然出現一片平坦廣袤的大草甸,總面積近五千餘畝,實在令人驚訝。

舜耕曆山帶來了哪些變化(舜耕曆山到底在哪)3

濟南曆下:兩千年的大舜文化傳承

曆山在濟南,似乎是個不争的事實,曆史典籍有很多記載,曆朝曆代的文人學者,都曾為此正名溯源,不需今人多言。

【舜帝是山東人】《孟子•離婁下》記載,“舜生于諸馮,遷于負夏,卒于鳴條,東夷人也。”說舜帝出生在諸馮(今山東菏澤),後來遷移到負夏(今山東兖州),死于鳴條(今山西運城)。由此可見,舜帝是地道的山東人,東夷是今天的齊魯大地,舜作為東夷領袖,曾經帶領家鄉的東夷百姓發展農耕、畜牧、漁獵,制作陶器,在他的治理下,所謂“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東夷地區人口激增,社會繁榮,人民生活富足。“舜耕曆山”,隻能是山東境内的曆山,即濟南曆山,這甚至比菏澤曆山的記載更早更有信服力。

【北宋學者的質證】北宋著名學者曾鞏,在熙甯五年(1072)擔任齊州(今山東)知州,曾寫《齊州二堂記》一文,他寫道,舜帝帶領鄉民“耕、稼、陶、漁”,這都是他早年的政績,這些生産生活的地點不應相隔太遠,而鄭玄、皇甫谧等人所說的地點“雷澤、河濱、壽丘、負夏”,地跨魯衛,距離太遠,于理不通,所以曆山不會載山西(古稱河東)境内。由此曾鞏得出結論,“齊之南山為曆山,舜所耕處,故其城名曆城為信然也”。

【曆山之下的記載】古人耕作農田,都在山下,所以舜耕曆山,實際是舜帝在曆山腳下勞作,而不是曆山山頂。南燕學者晏谟在《三秦記》中考證,“曆下,城南對曆山,城在山下,因名”。濟南古稱“曆下”,今有曆下區,曆山雖多,曆下卻是全國唯一地名。這一名稱可追溯至春秋戰國,《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載,公元前225年“秦兵次于曆下”,說秦國軍隊曾經兵臨齊國的曆山腳下。秦始皇推行郡縣制度,曆下設邑,歸屬濟北郡。

【古代舜井遺迹】唐代學者封演所著《封氏聞見錄》,記“齊州城東有孤石,平地聳出,俗謂之曆山。以北有泉,号舜井”。 舜帝曾經開鑿東、西兩處甘泉,稱為“舜井”,舜井古時水源充足,是曆水陂(今大明湖)和鵲山湖的水源地。金代《名泉碑》中,以東舜井為舜井,西舜井改稱“香泉”。金末元初,兩處舜井一度淤塞。文學家元好問曾有詩句,“至今曆城下,有此東西泉。兩泉廢不治,漸著瓦礫填”。

【古人不古,擡頭見舜】司馬遷在《史記》中寫道“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作為中國著名的儒家學說創始人,孔子和孟子都把舜帝作為學派的肇始者,孔子“祖述堯舜”,孟子“言必稱堯舜”,舜帝成為道德文化的開創者,是儒家思想的源頭。儒家道統,由堯舜禹至商湯文武,而周公繼之,才有了後來的孔、孟之道。不僅如此,《舜典》記載,舜帝“歲二月,東巡狩,至于岱宗”,春天的時候,他曾經巡狩泰山,開創了帝王登臨泰山的先河,才有了後來的泰山封禅傳統。

舜耕曆山帶來了哪些變化(舜耕曆山到底在哪)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