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旺達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的模組車間。 (視覺中國/圖)
動力電池追趕者欣旺達(300207.SZ)開啟快速擴張模式。
2022年9月20日,欣旺達公告,拟與義烏市共建50GWh的新能源動力電池生産基地項目,計劃投資總額達213億元。此前5天,欣旺達才公布了一項投資額120億元的擴産項目,達産後将在宜昌形成30GWh的動力電池生産基地。
加上另外兩個擴産項目,欣旺達2022年規劃總産能達130GWh,規劃總投資額達533億元。
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産業創新聯盟數據顯示,2022年1—8月,欣旺達動力電池裝機量為4.04GWh。2020年以來,欣旺達規劃産能達210GWh。規劃産能是裝機量的五十餘倍,欣旺達的擴張速度遠超行業龍頭甯德時代(300750.SZ)。
甯德時代1—8月動力電池裝機量為76.9GWh,2025年規劃産能為670GWh以上。
欣旺達的大手筆擴産年内獲得兩輪巨額投資。
2月,欣旺達全資子公司欣旺達電動汽車電池有限公司(下稱欣旺達EVB)完成了19家投資方參與的24.3億元增資,三家領投企業分别來自理想、小鵬和蔚來汽車,其餘投資方還有上汽集團、廣汽集團等傳統車企。
8月,欣旺達EVB完成了60餘億元人民币的A輪融資。參與方陣容豪華,包括博華資本、深創投、國家綠色發展基金、美團、碧桂園等。
市場盛傳欣旺達EVB要拆分上市,但一直未獲官方表态。近日,一位欣旺達内部人士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隻是沒官宣,但并非空穴來風。”
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産業創新聯盟數據顯示,2021年欣旺達動力電池在國内市場份額為1.3%,排名第十。2022年1—8月,欣旺達排名已蹿升至第五,份額達2.5%。
雖在動力電池領域剛剛打響名頭,但欣旺達早已是消費類電池業的“老大哥”。
欣旺達成立于1997年,由廣東茂名人王明旺、王威兄弟倆在深圳創辦,是中國第一批從事锂離子電池模組生産的企業。
電池模組屬于電池生産流程中的下遊環節。電芯經過串并聯方式組合成模組,數個模組經由電池管理系統和熱管理系統共同控制,組成一個較為完整的電池包。
據其官網和招股書,欣旺達從2000年開始與海爾、康佳、飛利浦、ATL(甯德時代拆分前母公司)、聯想等公司合作,為它們提供手機、筆記本電腦等産品的電池模組。
2007年,由ATL提供電芯、欣旺達生産的锂電池模組産品進入蘋果供應鍊體系。
2011年,欣旺達在創業闆上市,ATL正是該公司第一大客戶。欣旺達提供的電池模組産品占蘋果iPhone和iPod産品電池20%左右。
但過度依賴單一客戶的弊端在上市次年即顯現出來。據媒體報道,2012年欣旺達沒有獲得iPhone4的供應資質,之前供貨的iPhone3也步入停産。當年,欣旺達淨利潤同比下降13.53%。
與此同時,中國智能手機崛起,欣旺達轉而挖掘國内市場,切入了中興、小米、魅族等品牌的供應鍊。其中,欣旺達和小米聯系尤為緊密,不僅供應锂電池,還為其提供智能硬件代工。
據石頭科技(688169.SH)招股書,石頭科技産品全部采用委托加工,絕大部分由欣旺達生産。石頭科技是“米鍊”上的明星公司,主營業務為智能清潔硬件,除了經營自有品牌,主要為小米代工米家掃地機器人、吸塵器等産品。
據《福布斯》報道,2021年欣旺達智能手機電池全球出貨量排名第一,約占30%的市場份額。
欣旺達于2008年切入動力電池領域,也是從熟悉的電池模組業務入手,起初外購日韓電芯,直到2018年才開始自産電芯。電芯占動力電池80%左右的成本。
2019年,欣旺達獲得第一筆動力電池“大單”,成為雷諾日産的供應商。欣旺達當時公告稱,将在未來7年為雷諾日産提供115.7萬台電動汽車動力電池電芯及動力電池系統解決方案。這比甯德時代在2012年成為寶馬供應商晚了7年。
欣旺達2021年年報顯示,消費類電池仍是其最主要的收入來源,營收占比超過70%。電動汽車電池類産品的營收占比約為7.85%。
不過,在多位受訪者看來,欣旺達入局并不算晚,其在消費類電池和模組業務上的經驗亦可複制至動力電池。
“欣旺達對锂電市場非常了解。”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師墨柯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消費類電池和動力電池同屬電池下遊市場,有比較大的相通性。
2022年8月9日在廣州,欣旺達出席世界電池産業博覽會暨第7屆亞太電池展。 (視覺中國/圖)
進入2022年後,欣旺達業績增長迅猛。市場調研機構SNE Research發布的上半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排名顯示,進入前十名的6家中國電池企業裝機量都實現了翻倍增長,欣旺達增速最快,增幅暴漲超過6倍。
欣旺達内部人士秦嘯向南方周末記者解釋,排名的急劇拉升是前期訂單積累和産能逐步釋放共同作用所緻。“近期交付壓力非常大,從上遊供應鍊一直到生産基地都忙得不可開交。”
在墨柯看來,新能源汽車行業仍處于高速增長期,“它(欣旺達)不是和别的電池企業搶飯吃,而是在搶增量”。
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産業創新聯盟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産量和動力電池需求預計雙增長。動力電池全年裝車需求将達282.4GWh,同比增長約82.8%。
需求快速增長,電池供不應求。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心髒,而在動力電池供應鍊上,甯德時代一家獨大,讓車企有了危機意識。
排名前列的動力電池企業和大型車企均有深度綁定關系。如大衆中國是國軒高科(002074.SZ)的第一大股東;長城汽車(601633.SH)孵化出了蜂巢電池;中創新航(03931.HK)背靠廣汽集團;奔馳入股了弗能科技。比亞迪(1211.HK)較為特殊,自造電池。
“當市場很小的時候,可以隻有一個供應商。”新能源行業資深投資人陸洋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就像比亞迪為特斯拉供電池,不意味着甯德時代不行了,而是特斯拉體量持續增長,需要二供、三供。
2022年6月,比亞迪集團執行副總裁、汽車工程研究院院長廉玉波在采訪中确認比亞迪将為特斯拉供應電池。8月,有消息稱由比亞迪供應的刀片電池已經交付特斯拉位于德國柏林的超級工廠。不過,雙方合作尚未得到特斯拉公開表态。
中信證券比較了2020年和2021年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和各大車企的配套變化情況。結果顯示,多數汽車品牌減少了對甯德時代的采購占比,引入了第二家供應商。
墨柯說,在市場高速發展時,新能源車企有能力也有意願将新增訂單分給新的電池廠,當作考察機會,“它們希望借此判斷出,這些電池廠能否成為它們的二供、三供”。
他還透露,現在各大車企在熱銷産品上還是會選用甯德時代的電池,但同時也想發展出可靠的二供、三供,哪怕後者價格可能會更高一些。“這是為了降低對甯德時代的依賴,保障自身供應鍊。”
9月19日,欣旺達在投資者互動平台上回答稱,其動力電池下遊客戶包括雷諾、日産、易捷特、東風柳汽、東風、吉利、上汽、廣汽等。
“欣旺達精準地抓住了這一輪動力電池行業的發展機會。”陸洋總結道,“需求無比旺盛,産能非常緊張,‘甯王’特别強勢,材料創新近乎停滞,供應鍊相當成熟。”
實際上,欣旺達這輪擴張始于2021年,項目落子多地。
據南方周末記者不完全統計,其2021年投産地包括南昌和棗莊,各規劃産能50GWh和30GWh,投資額均為200億元。2022年宣布的四個動力電池擴産項目分布在珠海、什邡、宜昌和義烏,規劃産能分别是30GWh、20GWh、30GWh和50GWh,各投資120億元、80億元、120億元和213億元。
中國電池産業研究院院長吳輝向南方周末記者解釋,動力電池行業景氣度高,像欣旺達這樣裝機量排名靠前且有上市公司身份的企業,會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歡迎。
“廠房給你建好,土地白給你用,設備補貼20%或以上,都可以再談。”在吳輝的描述中,地方政府都争先恐後地和欣旺達們對接,并盡量滿足它們的條件。
但對于大部分擴産項目,欣旺達都沒有寫出明确的時間規劃。雖然擴廠項目數量不少,但欣旺達财報上的固定資産和在建工程并沒有出現大幅變動。
陸洋算了筆賬,100GWh意味着200萬—250萬台車,欣旺達的規劃産能對應約500萬台車,欣旺達的客戶短時間内顯然無法達到這一銷量。
“很多時候,都是幫政府撐台面。”陸洋坦言,地方政府要給企業許多優惠條件,企業一般對應給出的是5—10年的長期規劃,“先建一期項目,後續項目的建設看情況再議”。
此外,動力電池行業具有重資産特性,不同車企對于技術細節和标準的要求也各有不同。所以,很少有電池企業在沒有客戶的情況下投入産能。
“汽車行業供應鍊的有序程度遠比外界想象的高得多,它需要非常久的認證周期。”陸洋舉例,像大衆這種車企,從接觸一家電池企業到真正使用其電池産品可能會經曆7年之久。
欣旺達副總裁梁銳曾公開表示,公司目标是做到中國前三。
“除了頭部的兩家企業,其他幾家的産品并沒有誰比誰更好。”吳輝表示,目前主流的三元锂和磷酸鐵锂電池産品均已比較成熟,在這種情況下,客戶更看重的是電池企業的經驗和服務。
9月3日,欣旺達發布超級快充電池SFC480。該産品滿電裡程可達700公裡,快充最大充電功率為480kW,充電5分鐘續航200公裡,充電10分鐘續航400公裡,預計在年底量産。
陸洋透露,欣旺達當時在商業計劃書中寫了三個亮點:短時快充、超長續航和安全穩定。
“安全穩定是基本分。”陸洋表示,但在新能源汽車高速擴張的情況下,快充已成為動力電池的剛性需求,可以看作欣旺達的亮點。
秦嘯亦肯定,快充将成為欣旺達的一個優勢。“這源自我們做消費類電池的積累,手機等産品的快充技術有一部分是可以被借鑒到動力電池的。”
不過,發力快充已成為動力電池行業的共識。2022年6月,甯德時代發布新品麒麟電池,續航達1000公裡,10分鐘可充80%電量,預計2023年量産。
在秦嘯看來,欣旺達對于車企的吸引還體現在比友商更高的配合度和服務意識上。“哪怕不是我們的問題,我們也會幫客戶解決。對應客戶的一個需求,我們會提供多個解決方案。”
他感歎,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員工們普遍慶幸自己跑在一條正确的賽道上,“但管理層喜憂參半,更多是看到危機”。高速增長對欣旺達的産能儲備規劃、供應鍊能力、人才培養、組織架構運作等各個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應受訪者要求,秦嘯、陸洋為化名)
南方周末記者 施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