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整點科普
說起“寶塔糖”,七八十年代的人都不陌生,大部分人都因為肚子裡長蟲而吃過。
寶塔糖雖好吃,但吃下去後可不怎麼好,特别是上廁所的時候,場面略有些不忍直視。
毫不誇張地說,在蛔蟲肆虐的年代,寶塔糖功不可沒。
但随着時間的推移,寶塔糖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銷聲匿迹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蛔蟲是一種寄生在小腸中的寄生蟲,外形光滑像蚯蚓,呈淡粉色,或白中帶黃;
由于擁有抗寄主消化酶的彈性角質膜,既耐腐蝕,又有物理損傷高抗性,蛔蟲無法被人的腸胃消化分解,再加上壽命長、産卵多的特性,肚子裡一旦有蛔蟲生長,便很難将其徹底消除。
而人體内長蛔蟲,主要是出現了攝入性感染蟲卵,簡單來說就是吃了有蟲卵附着的食物。
農村地區對于食物的要求沒有那麼規範,大部分人隻求能吃飽,缺乏衛生的概念,所以很容易出現吃進有蟲卵的食物;
蟲卵在人體的恒溫下孵化,吸取腸道營養和氧氣,開啟繁衍生息、交配産卵的循環生活。
在醫療基礎設施不完善的情況下,沒有辦法得到很好的治療,當時也還未出現什麼特效藥,所以很多人都出現了感染蛔蟲的情況。
1986年,第三屆國際寄生蟲學術會議公布了一項數據:
全球範圍内,有25%的人感染過蛔蟲,感染概率達到70%;
我國感染率為60%-90%,感染人數為5.31億;農村地區的感染率比城市高。
感染蛔蟲後,人會出現磨牙、肚子痛等情況,影響正常生活和成長,于是,寶塔糖就這樣應運而生了。
寶塔糖是我國和前蘇聯在共同研究中發現的一種能夠安全祛除蛔蟲的藥,它的主要成分是蔗糖和磷酸哌嗪。
科研人員在一次研究中偶然發現,北極圈周圍、北歐和蘇聯等高緯度地區特有的植物蛔蒿中含有一種能夠麻痹蛔蟲、使其無法附着在腸道上的成分——磷酸哌嗪。
經過大量實驗及數據論證後,科研人員終于确定了磷酸哌嗪對蛔蟲确實具有療效,于是便投入生産。
由于長蛔蟲的群體以小孩為主,為了讓孩子更願意吃藥,再說生産時順便加入一定比例的蔗糖進行調味。
由于外形長得像寶塔,再加上有糖的甜味,孩子們一般都會乖乖吃掉,再加上國家的大力宣傳,寶塔糖成了家家戶戶必備的“小甜品”,深受群衆喜愛。
寶塔糖的出現使蛔蟲病現象越來越少,吃了寶塔糖的人,隔兩三天就能将蛔蟲排出體外,而且還是活蹦亂跳的,看着實在令人作嘔,不過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寶塔糖的無害性。
然而好景不長,随着時間的推移,寶塔糖逐漸消失在人們的生活中,許多00後甚至根本沒有聽說過寶塔糖的存在。
為什麼寶塔糖會突然消失了呢?
制作寶塔糖的原料蛔蒿,在我國原本是沒有的。蛔蒿屬于半灌木狀草木,耐寒性極強,基本上隻在北極圈附近出現過。
最初研制寶塔糖時,前蘇聯将20克蛔蒿種子賣給了我國,并提供了十幾台設備進行提純。在專家們的幫助下,我國在濰坊進行蛔蒿培育取得了成功,這才研制出了寶塔糖。
濰坊種植蛔蒿成功後,我國又根據經驗擴大了種植面積。
但是,中蘇關系惡化後,為了遏制我們,其所提供的專家和儀器都被撤走了,由于缺乏專業人員的指導,大量蛔蒿隻能爛在地裡,藥物提純的比例大大降低。
屋漏偏逢連夜雨,濰坊又遇上為期兩個月的陰雨天氣,造成蛔蒿絕産,寶塔糖的生産量也迅速減少,蛔蟲病又卷土重來。
受制于人的滋味不好受,經此一次,我國專家愈發努力,即便沒有前蘇聯的技術支持,我們也可以将蛔蒿中的有用物質提純出來,也成功實現了自己生産寶塔糖。
但是,大批量生産的結果就是造成大量的庫存積壓,這也導緻蛔蒿的産量銳減。
好在,專家們也研制出了不需要蛔蒿也能打蟲的藥物,寶塔糖也逐漸退出曆史舞台。
而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食品的衛生要求也越來越嚴格,蟲卵寄生附着的現象已經少之又少,再加上醫療基礎設施的進步,長蛔蟲已經不是什麼大事了。
蛔蟲消失了,寶塔糖自然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人民也就再也見不到寶塔糖、吃不到那種獨特的味道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