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墨: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每日一課”是文言文:《大道之行也》。
編者簡介戴聖(生卒年不詳):西漢今文禮學“小戴學”的開創者。字次君。梁(郡治今河南商丘南)人,又據《成安縣志》為魏郡斥丘(今河北成安東南)人。官九江太守。與叔父戴德俱學《禮》于後蒼。宣帝時立為博士,參加石渠閣議。時稱“小戴”。聖授梁人橋仁、楊榮。由是小戴有橋、楊氏之學。又曾選集古代各種禮儀的主要論述,編成《小戴禮記》即今本《禮記》。
創作背景此篇選自《禮記·禮運》。《禮記》是儒家經典之一,由西漢戴聖對秦漢以前的各種禮儀論著加以輯錄、編纂而成,共四十九篇,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彙編。
《大道之行也》是《禮記·禮運》開頭部分中孔子的一段話,是為闡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孔子是因為生活在一個動蕩不止、變亂紛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現一個太平盛世,一個理想社會,所以才有了這番言論。
《大道之行也》【戴聖(編者)·西漢】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行,施行。
為:是,表判斷。
選賢與(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幹的人選拔出來(擔任社會職務)。與,通“舉”,推舉,選舉。
講信修睦(mù):講求誠信,培養和睦(氣氛)。
親其親:第一個親,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親人;第二個親,父母。
不獨子其子:第一個子,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子;第二個子,子女。
有所終:能夠頤養天年(安享晚年)。
有所用:能夠為社會效力。
有所長(zhǎng):能夠健康成長。
有所養:能夠被供養。
矜、寡、孤、獨、廢疾者:矜,通“鳏”(guān),年老無妻或喪妻的男子。寡,年老無夫或喪夫的女子。孤,年幼喪父或無父母的孩子。
獨,年老無子女的老人。廢疾者,殘疾人。
男有分(fèn):男子有職務。分,職分,指職業、職守,職務。
女有歸:意思是女子有歸宿。
貨惡(wù)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對于财貨,人們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惡(wù):憎惡。 藏:私藏。
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人們都願意為公衆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
是故:即“故是”,可譯為“因此”“所以”“這樣一來”。
謀閉而不興:奸邪之謀不會發生。謀,指奸詐之心。閉,閉塞。興,起,生。
盜竊亂賊而不作: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生。亂,指造反。賊,指害人。作,興起。
故:所以,因此。
是:這。謂:叫做。
大同:指理想社會。同,有和、平的意思。
【翻譯】
在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施行的時候,天下就是人們所共有的,(人們)把品德高尚的人、德才兼備的人選舉出來,(人人)講求誠信,培養和睦的氣氛。因此人們不隻把自己的親人當作親人,不隻把自己的子女當作子女,讓老年人能可以有養老送終的處所,青壯年可以有被任用工作來養家糊口的地方,讓年幼的孩子有可以健康成長的地方,讓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而無父的人、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社會的供養,男子有職務,女子有歸宿。對于财貨,人們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撿起來)卻一定不是要自己私藏。人們都願意為公衆之事竭盡全力,而一定不是為自己謀私利。因此奸邪之謀不會發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再興起,所以(家家戶戶的)大門都不用關閉,這就是理想社會。
作品鑒賞主題思想此文在闡明“大同”社會基本特征的基礎上,指出了“大同”社會的美好前景。這裡人人都能受到社會關愛,安居樂業,且各盡所能,這裡寄托着儒家崇高的社會理想。
文中拿現實社會跟理想的“大同”社會作對比,從而順理成章地指出,現實社會中諸多現象如搞陰謀、盜竊财物、作亂等在“大同社會中将不複存在,代之而興的将是一個“外戶而不閉”的和平、安定的局面。這其中已經折射出現實社會的真實情形:社會變亂紛乘,動蕩不安爾虞我詐,人人自危;盜賊橫行,混亂不堪。
總之,此文中所描述的理想社會,反映了中國古代人民對美好社會的幸福憧憬。雖然主觀目的,隻是論說禮儀、闡釋古制、宣傳儒家思想,但其中的“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理想,卻是兩千多年前的古代聖賢留給全人類的思想财富。讀來啟人深思,鼓舞人心。
寫法特征
層次清晰,有條不素
此文的層次結構清晰明了,共可分為三層。
從開頭到“講信修睦”為第一層,它是對“大同社會進行綱領性說明。
從“故人不獨親其親”到“不必為己”句,為第二層,此處為闡述“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最後為第三層,總括并定名為“大同”,全面具體地展現了古人關于人類社會的構想。
排偶句式的運用
文章的第二層全用排偶句式,如“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等句式整齊,節奏分明,而又變化有緻,不拘一格。讀起來抑揚頓挫,毫無呆闆之感。
名家點評雲南大學人文學院教授餘建忠:什麼樣的社會是最美好最理想的社會?什麼樣的社會最為全人類所向往?人類曆史發展了幾千年,全世界各個國家的人們一代又一代地進行探索,但至今并沒有找到完滿的答案。然而,在中國儒家經典《禮記》中,我們的先哲早已描畫了人類社會的美好藍圖,這就是《大道之行也》。
小墨留給大家的話:
每件事情都是兩面性的,
隻從消極的一面來看,
自然會陷入到悲傷低落的心情中難以自拔,
如果換個角度,
從積極的一面來看,
自然會走出陰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